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绩效工资释放出的信息对不同个体特征的员工会有不同的影响,使用工具有不同的态度,选择不同的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基于文献的分析表明,绩效工资的选择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绩效工资形式下,绩效工资所产生的选择效应是有差别的。最后对强化绩效工资的正面选择效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绩效工资是企业吸引和激励员工的利器。绩效工资设计中存在四种常见风险:战略偏离风险、文化偏差风险、员工激励偏向风险和市场声誉风险。在深入解读这四种风险的产生原因和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上述四种风险的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绩效工资模块的设计,通过岗位评价形成岗位能力等级表,员工的绩效工资计发跟岗位等级绩效工资和部门绩效工资标准挂钩。相比单纯实行岗位工资制,分级分块绩效工资模式能有力地激励员工,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紧密联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实践状况,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和分析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程,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的实践工作发挥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勘查事业单位自从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来,优化了工资绩效结构,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工资是保障公务员积极工作、维护政府形象、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其目标取向是完善公务员工资的根本所在。针对现有公务员工资中存在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对我国公务员工资的目标取向设计依据进行了思考,并在双重身份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务员工资的根本导向——公平与绩效,使这两个目标在政府与社会不同领域内的目标追求各有侧重并在事实上达成共赢。  相似文献   

7.
种种迹象表明,高校陡峭型薪酬结构难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建模和系统仿真揭示,高校科研导向下的绩效工资激励具有典型的“倒U”效应,最佳薪酬结构在于保持固定工资与弹性工资比例为7/3左右,才能有效平衡绩效工资的“激励效应”与“挤出效应”。结合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发现,由于当前收入水平无法体现其人力资本特性,我国高校薪酬模式正陷入一个制度困境:默认或缺乏对“体外”收入的有效监管造成工资结构倒挂。创建去功利化的高校薪酬制度必须提到国家战略议程,本文认为,与其诉诸巨额成本矫正绩效评价信息扭曲,不如通过强化基础绩效工资的功能和比重以改善薪酬结构,在逐步提高高校薪酬水平的基础上促使薪酬曲线从陡峭型向平缓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高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绩效工资是与学校绩效相关的薪酬,是依据个人、团队和学校业绩的效益而确定的弹性薪酬。在界定了高校绩效工资的范围与构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的目标要支持学校三大功能的发挥,要考虑公平、公正,必须遵循战略导向性原则、对外竞争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系统均衡原则、相关性原则。对目前存在的几种绩效工资结构模式,以及绩效工资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薪酬制度效果是近年来组织薪酬决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围绕薪酬分选效应和激励效应的假设得到实证研究证实.研究结论已经证实绩效薪酬的分选效应不小于激励效应;个体特征导致分选效应和激励效应下降;就绩效薪酬对企业绩效的"低敏感性困惑"问题,薪酬分选效应理论比代理理论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绩效工资是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增发,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评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你的报酬是你应该得到的"。对业绩进行考评,然后以之为基础计算薪酬,既体现了客观公正,又推动了员工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提升业绩。  相似文献   

11.
以2016年12月完成授予股权激励的A公司全部292名激励对象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引入股权激励认同程度、风险承担意愿、离职倾向和员工创新行为四个量表,从员工的角度分析股权激励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具有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且该作用主要是通过员工对组织互惠的感知发挥的。(2)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方式下员工对组织互惠的感知程度更高。(3)作用机制方面,风险承担意愿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在两种激励方式下有所不同:在限制性股票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股票期权与创意产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股票期权与创意执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离职倾向的中介作用并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结合Lazear(2000)的绩效薪酬制度分选效应模型,进行了薪酬偏好理论回顾,讨论了分选效应的性质,就大学生薪酬偏好与择业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大学生薪酬偏好及就业意向的调节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三权分置制度被视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要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林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结构-行动"分析框架,以福建省沙县西霞村为例,研究三权分置制度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变革的影响。结果显示:(1)非正式三权分置制度的缺陷是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的反向激励;(2)正式三权分置制度通过交易成本、保障心理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有激励与制约作用;(3)在治理制度层次,组织内产权制度安排通过权能激励、林农收益、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有激励与制约作用;(4)在资源配置层次,经营权流转通过经济绩效、林农收益、经营成本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有激励与制约作用。最后,针对三权分置制度的制约作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样本中公司治理的监督和激励对探索和利用的平衡效应有促进作用,中国样本中激励对平衡效应有正向作用,但监督却有负向作用,即监督越高,探索和利用越不平衡。中美两国的监督和激励对结合效应的作用都不明显|在美国,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的平衡效应和乘积效应都正向影响长短期绩效,而在中国,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的平衡效应正向影响长短期绩效,但乘积效应只影响短期绩效而对长期绩效没有影响。探索和利用的平衡效应在公司治理和长短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部分得到验证,而两者结合效应的中介作用没有得到验证。研究结论拓展了关于组织二元性前因的研究,同时也提供了中美公司行为差异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IT外包中客户—承包商间的知识转移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知识转移过程和机理尚不明确。为揭示组织控制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组织控制机制与知识转移的关系模型。模型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内化3个阶段,研究组织间控制机制(合同灵活性、关系规范)和组织内控制机制(知识共享机制、知识整合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联合作用。以中国承接IT外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80家IT接包企业中的员工数据为样本,应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合同灵活性和关系规范正向影响组织知识获取;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知识应用与知识内化间均显著正相关。此外,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机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明显,知识共享机制促进了知识应用,知识整合机制增强了知识内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提高企业组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组织的执行力日益受到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从组织系统角度研究企业组织执行力.一种角度是从系统负效应的产生原因分析,另一种是把组织进行系统分类后进一步分析,从而从更深层次理解企业执行力状况,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绩效工资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普惠和激励、倾斜和公平”的关系,做到激励、保障和调节三大功能相互协调,建立教师收入水平长效增长机制,形成广大教职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水平,需确立政府绩效评估维度,在具体实务中将维度确立为行政能力和行政效果。行政能力的核心因素是人,更强调绩效评估的“绩”,关联于个体绩效;行政效果的核心因素是组织,更强调绩效评估的“效”,关联于组织绩效。组织绩效更强调绩效评估中的决策与控制,个体绩效更强调绩效评估中的考核与测评,二者之间是一种矛盾生成关系。通过对政府绩效维度的区分,明确组织绩效与个体绩效之不足,将绩效评估推进到绩效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引入金融危机和大型国有银行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管理层薪酬结构与上市银行风险承担、公司价值及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银行管理层激励性薪酬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危机期间,激励性薪酬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五大国有银行的管理层激励薪酬并不会明显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总体来说,公司价值与激励性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业绩与激励性薪酬呈负相关关系,银行提高管理层激励性薪酬会增加公司价值但同时会降低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20.
荣誉激励对组织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公共部门员工荣誉激励实施中所存在的荣誉认知偏差、激励对象对荣誉激励缺乏足够追求、激励方式方法不科学、激励环境不佳等四大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荣誉激励有效性需满足的五个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控制荣誉评选数量、规范荣誉激励程序与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采取更加富有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激励方式、打造积极进取的组织文化和建立组织成员参与荣誉评选的平台等六条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