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由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化转变为“十大阶层”。值得关注的是改革30多年来,中国中产阶层正处于崛起阶段,尽管这个阶级阶层结构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然而一个现代化的阶级阶层结构雏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作为连接社会各组成部分关系网络,与政治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而在社会结构的复杂体系中,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地位又尤为重要.为了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变革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选择阶级阶层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变迁史.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的基本特点,不难发现在总体制度框架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主导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的动因由政治动因转向了经济动因,同时,在社会自主变迁色彩取代人为强制色彩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多元化的特点也愈发明显.如何推动社会结构变迁继续保持良性发展,新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1949~1956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大体上可以1955年为界划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又以1953年为界,前后有所不同;7年间,在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上,党内认识存在着两重性。这种两重性,有时交织在一起,有时则是某一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认识上的局限和现实政治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对于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十分重要 ;在对立的阶级已经消灭的情况下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 ,但是经济生活带来的社会分化不可避免 ,社会阶层客观存在 ;我们应该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 ,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新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从它们中间又分化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了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社会格局。影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形成、生产关系的变化和政策因素的作用。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这些新变化,处理好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关于中国阶级状况分析的两篇著作入手,阐述了三代领导人对我国阶级阶层状况的关注程度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从而得出正确把握阶级阶层状况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的结论。认为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注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7.
阶级分析法是我们长期坚持的认识社会问题的最基本方法 ,曾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 ,原有的理论已不适应今天的现实。对现阶段出现的新的社会分层情况 ,应该从理论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以往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和“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分析方法不足以解释当前的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阶层分析,依据客观实际,从整合社会力量、注重社会和谐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阶级阶层新现象,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带领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漫长的艰苦探索;立足基点是马克思关于两大基本阶级与“过渡性”阶级的分析;并把韦伯关于经济、声誉、权力的三元标准阶层分析作为重要参考坐标;尝试增加“政治”作为四元阶层分析沟通互补的可能;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实现了中国阶级阶层分析的卓越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的建设。通过分析领导集体的阶级阶层观,揭示他们的阶级阶层观对于壮大社会主义建设的同盟、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视角,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发的消极影响,并在经济学层面上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城镇化角度入手,探析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的新内涵,强调社区教育功能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考虑路径依赖问题、注意制度变迁的两个层次、交互使用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村是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它们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农村弃田抛荒现象到处可见,其原因主要有种粮成本高,农民收益甚少,配套服务薄弱,农民种田困难太多,比较利益悬殊等等。解决农村弃田抛荒问题,可以通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缺陷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揭示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真正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它是全社会的事业,也是全党的事业,更是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的事业.加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农村、农民大国来说,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文章试图从新公共管理中的制度供应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供应问题。认为制度不足和制度缺陷是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对这一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陈规陋习依然存在,这不仅严重影响到社会风气,也与根本变化了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极不相称.围绕此问题,中共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努力.改造陋俗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运动”在陋俗文化改造中的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抵制陋俗文化的能力;必须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农地承包使用权价值化存在的障碍分析 ,探讨农地承包使用权的价值 ,并提出了土地承包使用权交易的价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成反差,因而劳动力的过剩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现实情况,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阻力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