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8-38
王晨光、谢利民在《东北师范大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2.
樊华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03-106
教育目的大致存在两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是鲜明社会本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更基本的是人本论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特殊人和完善其特殊生活.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目的方面的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掌握好理论原理,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以至使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仅仅被培养为恪守理论教条的保守主义者而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拟就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的错位的现状、原因以及改进措施作一分析论述,以求深化对于当前乃至今后哲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其教育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0(4):105-109
论文以辨明翻译目的、厘清翻译本质为旨归,指出翻译目的有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个层次,前者关乎翻译之“本”,是翻译活动本己的、固有的、不可剥夺的目的,具有稳定性和恒久不变性;后者关乎翻译之“用”,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机缘而外在地、偶然地附系于翻译活动之上的目的,具有不稳定性和变化性。在翻译活动的行为链条上,二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外在目的是通过内在目的的实现而实现的。翻译的内在目的是“使相解”,也应该是、必须是“使相解”。这一内在目的是让翻译活动“是其所是”的目的,是翻译之为翻译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翻译活动而言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海燕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
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唯物辩证法思想分析教育目的,可以消除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分歧.对于教育目的,从层次视角看是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的辩证统一;从功能视角看,是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自启蒙时代以来,人们便开始面临新的危机,即不自觉地走向启蒙计划的反面;也正是这种危机最终促成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潮流的形成,促成时代精神的重大转折。这就是后现代精神。后现代教育秉承后现代精神的批判气质,在解构现代教育所遭遇的个人主义、工具主义等困境的同时,也促成教育目的观向有机主义、多元歧异以及现实生活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杜志章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6-78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既提示了"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目的,也揭示了"教育发展的预期状态和教育活动的预期绩效"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3):83-87
杜威对美国的传统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深入批判。他提出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现实性、实验性、目的和手段相互转换;其特征是: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活动和需要、教育目的必须能转换为方法、教育者必须警惕抽象的终极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他虽然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以外并无目的,但他并不是"教育无目的论"者,他的教育目的是为民主主义社会服务。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内在性和主体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性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孔艳静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生命教育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和对生命家园的构建,注重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提高生命质量.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研究和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中普遍存在生命教育不足这一现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简单探索,以期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5):52-55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接受目的有效对接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的落实需要借鉴哲学解释学关于精神文化客体接受活动的本体论分析,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本真价值。以"帮助教育对象认识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线,重新整合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以问题和对话为抓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接受目的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1.
唐善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20-22
从宏观角度讲,教育精神是科学的、文明的、进步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一种理性的、自主的、坚定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理性的启蒙意识、批判意识、建构意识的体现,是美好的教育理想、教育境界的体现,是高尚的教育品格、教育情操、教育气节的体现;从微观层面上讲,教育精神指有教育理想、教育个性和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12.
宋清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43-48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王建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3):102-10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育目的进行分层设定:第一,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第三,引导学生关注、认可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素的矛盾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
反思目前教育要素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教育的形成从根本上是教育各要素矛盾双方运动的结果,是矛盾得以解决的需要,并以此为据讨论教育的各个要素。提出教育的四个要素为学习者、教育目的、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以期通过对教育要素的重新审视来引起教育学界关注教育本质的研究和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潘庆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3-126
当代教育应当追求教育的国际意识、人本意识、创新精神、超越精神、批判精神和宽容精神。立足教育的时代精神,师范大学应承担如下的历史使命:守护教育的精神家园,打造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引领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沿,成为教育实验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不正确的哲学教育观念是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批判性、反思性、创新性的教育.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在批判性、反思性、创新性教育观念视野下对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评价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18-123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马杏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71-74
塑造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应该确立三个向度:心灵的关照、“思”的向度、底蕴化教学。以此拓展教学的高度和深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达至教育无痕的育人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导致的官学向私学转换的背景中,孔子以礼乐传统的理解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君子人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他坚持"述而不作"的立场,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对话式的开放教学观。孔子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是他提示了现代美育的方向,对于中国教育走出困境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潘庆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5):119-123
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历经百年的探索与积淀,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在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哲学尚不是一种自觉的力量,远远没有构成语文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核。语文教育哲学研究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当下必须作出的重要选择。语言哲学理应成为语文教育哲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