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陵瞭望》2010,(10):9-11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革,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 ——民歌《茉莉花》  相似文献   

2.
小说《妇女生活》的作者苏童认为女性是美好的,女性有着比男性更强的意志力,他作品里的女人有着人性的缺点,她们一直在与命运抗衡,却在男权社会里无所适从,最终都逃不过红颜薄命的宿命。原著小说以及电影已出版和上映多年,对人物有着深刻的描述和定位。原创舞蹈《茉莉花香》改编自《妇女生活》的原著和《茉莉花开》的电影,通过肢体语言突出地表达了女性生活的悲剧美,运用双人舞的形式刻画了三代女人、两对母女之间的细腻关系,舞蹈作品在原著的基础上让女性的意识最后慢慢苏醒,茉莉花开,花香四溢。  相似文献   

3.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唱响大江南北。在南京市委实施的“跨江发展”战略中.茉莉花的故乡六合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服务和保障“跨江发展”.让和谐的春风吹遍了茉莉花故乡。为此该院先后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被南京市委表彰为“法治南京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民歌《茉莉花》是一首中国特色民歌,对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着不同的争论。本文对现有的关于《茉莉花》起源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指出民歌《茉莉花》应产生于明代末年,兴盛于清代,最早应在江淮地区流行。并从音乐地理学的角度阐释《茉莉花》的产生和发展是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在《茉莉花》传遍世界的同时,作为《茉莉花》的发源地,六合向世界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一年一度的“茉莉花节”,正向世界发出了六合响亮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刀锋 《金陵瞭望》2008,(18):78-79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在7月29日晚央视播出的《百年梦圆——2008迎奥运文艺晚会》上,《茉莉花》的旋律一次次在现场响起。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其实并不能算是纯正的中国民歌呀!  相似文献   

7.
陆宣 《金陵瞭望》2008,(18):79-79
最近一段时间,沉寂多时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发源地之争突然又成了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7月24日,南方周末率先“发难”,以《“茉莉花”到底开在哪》为题,对《茉莉花》的发源地问题进行了探讨:9月1日,南京晨报又以《茉莉花到底是不是六合民歌》为题,再次进行炒作。六合方面紧急发表声明以正视听,年逾8旬的何仿老先生也不得不拖着病体出面澄清。  相似文献   

8.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10月16日晚,在江苏民歌《茉莉花》动人的旋律声中,由《美城》杂志参与协办的第七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雨花石节”国际文化旅游节圆满落下帷幕,市领导张枫出席了闭幕式。  相似文献   

9.
陆轩 《金陵瞭望》2010,(30):56-58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一曲经典民歌《茉莉花》,以她的独特神韵让世界倾听六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它的旋律柔美悠扬,深受人民的喜爱。著名的旅澳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重新演绎出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艺术气质与内涵。文章对钢琴独奏曲《茉莉花》从素材选用、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感受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侯咏执导的《茉莉花开》,站在女性主义立场去透视女性情感和心灵,采取“章节”式、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讲述分别生活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完整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女性命运的复杂多变,显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苏童的小说迄今已有四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分别是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红粉》(李少红,1994),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黄建中,1995)以及改编自《妇女生活》的《茉莉花开》(侯咏,2004)。其中除第四代导演黄建中改编的《米》之外,其他三位第五代导演改编的均是苏童“女性小说系列”中的作品,横向看来,其艺术理念和创作心态的异同颇值得回味。本文仅以张艺谋和侯咏这两位男性导演改编的作品为代表进行比较,探讨一下他们在将小说转换成影像时不同的处理手法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女性/社会性别学;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波;女性/社会性别学方法论;女性主义历史的“三波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父权制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孜孜不倦地为女性群体著述、演讲。由于种种原因,她对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贡献被尘封已久,其《男与女》一书蕴含女权主义意识,应将《男与女》一书置于美国当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去观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成果,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文化多元的当今时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在尊重差异与个性的基础上走向融合,不断完善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丰富文学批评的视域。  相似文献   

16.
《大浴女》是铁凝笔下一部女性意识浓厚的文本,小说多视点地描述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成长历程,展示了她们从“牺牲的奴隶”到“觉醒抗争”的女人的生命史,进而在男女两性关系的现实演绎中表达了作者向往“两性和谐”的新的女性观与人性观,从而使小说成为铁凝表现其独特的女性意识的一种言说。  相似文献   

17.
性别政治是女性主义抨击的主要对象,劳伦斯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则体现了女性作为知识分子形象对家务活的摆脱和他者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著名小说之一。文章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对和谐婚姻的追求,去探讨其主要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总结出劳伦斯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试图分析《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乔伊斯早期的女性观。虽然《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超越时代,但也并不局限于顺从依赖的男性附属品。乔伊斯对女性的态度同情多于憎恨,理解多于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