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出于对心腹幕僚和弟子赵烈文的真诚关心,曾国藩不仅多次建议他出去做官,而且为他在浙江谋得了副知府级的同知职位,还说只要赵烈文一点头答应,他就会给浙江省的头头们打好招呼。曾国藩这么做,除了赵烈文跟随自己多年,应该对他有所回报,更为关键的是曾国藩对赵烈文的从政能力期望很高,说他  相似文献   

2.
丁万明 《领导之友》2012,(10):34-35
曾国藩是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完美典范,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令人注目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推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后来他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蒋介石说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国学大师章太炎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  相似文献   

3.
魏羲之 《领导文萃》2012,(1):98-100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后来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说两人有师生之谊并不为过,左宗棠一直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老师看待,执弟子  相似文献   

4.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20):45-49
<正>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5.
唐振常 《领导文萃》2010,(11):105-109
李鸿章在世时,声誉之隆,两宫特别是慈禧,对他的宠信之深,一时无出其右者。朝中人望,他已驳驳乎凌驾于乃师曾国藩之上。曾国藩讨捻无功,继之者为李鸿章,居然功成;曾国藩于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措置失当,连《清史稿》本传也说:“津民争怨之。  相似文献   

6.
再看曾国藩     
曾国藩的办事精神曾国藩有一点值得表扬的,是他坚毅不拔、不屈不挠的“挺”劲。他自己说过,他做事有一股挺的精神,挺,就是挺住、挺下去,挺得过要挺,挺不过也要挺,就是要挺过难关。他是不是受过考验?是不是都能挺过呢?有一次在安徽跟太平军作战的时候,因为战略错误而  相似文献   

7.
唐浩明 《决策》2008,(8):58-59
曾国藩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对待部属要“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就是对部下好的方面,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表扬;他若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要悄悄地在一个个别的地方,去批评他、规劝他。  相似文献   

8.
王宏任 《领导文萃》2012,(20):72-75
《清史稿·曾国藩传》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大师",事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曾国藩的成功是因为他既能识人又能容人,胡林翼能用人,不能识人,而左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子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领导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大概也只是自藏本,因为从未见过有《挺经…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很欣赏李鸿章。这天,李鸿章前去拜见曾国藩。差役告之曾大人在洗脚,让他稍等。等了两个时辰,曾国藩才传见他。  相似文献   

11.
郦波 《领导文萃》2013,(10):38-42
跟老板叫板曾国藩家训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他的教育对象并不只是他的孩子们。像他的家书,其中有很多信都是写给他那几个飞扬跋扈的弟弟的。他在家书里对他的弟弟说:"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那么,曾国藩自己面对上级、面对领导的时候,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3,(13):85-87
曾国藩的京官生涯,仅从升迁角度看,是一帆风顺的。在京期间,他十年七迁,傲视群曹,很快从一个普通进士成为副部级官员,这在道光年间是极为罕见的。传统时代,人生的全部价值似乎都浓缩在升官发财四字之中。刚刚步入政治高层之际,曾国藩十分兴奋。他写家信说,"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他不无自负地在书信中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是一个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非常明显之人。曾国藩在欣赏他的优点的同时,对他的缺点也不忘敲打,敲打不掉则予以包容。李鸿章千里迢迢到江西投靠曾国藩时,起初并未受到曾国藩的热情接纳,  相似文献   

14.
慧眼识才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  相似文献   

15.
郦波 《领导文萃》2014,(22):37-39
正赵烈文虽然是个书生,但对军事、经济、天文地理、医易阴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年少即有才名。有人向曾国藩推荐赵烈文。曾国藩见赵烈文一脸傲然之气,就想杀杀他的锐气。曾国藩带着赵烈文,到最能打恶仗的一个军营阅兵。曾国藩问他,手下的表现怎样,赵烈文说:"此营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曾国藩不以为然,觉得是一派书生狂言。赵烈文知道曾国藩瞧不起自己,告辞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战役里,赵烈文所说的这一营部队大败溃散。曾国藩三顾茅庐,又把赵烈文请回来。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褒也好,贬也罢,有一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而且自己也能身体力行,做到洁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 《决策探索》2005,(12):86-87,92
中国向来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作为友道至高境界,但实际上,不但“富贵不相忘者”极少,而能够“同患难”的就更是少而又少。曾国藩在湘军中灌输一种灵魂,就是“生死不弃”,这也是湘军这个团体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曾国藩认为说得到,自己也必须做得到。.他进驻祁门险地就是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同时,他又让幕僚们离开这个生死之地,颇有点独行侠的气概。  相似文献   

18.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3,(24):64-67
赵烈文是曾国藩的机要幕僚。他于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六年(1867年)三人曾国藩幕府,在曾国藩身边总共待了8年时间。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褒也好,贬也罢,有一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而且自己也能身体力行,做到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我有个同事,他家人得了一种很少听说的怪病,每天得吃一种极昂贵的进口药,才能维持生命。每日花费巨大,压得他喘不过气,这成为他后来贪腐数百万的一个“动因”。贪腐可恶,但当庭审中说到这一节时,人们不免掠过一丝唏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