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词义的形象色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的意义是复杂的,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第一是逻辑因素,即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第二是心理因素,包括词所引起的人们对现实中客观事物形象的联想;包括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持的主观态度。前者称为词的形象色彩;后者称为词  相似文献   

2.
一 语言中的词的意义,从其功用上看,可以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用来指称或表明某种事物现象.动作行为,语法意义用以表示或反映某种关系、语气;从其在词义系统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看,又可分别为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理性意义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感性意义所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本质之外的某些性质特点,表达色彩即属于感性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理性意义——感性意义,是两两相对的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给词义所作的分类。有的学者笼而统之地提出“词  相似文献   

3.
论一词多彩     
<正> 词的意义内容由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部分构成。正如词汇意义有一词多义,色彩意义亦可一词多彩。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谓的一词多彩主要指一义多彩,即针对单义词或多义词中的某个义项而言的,因为一词多义未必就是一词多彩,而一词一义也未必就是一词一彩,同一词中色彩意义的数量不受该词词汇意义数量的制约。色彩意义是由词的诸多感性特点形成的,这是有别于词汇意义的理性特点的。从客观存在本身看,各种事物、现象立体地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由多方面的特点构成,受许多相关因素制约,这多种特点及许多因素都由词汇意义来反映是不可能的。词汇意义仅从中抽取内在本质属性、一般特点,而对事物、现象的非本质属性、具体特点不予承认和接纳,因而客观存在的某些非本质属性、具体特点就要由色彩意义来反映。当然并非所有的非本质属性、具体特点都能转化成色彩意义的内容,而是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给人印象深刻的非本质属性进入色彩意义。如果这种特色(包括词本身的某些特点)在同种事物、现象中表现为不只一个方面,那么就要由多种色  相似文献   

4.
当代汉语新义词的词义演变模式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都有不同表现.词汇意义方面,转移和扩大所占比重很大,缩小和虚化的情形很少;语法意义方面,转类情形最多,实义词素副词化、虚词新义现象较少但值得关注;色彩意义方面,色彩转移数量可观,种类也最多,弱化只显现在部分词语身上.  相似文献   

5.
“数 量 名”是现代汉语的常用结构。当数词为“一”时,出现在“名量词”位置上的可以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一 X N”结构。这三类词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名量词”语法位的职能:X不仅能发挥计量作用,还能描摹出N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和色彩。  相似文献   

6.
并行分训、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一词多义,其各义有并行不背,或歧出相背,但词一旦进入句中,只有一个意义起作用,其他各义排斥句外,“体”、“用”是有别的。这类词的词义不同亦不悖、或词义相违亦相仇,但因用时只取一义,这种词义现象,钱钟书先生称之为“并行分训”、“背出分训”,此类词义现象,为古今学者所习见。”但当一词进入句中后,竟可同时兼有相并行或相背出的数义,这个词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把古代作品中,这种特殊的用词现象揭示出来,钱先生整理归纳成“并行分训之同时合训”、“背出(或歧出)分训之同时合训”两条规律…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主要是由民族语言保存下来的(出土文物虽然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但出土文物数量有限)。作为语言结构中基本单位的词,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词义则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主观化。因此,词也概括了文化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词汇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旧词消亡了,是因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内涵消失  相似文献   

8.
试论词的感情色彩及其构成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家都承认,语言中某些词具有感情色彩。但是,词的感情色彩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词才具有感情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有什么样的构成方式?这样一些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 词义是客观现实中一定的物体、现象、性质、特征、行为、关系等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是(某一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因客观对象本身的不同,词相应地具有着不同的意义内容,这种不同的意义内容是词的理性意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何杰,何平词义在它产生的开始总是单一的,但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由于词音形式有限,而要表达的词义却具有相对的无限性,这就要求一个词音形式固定和表达若干相互关联的意义。因而词往往在原义的基础上派生出转义来,即由概括反映A类事物,...  相似文献   

10.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马良 《南方论刊》2013,(4):102-103
词的概念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归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度不断提高,概念义的内容则会发生变化。词义内容虽然与社会生活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意义内容则延续了下来,并不会因为人们认识的提高而摒弃,所以,有时词的概念义发展与词义本身是有矛盾性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个词在句中被用作别类的词,充当别类词的语法职务,在语法学中叫做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辞方式。本文打算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一修辞方式,讨论的范围限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为了称说方便,姑且把这种词称为“活用词”。一在古汉语中,许多活用词是为了简化句式而使用的。因为它除了本身的词义外,还兼表一个与它活用后的语法职务相应的词义;在句意中这两个词义按一定的语法关系结合为一个词组的意思;从而改变普通句式的结构,使句子由繁变简,造成结构简洁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3.
叠音词与单音词叠用形式上十分相似,但二者的结构与词义均有不同。叠音词是重叠同一个音节而构成的双音词,而单音词叠用属于对词的运用,是用词组句而形成的语法关系,是造句问题,在语法研究范围内。叠音词虽然是两个音节,但在语义构成上只有一个语素,属于单纯词,其词义与单字义无关,两个音结合起来表达一个词义。单音词重叠使用后,两个词结合为词组,词汇意义与单个字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史上的词义研究,硕果累累;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的语言学、词汇学的研究,产生了“承前启后”的深远影响。但是,在词、词义定义(概念)、运用等方面,也有过不同角度的争论。“真理产生于辩论中”。词义定义的明确解决,推动了词义的健康发展。本文论证古今词义的性质、来源、发展、变化,立足普通语言事实,着重探讨词义到语义这一语言基础工程。语言学的核心是语法。词义发展的“核心”或关键,俗说转义,新说“引申”。汉语新词新语出现,必然要产生与它相适应的词义。这对于丰富汉语词汇,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在量词与数词或数量、指量结构与其他成分组合时.可能使整个结构同时出现几种语义关系情况.这种情况也可能影响结构的语法关系。从而产生歧义组合。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因量词的这些特点引起的歧义现象。一、量词“兼类”引起的歧义量词兼类引起的歧义情况主要有三种,下面分别讨论。序量、基量的兼类序量词和数词组合,只要数词不是专用基数词(两、半、分数、小数).它们构成的数量结构总是表序数的,例如“二年级、三点(钟)、四季度”,县词有次序或等级义。基量词前加数词一定表示基数,无次序、等级义,例如“一支、五元…  相似文献   

16.
郭楚江  周健 《广西社会科学》2005,(6):167-168,178
类推造词法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现代汉语词义的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情感色彩三个角度分析了类推法对词义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词义的演变从语言产生之日起从未停止,但词义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文章从英语词汇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流行词语词义的演变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当代流行词语词义演变主要遵循了辐射型和连锁型两种模式,从词的词汇意义看,主要有词义的扩大与缩小、词义的上升与下降、词义的重构等几种变化趋势.从词的语法意义看,当代流行词语词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性变化多,语法功能增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词义概括     
词义的概括,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的知识,与词义所反映的广泛社会生活内容紧密相联,要因词而异。但一般说来,可以从下列角度进行: (一)从一般与个别的角度对词义进行概括,使抽象的一般的词义与具体的个别特指的词义相区别。这就是说,我们在解释一个词的时候除了某些特指的词义之外,一般不要使同一个  相似文献   

19.
真理问题,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来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统一的问题以及相对真理有没有一个“总和”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的认识,凡是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反之,凡是不符合或者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不正确的,就是谬误。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20.
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英语名词逐渐虚化为表语法意义或功能的名词或语素的过程。隐喻、转喻和主观化在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其语法化的主要方式。另外,英语名词词义语法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产生新义、发生转义以及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