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永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5,(1)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固在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军事落后,然当时的中国对世界发展局势的茫然无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鸦片战争战事三起三落,中国败而再败,然清政府对战争因何而起,战势如何发展,战争为何失败,却始终处于盲目状态,这种败而不知其因,败后不明其训,才是历史的真正悲剧。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过去史学界的结论很明确:政治腐败、军事落后。但是,如果我们今天重新来认识这个问题,就不难看出,当时中国对世界的茫然无知,亦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秀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一、急于求成,“令如雨下”,难免上上下下持观望态度自百日维新开始,特别是一些维新派人物参与政权后,变法法令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因为维新派的许多奏章和杂陈都马上变成了诏书和谕令(当然,内容上大打折扣,甚至不予采纳的也不在少数。据康有为的学生麦仲华说:“戊戌数日间,先生(指康有为)手撰奏折者六十三首”。但绝大多数都没了回音产。维新派的新政建议,“流水般地传到紫禁城里,又一件一件从紫禁城里飞出来”②。维新高潮阶段(正式变法期间)的103天里,一共发布了110多道维新变法的诏书、谕令。我们可以想见,当时自视… 相似文献
3.
严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
一百三十年前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它不能推翻封建剥削制度来说,其失败是必然的,但从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来说,它则有可能取得成功。刘邦推翻了秦王朝,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王朝,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都证明了这种成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太平天国却并没有能够推翻满清王朝。这场伟大而壮烈的农民战争其结局所以未能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高度,有军事上的、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组织上的、思想上的原因,就政治方面 相似文献
4.
试论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廷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西路军问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西路军的失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过程中很少几次失利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本文围绕西路军失败的原因 ,从战略任务角度入手 ,论证战略任务的不断变化是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郭小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本文对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在华商务监督一度施行过的“沉默政策”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着重分析了这一政策的成因,并对这一政策因当时广州口岸英国“自由商人”的反对而归于终结的状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会计学收益的微观视角研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发现货币性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资产收益率差距持续拉大的经济现象,诱发宏观杠杆率攀升、金融风险加大。选取中国2000—2018年的年度数据,构建Koyck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资产之间的收益率宽幅与政府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益率宽幅与政府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收益率宽幅持续拉大,各部门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资产泡沫难以抑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较大,这为平缓去杠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黄家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76-80
为了缓解辖区内经济困难的不利局面,在鲍罗廷的指导下武汉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经济状况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其经济政策出现严重失误,加上政府整合资源能力过于赢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武汉国民政府最终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8.
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音乐学院这样的音乐圣地浸泡了5年,毕业后虽然在北大担任“音乐教师”,实际上从此远离了贝多芬的世界。离开北大去美国洗碗、读书,硕士学位也与音乐有关,但毕业后还是没有从事音乐。过去十几年,从加拿大必胜客送比萨,到北京新东方搞咨询,我什么都做过,就是没有干过自己的本行。学一行,转一行,当代青年就业困惑的幽灵,其实早就在我的身上徘徊! 相似文献
9.
王玉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
迷信开启了屈辱的中国近代之门──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新论王玉德1840年至1842年,英国殖民主义者远渡重洋,对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清帝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学术界认为有五点原因①:第一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仝祥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6)
1933年11月20日,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建发动事变,改元换旗,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然而,这个政权仅存在50多天就失败了。原因何在?近年来不少党史、现代史讲义和有关学术论文,多从两方面论证其原因。一是由于被教条主义者所把持的中共中央对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中间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福建人民政府是反革命“利用新的方法来欺骗民众的把戏”。因而对新政权采取了“左”倾关门 相似文献
11.
王秋文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2):113-114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俄罗斯"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政策宣告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戴孝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125-130
:1942年至 1945年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行动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缅甸防御战的战争背景和主要战役 ,客观分析了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试论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钱澄,卫忠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它震荡和冲击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苏联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根本弊端的剖析尚不全面和深刻,对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党内合作政策是大革命失败的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俄提出中共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政策 ,是为其推行“东方战略”服务的 ,完全是为了自己利益 ,不符合中国实际 ,是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直接磋商的结果 ,中共和国民党内部都反对这一政策 ,共产国际支持国民党 ,而共产党的活动受到共产国际的强迫和国民党的严格限制 ,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些人喜欢在“民”字上做文章.“为民请命”嘛!举两个例子吧。当国有企业赚钱了.有人就站出来说话了:不要与民争利。仿佛国有企业天生只能做亏本的买卖.赚钱的事应该让给资本家干。当国家经济强盛了,又有人站出来说话了:应该民富优先.仿佛国家富强同人民富裕是对立的,、这些人自命是代表“人民”.不断为“人民”呼吁。 相似文献
16.
邹重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1234年1月金亡以后,南北形势由宋、金对峙变为宋、蒙对峙。这年6月,南宋发动了收复河南“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商丘)的军事行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宋、蒙战争正式爆发。对这一历史事件,前人撰文多有涉及。笔者拟对南宋这次军事行动失败的原因,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7.
王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一七三五年,年方二十五岁的弘历,黄袍加身,踌躇满志地跨进了金碧辉煌的太和殿,登上雕龙刻凤的皇帝宝座,成了清王朝的最高主宰者.他即位后,年号乾隆,故称乾隆皇帝.从他登极到一七九五年退位为止,共六十年.这六十年,在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余年的历史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对于清王朝的衰微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经验教训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乾隆听政之时,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动时期,西方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已经建立,寻求海外市场的潮流,正在滚滚东来;侵略成性的沙俄势力,也张开血盆大口,疯狂的东渐和南下.世界资本主义列强比权量力、角逐东方之势已成,沉睡中的中华帝国已处在它们的包围之 相似文献
18.
姚治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5,42(2)
以荆公新学为基础的熙宁变法,虽然有明确的纲领和赵项皇帝的坚定支持,但行法十多年仍以失败而告终。变法失败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王安石"排斥异己"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就是很重要的一条。之所以排斥和打击异己,直接的原因是"新法"颁行过急、变法派言行不一而产生了重大失误;诿过于人、排斥异己的重要表现是破坏了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功能的"台谏制度";而台谏制度的破坏掩盖了变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这些问题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的时候,十多年的变法就不得不被废止了。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8-25
二战后,受美苏冷战的直接影响,战败的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面对这种人为的分裂,民主德国起初坚持了一个民族一个德国的政策。但由于两德在统一问题上存在着根本性分歧,两德竞争中处于下风的民主德国逐步放弃了民族统一的旗帜。20世纪70年代初,昂纳克政府开始提出并践行两个民族两个德国政策,民主德国由此彻底走上了民族分裂主义道路。然而,该政策并没有实现维持国家稳定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民主德国自身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失误、联邦德国接触政策施加的影响以及苏联在德国政策上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赵敏俊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87
二战初期的"英国战役"是纳粹德国侵略战争中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给今后遭遇的两线作战埋下了伏笔。二战初期,处于鼎盛时期的德军无法攻克英伦三岛,始终让世人感到疑惑,其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对希特勒在"英国战役"中的反常言行来揭示德军失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