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京奕  刘灵 《现代交际》2023,(11):41-48+122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前提。人工智能为促进劳动解放创造了生产力条件和时空基础,为实现劳动到“自由的生命表现”的复归提供了技术准备。然而,在私有制和资本逻辑的渗透下,人工智能催生出新的“异化”形式,使劳动解放遭遇一定的现实挑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经济制度、价值导向和教育等层面规制资本逻辑,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融入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工智能促进劳动解放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贯穿了劳动教育发展的始终,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现出不同的价值导向和实践形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发展脉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对劳动教育的历史有所了解,更使我们对当代的劳动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3.
数字劳动异化问题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数字时代下的崭新课题,表现为劳动者劳动自觉丧失化、数字生产过劳化、数字产品异己化和社会关系分级化。数字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质是造成数字劳动异化的根本原因,数字技术对生活的过度渗入以及劳动者劳动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弱化是造成异化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扬弃数字异化,寻求数字劳动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解决数字劳动异化需要加快完善数字资本治理制度,强调发挥数字技术正向作用以及注重劳动者主体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4.
从商业经济到社会公益,粉丝社群呈现的超强行动力和影响力引发社会和学界的关注。既有研究往往将粉丝社区、社群、组织等概念混为一谈,从个体意见领袖或社群外部的视角解读粉丝的情感劳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组织视角的情感劳动过程。因此,基于对A明星全国粉丝后援会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媒介、政策、文化等变迁中,后援会管理层与成员通过文化资本、情感等因素的交互架构生成了“饭圈”的组织化运作。一方面,管理层为促使粉丝情感劳动组织化,发展出圈层化、规范化、制度化三种整合策略;另一方面,成员通过自我进化、关系建构、反叛三种策略表现出对后援会的迎合或抵抗。深入挖掘粉丝组织内部的运转与劳动过程,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数字时代青年亚文化社群的组织实践,为“饭圈”乱象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也对虚拟组织的运转和维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金梅 《公关世界》2023,(6):144-146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劳动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优良品格。同时,在传授任何知识的时候都讲究要知行合一,通过开展劳动实践能够更好地深化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意义,并且是让学生感受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要体验。因此,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重点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劳动实践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占了总家庭的85%以上,这些家庭中的子女都备受宠爱,加之如今的生活条件比较好,现代化服务工具齐全,很少有重体力劳动的机会。所以现代人的劳动意识很淡薄,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提出了以这种药的课题:要抓紧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正因如此,我们从娃娃抓起,运用一定的策略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7.
沈琴琴  付麟 《现代交际》2009,(2):96-108
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从传统的中央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劳动关系日趋市场化、复杂化。与之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措施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在劳动关系经历重大变革的过程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董克用 《职业》2014,(13):20-21
研究公共管理必须关注劳动关系问题。在中国未来的劳动关系发展问题中,有三点值得研讨:一是我国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二是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发展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三是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劳工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急剧增长,随之对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批评及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世界经济强国,有着相对完善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此,我们自然要将眼光投向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完备和发达的国家,以求能够吸取教训,获取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期有助于我国现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渊源、概念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深入剖析其当代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杜新珂 《职业》2023,(5):55-57
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意义深远。本文主要从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对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扎实推进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一迈克·布洛维(Michael Burawoy)的劳动过程理论研究源自于马克思、布雷弗曼等的劳动过程理论,他的研究仍然延续了经典劳动过程理论的概念:例如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再生产等。马克思主义有关劳动过程的理论是布洛维整个劳动过程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布洛维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将生产与政治相联系的理论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分析了生产体制与国家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将生产体制的变迁与国家政治体制的变迁联系起来,并关注各自的内部变化与影响,最终,布洛维希望通过这些寻找到社会主义实现的理想道路以及工人阶级在实现这一变…  相似文献   

13.
浅议如何做好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霞 《现代交际》2010,(8):31-31
在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任务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繁重,特别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和国家间社会保障制度日渐改革的今天,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任务,直接关系到民情、民生、民意等重大问题。在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活动中形成大量档案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提高认识,加强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育人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劳动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在高校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的教育特色,协同政府和家庭的力量,促进劳动教育更好地实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要的哲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为依据,深入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的逻辑发展过程及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表现方式,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从而为消除异化,实现人本质的复归寻找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蒋川  安树伟 《城市》2012,(4):20-25
城市营销就是以充分发挥城市整体功能为立足点,通过树立城市独特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的社会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的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各城市在争取全球资本的过程中,纷纷通过各种各样的城市营销手段来抢抓机遇,扩大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及竞争力.对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的中国城市来说,通过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城市营销理论来发展适合本地的城市营销手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春卿  陈佳 《公关世界》2022,(22):103-105
劳动生产是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劳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各项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我国着重挖掘劳动的教育属性和功效,将劳动生产与教育活动相结合,把劳动教育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努力激发劳动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方针和指导方向,劳动教育在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不断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出现偏差,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影响了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这就需要努力开发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帮助大学生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节模式,只是与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后备军制相比,这种蓄水池机制具有更鲜明的强制性特征。伴随于此的,是中国劳动分工的“去性别化”,即形成女性不断扩大其职业领域、与男性劳动相融汇混合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6年)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这一“去性别化”特点达到顶峰。大庆的“男工女耕”和“铁姑娘”是这一时期推行的两种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本文将分析这两个典型对女性劳动的影响。对被动员的中国妇女来说,新的劳动角色对她们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劳动教育在功能上具有基础性、复合性,对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加强劳动教育,是帮助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的根本措施。技工院校在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方面应该积极有为,走在前面,发挥示范作用。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人才基础。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是与劳动联系最紧密的办学实体。多年来,技工院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实际要求,为生产、服务等生产劳动一线培养和输送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