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文本身就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科学的繁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人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是培育人的地方,应是人文科学繁荣发展之地,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理工农医大学更要看到这一点.要抓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发表的契机,结合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努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在理工农医大学里的交叉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5月28日上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召开有关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一、二附院负责人、医政学院教研室主任、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专业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陈国钧书记主持了座谈会,陈琪、周亚夫、王心如等校领导参加了讨论。陈国钧书记强调,贯彻落实《意见》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高度,从实现医学教育和医院发展现代化的高度,从实施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将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内核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学科的发展。不管是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改革开放30年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来看,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内核。从中外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创新和争鸣更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表现和较高的发展环节。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繁荣必须要面对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当然,创新必须要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意识在本质上就是人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与时俱进。哲学社会科学要发展繁荣,就必须回答时代和社会提出的问题,直面人生,直面社会,勇于创新。理论创新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关键。在创新中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5.
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科学 ,必须解决好对社会科学的认识问题、体制和政策问题、队伍和学风问题。要矫正对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偏见和传统思维定势 ,把是否鼓励探索、是否允许研究中犯错误提高到是否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是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高度来认识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管部门及领导者要克服“怕出事儿、不怕不繁荣”和“无过便是功”的心态 ,走出对“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简单化、片面性理解的认识误区 ;要通过体制创新 ,通过重点反“左”,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社会科学研究要提倡求同存异 ,反对求同伐异 ,要防止权威对学术的垄断和对新思想的干预 ,让奥本·海默式的杰出人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的繁荣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国古代文化尤其社会科学繁荣的几个朝代都是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的时期。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类较晚,起初学科是模糊混淆的,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才与自然科学清楚分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科学的繁荣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价值尺度和道德规范。社会科学的繁荣可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引导和规范生产力的享用。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加快社会科学的繁荣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政策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强调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统筹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文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8.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思想上认清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目标上明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定性;在途径上采取推出和引进优秀成果并重的举措;在形式上采用开展合作研究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方法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9.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应具备忠实于真理的理论品质,对实际要有具体界定。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结合是必然趋势,从现实情况看,要加强自然科学家同社会科学家的联系和交流;从地方的发展看,重点是自然科学同经济科学的结合。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要建立机制,确定重点,贴近大众。  相似文献   

10.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提出的理论价值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宣传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其现实价值在于适应中国崛起,适应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变革,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与大国的崛起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高校科研管理要摒弃短期行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重视。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而言,人文社会学科具有激发创新能力、促进学科融合和提升人文氛围等独特的意义。基于海内外两所著名大学建设人文社会学科的经验,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实际情况,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作出思考:将人文社会学科定位于对理工学科在“工具”、“视野”与“内涵”等层面具有辅助作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解决人文社会学科师资困难;全面促进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过程中,文科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表现为: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缺乏特色和层次、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缺乏大师和高层次科研成果等。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的文科要面对社会需求,形成、突出优势和特色;要采取引进领军人才实现学科团队水平跨越式提升等有效措施促进文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工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理工科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定位、目标、战略和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的跨学科研究和综合性研究,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与科研单位的联系,使科研水平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大学发展的需要,我国理工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与综合大学及师范类院校的同类学报相比,其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理工类院校要办好人文社科学报,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以质量建设作为学报生存的保证,以特色办刊作为学报发展的支点,以队伍建设作为学报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理工科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大"瓶颈".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需要在教育观念和认识上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应有的地位,在课程结构体系和内容上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力度,在教学管理和制度上保障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实施,在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要营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创造发明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样重要 ,彼此依存 ,不可分离。中外历史上有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和谐统一以创造历史辉煌的先例。当今必须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克服轻视社会科学的思想 ,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技术具有多重价值,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过程中,人们面临许多伦理问题和道德抉择,需要社会价值规范的引导。科技发展受到社会的选择、调节和制约。科技工作者承担着强烈的社会责任。科技创新和应用要以人类内在的、终极的价值为引导,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为标准。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要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遵循自身发展的实际,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自身特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胆尝试与革新,走有民院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结合体,具有雄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科教兴国,加快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以科教为本,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把高校建设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技术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