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议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学风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特点,学风建设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风现状的分析,强调了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独立学院本身要从端正教风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学风建设意识。独立学院的学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2.
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是高校文化底蕴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而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的重要内容,对学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对高校学风建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学籍管理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通过加强学籍管理构建优良学风这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证学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学风是中国学术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学风,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实证学风一直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950—197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盛行以论带史,1980年代又强调当代性、主体性和片面性,1990年代又有学者质疑实证学风,进入21世际则追逐“理论”与“想像”,实证学风一直备受批判、质疑和冷落。实证学风未能有效建立的原因:一是现代文学的政治目的与实证学风难以相容;二是用实证学风做学问的效率较低;但更重要的是,现代文学研究界未能端正对实证学风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学风建设关联因素分析与长效机制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永恒话题,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体师生员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重点分析学风建设的关联因素,并对加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作一些初步探索,旨在形成共识,学风建设,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5.
学风是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学风能够积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可以对建设优良学风有所裨益:(1)加强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学风的现状和问题,以确定学风建设的具体内容;(2)转变教育观念是建设优良学风的先导;(3)加强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4)培养、改善并形成校(院)的独特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学风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心理气氛所形成的行为风尚.良好的学风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奋发成才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走进公寓,对学校的管理、学风建设,对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影响.为了解我校学风状况,加强学风建设,以响应今年学校提出的"教风学风建设年"的号召,我们于近期进行了关于公寓环境下学风状况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高校学风的形状 ,通过对学风的要素、特征及其规律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优良的学风对提升学校品位、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阐述了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与特点 ,并对当前如何围绕学风建设 ,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是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树信誉谋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温州市三所独立学院学生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当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状况,同时从学生工作角度重点论述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和措施,并提出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并且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大学生的学风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学风状况良好,呈积极、健康发展态势,学风建设已取得良好进展,好的学风正在形成。对此,高等学校应该有充分信心,学风建设仍需全体师生做出更大的努力,通过抓好入学教育、强化日常教育和做细就业教育方式,以达到抓教育促学风;通过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坚持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以达到抓管理促学风;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证,切实增强为学生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做实服务工作,学生工作要强调出实招、办实事和出实效,以达到抓服务促学风。  相似文献   

11.
求真是科举研究超升为科举学的原始驱动力,也是年轻的科举学逐步走向成熟必须坚守的品格。为了求真,研究者首要的任务是为科举制正名,还历史以本来面貌;在求真的过程中,要坚守“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抱有对历史“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坚持“多元与会通”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两课"系列必修课程的改革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在的"两课"系列必修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课程内容重复、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两课"系列必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六级考试改革与外语教学改革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相应的英语教学改革应跟上其步伐,与其保持一致性。本文针对四、六级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得出应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进行同步协调的改革,教师应做到教师观念、教师角色、教师策略和教师知识结构的相应转变;学生应做到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的相应转变;教育部门应充当其坚强后盾,从而保持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概率统计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心理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指出要改革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改革考试模式,利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避免学生仅仅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化学类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化学类课程新的考试模式 ,并结合改革实践 ,阐明这一模式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养成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由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被官方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与标准答案,因此,朱熹在当时科举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以致近百年来,人们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观念模式:似乎朱熹是热衷于科举的罪魁祸首,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一书是束缚人们思想解放的紧箍咒。事实上,南宋朱熹一生中对科举制的态度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一是启蒙求学阶段,以最初从众的参与心理逐渐转变为一种矛盾的怀疑态度;二是自书院讲学开始,由对科举的不满逐渐发展到对其进行不断地批评甚至抨击;三是在其晚年的思想成熟时期,在认真批判科举制弊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科举的主张。至于朱熹离世百余年后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消极影响,既是他生前不曾预料到的,也是与他倡导改革科举制的主张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7.
运用AAT测验,对佛山市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进行调查,并对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心身健康等方面给予诊断,提出改进的意见,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启吴越之游目的是高启生平事迹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未有定论。经过仔细研究相关资料,取得以下结论:高启此行乃是去参加至正十九年在杭州举行的科举考试。弄清高启吴越之游目的,对研究其生平思想、政治态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通过《重刊文章轨范序》婉转批评了儒家知识分子对举业一贯的批判态度。举业犹如其他现实事务一样,都属于"事上磨练"之"事"之范围,举业与圣贤之学并不矛盾。只有通过端正应试者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救治举业所带来的问题。科举制度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秩序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本身具有合理性,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否定潜藏着否定秩序本身的危险。阳明对待科举制的态度,所折射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深具政治哲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柳素平 《南都学坛》2002,22(2):20-25
孔子的治史态度是严谨的、科学的 ,孟子在治史方面却过于主观化、片面化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同的修史原则 ,对待史料的不同态度 ,历史评价的不同标准。孔孟不同的历史观、身份和经历 ,是二人治史态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