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纯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课题。本文从远在祖国西南边疆的彝族先民口碑古籍和彝文古籍中,探讨彝族先民在天人关系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3.
梅进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一 草原畜牧业经济是主要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牲畜,利用牧草资源,以能量转化的方式,取得物质财富,为人类造福的最经济的生产部门。它的生产过程是畜、草两大物质要素两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草为畜用、畜为人用)。畜草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畜草矛盾若按所处主次而论是畜以草为食,草决定畜,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在我国畜牧业生产力还是很不发达,科学技术的因素比重极少的条件下,饲养牲畜在目前乃至若干年以内,还必须以在天然草场放牧为主,实践证明,只有水草丰盛,才有牛羊肥壮,畜牧 相似文献
4.
程人乾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正> 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现代历史发展、演变的轨迹和图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因为这是历史与现实紧密交织、理论与实践相互关联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图景究竟如何?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过去由于空想论的影响、传统观念的束缚,笼罩着重重迷雾,使人们看不清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加深,现在已有可能重新予以评论了。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本文拟就世界现代历史发展图式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许建良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14-21
韩非兼容法、术、势的特点而形成自己的法家特色,认为采用法来治理社会,是自然的举措。法具有的整治邪行、治理混乱、祛除贪欲,剔除非法行为的功能,在于法本身的公正性以及无对象性;时代是法的必然内容,没有一成不变的法;选择法的心理基础在于"用其不得为非",因为,人性"欲利"的因子,存在通向邪恶路径的无限可能;但是,社会秩序的井然仅仅依靠刑法是不行的,还必须辅之以道德。显然,韩非关注的是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公正,让社会充满爱意,这区别于儒家空洞的仁爱说教,韩非提出了在本质上解决社会秩序祥和的对策。这是应该注意的。但是,韩非虽然注意到了刑法"矫上之失"的方面,但这"上"在一定程度上,指的不是君主,而是上层官吏,所以,君主仍然在司法的域场之外,韩非仍然没有能够超越先辈法家的局限,这也注定了中国没有真正的法的可悲事实。 相似文献
6.
奎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草原文学从内容到形式,自成系统。它所构建的艺术世界,有5个要素组成:中国北方的草原景观,马背民族的人物画廊,游牧生活的语言宝库,长于抒情的表现手法,刚柔并济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池海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00-102
民国时期,博古画凭借其形式多样的创作图式与艺术风貌广受社会各阶层的推崇和喜爱,成为近代中国画历史发展中一个奇特的艺术现象,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通过对民国时期博古画创作的题材内容、空间造型、构成布局、笔墨肌理等具体图式特征的系统分析,探索和研究影响民国时期博古画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生态、审美情趣及市场趋向等诸多因素,同时为当下中国画特别是花鸟画创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近出版的历史小说"消失的草原帝国———契丹兴衰史"系列,分别从填充文学史空白、虚实相生地观照契丹民族、结构上具史诗规模及在诗性与严肃的统一中生成审美元素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考察与阐释,由此肯定内蒙古文艺创作的新收获,也站在当下高度,为历史小说特别是草原帝国题材的创作,提供出新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9.
潮汕地区先民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4)
<正> 随着潮汕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学术水平之提高,潮汕文化已被更多人所关注.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弘扬潮汕文化,自然而然地会对其先民加以追溯.潮汕地区古代土著属于哪一种民族?自来说法不一,要言之有俚族说,畲族说,越族说,莫衷一是.而且在已有的成说中,往往不是失之过简,论点缺乏证据,就是泛泛谈论,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潮汕地区先民族属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吉彦波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物质世界为什么运动?哲学教科书在阐释这个问题时颇多抵牾之处。本文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动力系统有四个层次,即“存在方式”说,“联系动力”说,“矛盾动力”说,“否定动力”说。它们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意义上解释了“物质世界何以运动”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陶树田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7,(2)
搞清马克思关于掌握世界的方式,无疑将对我们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思想方法有很大启示。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通过“人的历史发展”总结人们掌握世界的方式说:“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2页),主要是说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从 相似文献
12.
侗川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侗族是祖国中南、西南地区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一百四十二万多(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其分布在湖南、贵州、广两三省交界的毗邻地区,聚居区域如同“工”字形,主要从事农业、林业生产。长期以来,他们在那里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道劳 相似文献
13.
雷安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土家族是祖国中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土家族的思想资料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过去和现在,对于土家族先民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刘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南诏是不是泰人建立的国家?多少年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南诏是泰人建立的国家。另一种说法认为南诏不是泰人建立的国家,而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建立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论证,普遍认为后者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南诏也不是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而是由唐代中国地区彝族的先民乌蛮,白族的先民白蛮为主建立的国家,在南诏辖区内,还有傣族的先民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等民族的居民的代表参加到南诏政权中来。 上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探讨另一个问题,傣族南迁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作者在阅读史料中,把云南边疆傣族史的研究和孟—高棉语族各民族的历史对照着研究发现:在公元八~十一世纪之间,孟高棉人北上,傣族先民 相似文献
15.
[提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践,让中国教育融入世界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却较为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以符号教育学为基础,建构“社会-教育-人”的基因结构图式,在学理上有其合理合法性。参照符号教育学基因提取方法,从中国融入世界教育实践和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因素中,提炼出发挥教育社会功能的文化和技术基因,聚焦育人本体功能的教育模式基因,构成像基因链中碱基配对那样的融入世界教育品牌的基因链。从普教文化和职教技术基因、东道国人民需要的教育模式基因,分析其结合东道国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满足其“社会-人”需要的中国教育品牌的基因遗传与变异规律。根据社会周期变化,适时调整中国教育服务政策及模式等教育品牌符号基因,以便更好地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张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生育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古代先民的生育崇拜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字中也有所记录。通过对“姓”“好”“后”“祖”诸汉字的分析解读,可透示出先民们强烈的乞育意识和生育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彝族先民的天人观苏克明,刘俊哲天人之争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长期较量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看,族先民对天人关系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坚持了无神论思想。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其中也有着唯心主义和有神论思想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杨德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正>一九五七年,海南岛进行了一次考古普查.在文昌、琼东、陵水、崖县、昌感、儋县、临高、定安、屯昌、琼中、白沙、东方、乐东、保亭、通什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文化遗址共135处,出现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生产工具方面,有石斧、石铲、石犁、石戈、石矛、石敲砸器……等,生活用具方面有陶瓷、陶缶、陶豆、陶鼎……等,此外,还有石环、石珠、陶耳坠等装饰物.石器多属磨制,陶器多属手制,以红 相似文献
19.
白云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4):56-58
本文从哈尼族对物种起源及其期盼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观念;寨址的选定;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等方面,探讨哈尼族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雷安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试论苗族先民的天人观雷安平"天"与"人"(或称"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古老而又及其重要的哲学范畴。古代中国哲学就是围绕"天人之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先秦与西汉时期,天人的问题竟成了当时哲学讨论的中心课题。苟况在吸收了古代朴素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