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寄生词在明代文言小说中的运用是明代小说文体观念变迁的重要表征之一。就其运用数量和承载叙事功能的变化而言,我们可以将之分为洪武-永乐,景泰-成化,弘治-万历以及万历后4个阶段进行阐述。寄生词在此期间由多到少,又由少及多的嬗变轨迹,一方面折射出明代文言小说文体观念的渐趋成熟,小说创作技法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印证了明词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是雅俗文学共生互动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2.
宋懋澄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文言小说作家,所作《珠衫》、《负情侬传》等屡被改编为通俗小说和戏曲。贯穿宋懋澄全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纪实性强,主要表现在两类作品中:时事类纪实作品和人物传记类纪实作品。宋懋澄文言小说的纪实风格在明后期小说创作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如何厘定文言小说的“类”是文言小说研究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文献中区分文言小说“类”的观念与方法入手,分析了文言小说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两种不同风格趋尚;指出文言小说的分类宜从风格上把握,不宜从题材上去把握。可按风格分为“晋类”和“唐类”。  相似文献   

4.
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许多梦幻小说研究论文在继承传 统研究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古 代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拓宽了道路。从文言梦幻小说源头研究、发展研究、文化研究、版本考据研究、艺术理论研 究以及相关专著研究等方面略作总结,可使我们对此课题有一整体性了解,对文言梦幻小说的发展现状有一总体 性把握。  相似文献   

5.
唐代,文言小说以传奇的形式达到高峰而后急剧衰落;宋代,白话小说以话本的形式兴起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时间上的前后性导致了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误解,认为文言传奇的退潮为白话话本的发展打开了空间。本文认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二者本来就不存在于同一个空间,它们的兴衰受制于它们自身的内在机制,之间虽有一般意义上的影响但不存在前后的延续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言小说的理论论述言皆琐碎,尚缺系统梳理与总结。本文在文言小说本质的理论——文言小说的观念和体制特征;文言小说创作的理论——文言小说传录与休闲、摭实与虚构的关系;文言小说价值的理论——文言小说的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三个方面置喙述及,并见文言小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宋元“说话”及话本标目形式和《青琐高议》《绿窗新话》文体性质的考辨,指出宋代文言小说七言标目形式的发生并非源于“说话”伎艺或话本的影响,而是部分文言小说集通俗化的产物,是文言小说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除<聊斋志异>外,清代文言小说的整体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始,以年代为经,以研究性质为纬,大致梳理了清代文言小说的研究概貌.文中指出了20世纪清代文言小说研究的不足之处:纵向比较而言,清代文言小说的研究远远逊色于魏晋六朝以及唐朝的文言小说研究;横向比较而言,同是小说领域,清代白话小说的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说,都是文言小说研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写作此文的目的,除回顾上个世纪清代文言小说研究的历程以外,还有希冀学人能够给与清代文言小说更多关注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俞樾是晚清著名朴学大师,文言小说领域亦成就不俗,但目前鲜有文章对其文言小说创作做总体论述。本文首先考论俞樾文言小说创作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其小说的学者化特征和艺术性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全古小说的编纂是对我国丰富的文言小说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和总结,富有科学价值。文言小说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含,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各个时期不同的方面和思想观点,同样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言小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文言小说创作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魅力无穷,具有永久的审美价值。它对其他文艺作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整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是一种极有价值功德无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李庆霞 《阴山学刊》2011,(5):59-62,81
妻妾关系是中国婚姻史上的重要问题,元明两代的戏曲作品对此都有所反映,呈现出来的风貌却不相同。元杂剧主要表现妻妾之间的相互对立,作家对"一夫多妻"制的婚姻持质疑态度;明传奇主要表现妻妾之间的和谐融洽,作家倾向于美化"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元明戏曲中婚姻观念的差异,根源于元明两代戏曲作家社会地位和创作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明代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明朝相对较为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市民阶层的扩大和个性思潮张扬给明代神魔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明代神魔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作,在整体上达到了神魔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对后代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魔小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酝酿期、繁荣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小说学走向成熟的百年。它的成因是:由唐至清,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了,明清评点派小说学应运而生,这是先期准备;20世纪之初,中国小说的“俗”性已经确立,有助于小说学融入时代、靠向民众;大时代,大话题,大手笔,催生了小说学大学问;中西文化大交汇,为中国小说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缘。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戏曲叙事出现了突出的类型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离魂—还魂—入梦—画中人/镜中人、误会—错认—冒名、信物—道具等三种模式。戏曲叙事类型化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戏曲创作实践和戏曲理论批评等因素密切相关。叙事的类型化体现了古典戏曲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思维的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明代初期承继元朝传统,有"儒户",那是正宗的职业科举家族,享受着特殊的保护政策,在科举考试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家族教育准备充足与否,特别是能否找到擅长的一经,应是形成科举家族的一个直接因素,明代宁波杨氏家族凭借<易>经屡屡中举,再现了东汉以来"一经传家"的神话.科举竞争的高度激烈,也是影响家族中举率的核心因素.晚明以后,杨氏家族科举竞争力明显下降.对那些科举准备不足的小家族来说更是困难,如晚明嘉兴平湖的赵维寰经历了十科会试,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王旭川 《齐鲁学刊》2001,(5):118-122
宋元刊平话中广泛存在着阴文这一特殊现象,而在明代刊印的章回与话本小说中阴文已消失。宋元刊平话中的阴文主要起醒目的提示作用,但是这种提示是针对说话人的,而非如明以后章回小说的回目等是面对读者的,因此可以从阴文在平话中的存在得出宋元刊平话是未经文人整理的说话底本的结论。阴文作为我国长篇小说发展历史中早期的一个现象,可以作为元刊小说的重要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章宏伟 《云梦学刊》2010,31(3):37-45
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是一部开风气之作,以晚明地方士绅捐赠佛寺活动为其分析的核心.使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来考察晚明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生长于欧洲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西方观念,能否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东方社会生长和发展,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市民社会体系或者是否存在着公共领域.卜正民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和靶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诗歌摘句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两晋南北朝为成型期,唐代为发展期,宋代为繁盛期,元明为深化期,清代为完善期。古代诗歌摘句批评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实证性、细部批评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学本质上是以夏商周三代为代表的古典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分为古典文明与古典学术两个时期:以夏商周三代古典文明为本体,而两汉至清对经典的文献整理、义理阐释和考据证明学则构成了古典学术史的重要阶段。城邦社会是中国古典文明的社会空间;礼乐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历史土壤;器物艺术是中国古典文明的证明形式;经典时代是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六经和诸子为代表的文化经典是古典文明的独特书写形式。古典学的本质是接续古典精神,以复古为解放,激活人类生命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