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传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刘香成的照片,感觉不仅仅是一幅幅珍贵的中国社会历史图录,更是一个新时代开启的鉴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镇化率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但还处在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构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城市化道路、方针、政策和战略框架的基本依据。从世界历史看,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也与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成功避免了其他国家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时常遇到的大规模城镇失业和贫困,但累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必须把握四大战略基点:城市社会的城市化、大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及直面历史问题和化解累积风险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发达进步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贫富与否的标准尺度。而经济发展能否健康强劲,一个重要保证是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的创新。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经济发展理念,又是指导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中国建设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使我国从新世纪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根本原因是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的经济发展体系。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路线正确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并将其列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6条具体道路之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提出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专门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特殊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展新阶段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社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危机,拉动国际经济开始复苏,而西亚、北非众多国家如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发生持续政治动荡,甚至导致国家权力易位。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在成功地抵御和渡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政治格局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这种新的阶段性特征有巨大社会变迁的深刻社会背景,也促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成为我国发展的新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动漫产业以其迅速的发展态势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令人瞩目,它为中国文化产业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推进动漫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扶持,吉林省的动漫产业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当代老年》2009,(1):4-8
在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30年的喜庆时刻,祖国大地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改革开放开辟了强国富民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巨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硕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舷程。为生动再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领悟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本刊策划、组织了以“从改革开放30年成果看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老同志访谈,受访者以亲身经历,畅谈改革开放的成功喜悦和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立群  夏良科 《城市》2008,(4):13-17
一、环渤海的崛起与“外资北流” 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一个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从南方沿海城市开始试点.市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的发展.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继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中国大学生择业观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现变化的社会变革因素进入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又一新的历史阶段,80年代开始的社会结构转型进一步加速,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深入体制改革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主题。1992年后中国社会生活主要领域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表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进入了新阶段,社会形势的转折性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1)社会主导价值发生变化。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关于判断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的论述,打破了长期困扰人们、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王廉 《城市观察》2014,(2):7-25
中国城市群与城镇体系的划分建设,是继沿海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之后的第三次全域国土立体改革开放。城市规模之争与城市病治理一直边走边演绎;城乡二元与三农问题按下葫芦漂起瓢;在城市群划分与城镇体系建设上,把乡村当成潘多拉的盒子随处可见。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大理论指导下的系统政策制定。本文提出了中国城市群与城镇体系划分建设方法、标准、政策配置等国土全域覆盖理论,以求城乡一元政策制定的解。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作为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是必须看到,随着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入,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前所  相似文献   

12.
养老地产会是下一个房地产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地土地资源的高度开发,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并不再有前几年的迅猛势头,很多房地产相关的机构和行业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中国目前的社会情况看,养老地产会成为下一个房地产领域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一本书看一个朝代的兴衰似乎有大题小做之嫌,但这本清代中叶出版的专门收录旗人诗歌的《钦定熙朝雅颂集》,确有标志意义,因为它关系着清朝统治的一个最重要的政策——有控制的汉化政策的失控。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倾向日益明显。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的中东政策不得人心、阿拉伯国家因受内外部冲击而寻求合适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是促使阿拉伯国家实施“向东看”政策的四个主要原因。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使大国在中东的互动出现了新特征,国际多极化格局进一步发展。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期望值升高,既给中国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16年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是一次打开中国人民的思想牢笼的重要会议。今天,我们回头看这次重要会议,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的一个新的时代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给世界递出一张新名片——改革开放。这个新时代的突出标志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中国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就此在世界上展示出了一个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张小建 《职业》2009,(2):20-23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共和国的每一个领域都在述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作为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中国就业,更是值得大书特书。为了纪念这段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和在领导、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和一些亲身参与、亲眼见证这段历程的同志共同提笔,合力编写了《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一书。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从出现的频率来看,除了“改革开放”一词之外,“农民工”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并不奇怪,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任何问题都必然与农民有关。农民虽然一直是中国的弱势阶层,但“农民”一词却在中国主流话语中高频率使用。从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到晚清洋务运动以后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快速推进工业化、人民公社化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解放,都反映出中国农民作为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力量,不断地在改写中国历史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和现状上看,一个国家专业社会工作体系的建立、发展和改革与其国家的社会政策发展密不可分。在我国,过去传统社会工作的模式是根植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政策模式之中的,而当前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进程也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原则、资源以及专业社会工作的制度设计都与社会政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最近.民政部把北京市大民政、大民生、大保障推到全国。标志着我国应对人口老年化进入一个新阶段.对全国老年人来说都是利好的信息。对我国当前和未来都有重大意义。大民政的模式是对老年人提供领域宽、覆盖广,推行适度普惠政策。关键的措施是加大政府的投入、政策配套并且推广养老社会化服务,为此鼓励社会参与进来。不言而喻。企业的参与是大民政的必要条件。我国1997年就提出要发展老年产业,经过十年多的讨论。老年产业总是处于起步阶段,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来袭:领袖关怀彰显时代特征 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欣然为一本杂志题写了刊名“中国老年”,从而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让一个特殊的人群,有了精神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