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乐府诗音乐文学的特质决定了乐府诗研究需要音乐、文学两个层面的综合考察。故事体歌诗作为西晋乐府诗独特的一类,以演述故事的方式发展了乐府歌诗的表演艺术,而这些歌诗的表演又对歌诗内容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晋代表性的故事体歌诗有《艳歌行》、《秋胡行》、《秦女休行》、《惟汉行》等,从歌曲类型看,这些诗歌主要收录在《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歌诗的题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影响到诗歌内容;可表演性为歌诗内容的简化提供了可能;女伎表演主体和观众喜好影响故事情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曹魏及西晋前期,在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全面复苏的前提下,朝廷礼乐建设的客观需求与君主、贵族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有力地推动着文人和艺人们歌诗创作和表演的艺术活动,民间歌诗则为他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这一切使歌诗艺术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并为南北朝歌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汉代乐府的音乐活动 ,对汉代歌诗的创作起有重要作用。乐府的采风观谣 ,使民间歌诗得以保存 ;乐府的制乐活动吸纳了文人加入 ,促进了文人的辞赋创作 ;乐府对外域音乐的吸收和改制 ,丰富了华乐的音乐品类 ,其音乐和文辞的配合方式 ,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学“选诗以配乐”与“依调填词”两种基本方式。胡乐与汉文的配合方式 ,对反省“胡乐生词”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冷卫国 《东方论坛》2011,(6):126-126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然而,对歌诗的研究却在近年来才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任半塘《唐声诗》、王运熙《乐府诗述论》等著作早就导其先路,但是,歌诗研究在近年才引起学界的真正注意,并召开了该领域的专题会议。  相似文献   

5.
6.
论网络文化的政治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网络文化也随着硬件支撑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也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探讨.这里,我们以网络文化的政治功用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文化政治功用的涵义解析和特征描述,进而阐释网络文化在深化政治认知、强化政治管理、细化政治民主、优化政治发展4个方面的具体功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隋代初唐时代的燕乐歌诗写作情况,尤其是强调了燕乐的本质是舞乐和曲乐,而清乐的本质是声乐歌唱,这直接影响着以后的曲子、曲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仰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起着精神引领和行动准则的功用。教育信仰的养成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二是确立积极的教育情感;三是形成坚强的教育意志。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教师教育信仰就会逐渐养成。  相似文献   

9.
歌行类乐府作为宋代成就卓著的一类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陆游的歌行类乐府数量居宋人之首,且题材广泛、诗风多变、立意深远,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兼具唐人风神。他的乐府歌行句式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悦美,善于通过独特的意象表现反映时代精神的政治隐喻、寄托微茫,于沿用、借用乐府旧题之同时赋予其新义,并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主题意蕴和艺术风格,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歌行类乐府创作大家。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挥网络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用,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网络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传播、培育、提升等功用,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利用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应注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渐进性,应尽可能消除或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1.
曹魏时期的乐府诗歌以文人创作为主,它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并注入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入世热情。这些诗歌的内容大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寄托鲜明的现实关怀;二是抒发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三是表达生命有限的焦虑和建功立业的紧迫感;四是抒发感世伤己的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12.
军权是封建国家权力构成的支柱之一,西晋士族是西晋政治活动中的主体力量,士族对军权的分割、占有及军权变化过程反映了士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士族较高程度地执掌军权是西晋门阀政治定型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它也为东晋典型门阀政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晋作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了建安、正始文学对文学形式的探索。受士族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具有选择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尚文辞、有意追求悲美风格、文学玄虚化状态呈现出普遍性三个方面,由于缺乏真情实感,造成文学情感表达的倒退,影响了西晋文学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早期文人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赠答诗同时指向世运与人。通过这种在不同个体间酬赠往还的诗歌体式的考察,往往可以推衍出诗歌体式的群体性变迁。两晋时期的赠答诗中,四言、五言诗的数量大致接近,而四言体略占优势。一般说来,述祖德、美功业、旨在营造庄重雅穆氛围的诗歌用四言体,述志、道情或是包含更广内容的诗作则多用五言体。这两种不同体式的诗歌的写作,既与作者的才性、文学气质有关,又随着诗体与情感的表现力之间的契合或是疏离有所区别,又因场合与应用功能的不同而导致分体。对旧的文学经典的自觉模拟、步步履之以及面对新的文学传统时不自觉的学习,对文学体式的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总的说来,两晋时期赠答诗的体制变化,与四言体、五言体内部的消长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金朝咏寺酬僧诗直接反映了佛禅对文学的渗透溶浸。这部分诗作包括三大类型:借题咏寺院及周围环境表达向往净土、崇信佛禅的意识;借题咏寺院及周围环境表达对世事的感触和内心情致的抒发;通过酬僧之作表现文人与方外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佛禅的向往。它们所体现的佛禅意蕴的深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佛禅对金诗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氐人原散居于今甘肃陇南、天水,陕西西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在羌汉之间杂处。氐人的迁徙最早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此后持续不断,其迁徙地多为内地汉人居住地,故其汉化程度较其他民族高。至西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西北地区动荡纷乱的形势,氐人因各种原因而迁徙更加频繁,致使其最终融入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  相似文献   

17.
西晋时期,特进、光禄大夫、侍中、散骑常侍等作为加官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中特进、光禄大夫作为加官可以提高官员的地位,往往是官员升迁中的重要步骤,而侍中、散骑常侍作为加官一般是对官员的格外优宠,作为加官时,侍中优于散骑常侍,在官员官职变迁时,加官亦随本官的迁转而由散骑常侍变为侍中。  相似文献   

18.
两晋150余年间,文艺美学风格、精神一方面承继汉魏遗产,另一方面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精神。西晋文艺以诗文为主形成集大成的“华美”风格,它在西晋文艺堕入卑俗的描写中起着消极作用,而又在西晋文艺回归凡俗的抒写中发挥积极作用。东晋文艺综合呈现出“清”“淡”“雅”之美,铸成“晋人的美”的同时开启唐宋文艺美学风格。西晋文艺“华美”到东晋文艺“清”“淡”“雅”之美其实是西晋世俗精神向东晋超越精神的转向的外在显现,两晋文艺美学风格及其精神的转变提示着晋人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9.
在佛禅的修证原则、内容和理论的影响下,金诗流露出浓重的闲适清净、野逸淡泊的意识和倾向。有些诗作通篇反映的都是这种内容,而带有这样的色彩的诗语就更多了。这一现象丰富和深化了金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