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颖 《现代妇女》2014,(8):106-106
在分析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上,从比较法角度考察国外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解析中法存在的差异,总结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发展趋势,可以探寻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2.
彭林 《现代妇女》2014,(5):63-63
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二十年间取得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建立了以申诉和控告方式为主的内部救济制度。但是现存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并不完善。本文试从当前的内部救济制度出发,寻找其中的缺陷;另一方面从外部救济思路出发,寻找外部救济制度对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与发达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为劳动者所设定的实体权利并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者所享受到的实体权利比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者要多,究其根本,根据程序法“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原则,我国的法律法规所设计的劳动争议处理救济程序不尽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改革开放50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本身的完善,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实体权利救济,从而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董程程 《现代妇女》2014,(5):147-147,135
权利与债权是民法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为了更清楚地展现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权利的相互关系为标准,将权利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分别探讨债权与原权利、债权与救济权的关系,以此来揭示权利与债权之间的逻辑关系。即行为人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导致救济权的产生,救济权在民事领域中的表述,即债权。  相似文献   

5.
艰难的起诉     
这是一些普通公民告状无门的事例,虽然这些案件实在不是第一次。也注定不是最后一次提出:老百姓告状无门的问题。公民诉权(即要告状有门、有诉必理)的实现,怎一个“难”字了得? 有案不收,有告不理,是当前司法不公的表现之一。有两句话在法律界耳熟能详。第一句话:诉权是权利保护的第一屏障。如果一种权利没有诉权的保护,就失去了本身的含义。第二句话:无救济即无权利。如果受到侵害的权利不能通过正当法律程序获得救济,就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写在纸上的权利再多也只能望纸兴叹。从某种意义上讲,公民的诉权更具有主动性,是公民个体直接参与制度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要解决民工第二代的“权利贫困”,的还是要解决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及获得救济的便利。自然需要尽快取消二元户口制度,但最根本发展、稳定等问题,使其享有公平的权利以  相似文献   

7.
作为老年人救济申请权的特殊权利形态,老年人紧急救济申请权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尤其特殊。与一般救济申请权不同,紧急救济申请权的"紧急"属性在客观上产生了三种法律隔绝效果,这使得在适用一般救济申请权时畅通无阻的意思自治理论、民事代理制度、诉讼救济机制和司法调解救济机制在处理特殊救济申请权时产生了适用不能的危局。为了破解危局,全面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对法律谦抑性价值和法律维护公序良俗之功能价值的论衡,构建了意思推定的理论设想,并基于该设想为老年人紧急救济申请权利机制在民事及行政救济领域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8.
侯蕾 《现代妇女》2014,(8):101-10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认真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护一切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使受到侵害的权利依法得到保护和救济,使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本文从政治权力与司法权的关系、法治的概念及司法制度、政治腐败和司法改革、建立健全司法腐败预防机制建设、网络反腐这五个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司法系统反腐败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就业平等权的侵害,影响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目前,就业歧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法律规制中存在没有统一立法、争议缺少专门的执法机构、司法救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在制定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建立专门的就业权利平等保障机构、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可以尝试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三管齐下,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0.
频繁发生的校园事故时刻提醒我们要注重保护学生的权益。由于侵权而导致学生伤害发生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使学生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救济。文中从学校侵权的原因、范围界定和赔偿原则入手对侵权责任进行浅析。保障学生的权益,营造一个救济途径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李华 《职业时空》2009,5(1):157-158
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进行限制、规范与监督。加强权利保障,必须建立有效权利救济机制。由于现行法律对高校学生管理权规定不明、界定不清,使得本处于优势地位的高等学校在行使学生管理权时,极易伤害既处于不平等地位又缺乏有效救济机制的学生权益。因此,对高校学生管理权力的性质进行界定、权限进行限制与制约,建立有效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是规范高校学生管理行为,防止高校滥用学生管理权力,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瑞丽 《现代妇女》2014,(7):145-145
生育权作为人格权,是男女双方都具有的权利,既包括生育的权利,也包括不生育的权利。长期以来,由于男性生理结构和女性的不同,以及现有法律的限制,使得男性的生育权在实践行使中遇到了困境。男女之间生育权的冲突,成为男性生育权得不到保护的根由,如何在私立救济薄弱的情况下对男性的生育权进行保护,从权利冲突理论的角度进行立法和司法的救济成为男性生育权保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一切财富,一切物质都没有任何意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资源,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一个老板,如果懂得对外创造人际关系资源,对内创造优质人才资源,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老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制公民权利在受侵犯后的救济措施。尽管我国宪法序言明确宣示其“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公民及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但由于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的不建全,从而使宪法原则在实际的政治生活和司法实践中难以得到落实,侵犯公民权利易于反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崛起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农民工的贡献有目共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诱惑使得中国的新老两代农民工从农村流入城市,2008年1月1日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让社会看到了改善农民工权利状况的希望,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保护尤其是作为一名劳动者的权利保护的现状依然不如人意,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每年岁末对于农民工权益的突击性保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包括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问题纳入法治框架内、通过探析新生代农民工权利阙如问题及原因进而发现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才是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化角度分析,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从多方面重新加以创新与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必须加强信访立法;剥离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利用现有的政治资源建立人大监督专员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佳琦 《现代妇女》2013,(12):35-35
我国刑事诉讼法借鉴亲亲相隐这一优秀传统,在法律中规定了亲属证人的免证权。但是该制度在主体范围、程序规范、权利救济等方面规定尚不完善,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及时完善立法,以使得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中灿烂辉煌的美术史,是由千百年来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美术家共同创造的。美术家是一切创造活动(美术生产)的主宰者,是美术成果作品的创造者,没有美术家及其创造和活动,有关美术的其他一切活动,就不可能存在和实现。艺术是人类的情感形式,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情感史的缩影。油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同样也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务员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管理国家、保证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其权利的有效保障对我国法制的完善性变革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是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不能给公务员提供一套公正、高效、完备的救济途径,他们的基本权利将无法得到保障,宪法平等保护的精神将得不到完整贯彻。现在,公务员权利保障在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公务员权利保障体制,但仍存在缺陷。健全我国的公务员权利保障制度,一方面需要完善行政内部救济,另一方面要建立司法最终审查制度,以实现对公务员权利的全面、有效的保障。本文围绕着公务员权利和权利保障制度这个中心,分为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公务员权利保障的概述。第二部分介绍和评价外国的公务员的权利和保障制度。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的公务员权利和权利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针对我国公务员权利保护的现状提出完善的建议和基本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王军志 《现代妇女》2013,(12):36-36
房产登记机构在办理相关登记业务时一般只尽到形式审查义务。本文通过透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明晰了不动产登记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当事人相关诉权及合理的权利救济途径。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平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