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楚国官制中的选官用人制度,对楚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了楚国历史的兴衰。同时,楚国官制对中原诸国的官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对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建制、刘邦早期汉制也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楚国官制,对于深入探讨先秦官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河南的仓储体系与粮食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河南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是唐王朝的主要产粮区.在河南境内普遍设立了太仓、正仓、转运仓等完备的仓储体系.由于仓廪制度的完备,使河南粮食运输发达,除地方性粮食运输外,唐代全国性的粮食运输主干线都是通过河南而得以实现的,河南的许多粮仓都担负着转运仓的职能.唐初以降,由于漕、陆运输干线的发展变化,河南境内的一些粮仓也随之兴衰.  相似文献   

3.
再论唐代句检制——唐官制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唐代句检制,我曾在1983年撰写《试论句官——唐代官制研究之一》(见《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我国唐史研究者,曾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注意到唐代句官制,但只是极为简略地论及(见武仙卿著《唐代财政史》),此后,我还没有见到有关这一制度的研究文章和专著。“句官”见于有关唐史的史籍及文献中,但是否形成一种制度?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上述我的小文中,大量铺陈史料(包括敦煌吐鲁番文书)来证明,在唐代内外官府中,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句官的设置,句检形成一种制度,成为一个独立系统,与唐官制其它三个系统并列。由于撰写上述小文的目的及主要内容,对于句检制中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唐代转运使的治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转运使成为固定职官以后,便有了治所。可是,治所在哪里呢?至今还是一个问题。1982年出版的《中国史稿》第四册第五章第四节说“唐朝盐铁转运使的治所设在扬州”。其实这种说法很早就有。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20《赋役·漕运》说:“扬郡为江淮津要,唐都关中……皆转漕东南,设转运发运等使,驻节于此,以经理其事。”又在卷35《秩官·盐铁使、转运使、发运使》中,把从裴耀卿至柳灿等五十七人,全部作为在扬州的职官。这无疑是认为盐铁转运使统统都在扬州治事了。另外有一种说法,虽然不明确说盐铁转运使的治所在扬州,但认为“唐代盐铁使久驻扬州”“长期驻在扬州”。  相似文献   

5.
试论雍正朝的养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官僚队伍是中国历代王朝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王朝的兴衰成败。雍正继位后,谕令全国各地实施养廉银,以整顿吏治。本文就养廉制度的产生及历史作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考课制度由来已久,唐代对此尤为重视,建立了完善的考课制度。唐代考课制度具有完整规范、注重德才兼备、结合奖惩升黜的特点。唐代重视考课制度的原因一方面是隋代未能很好地执行考课制度导致统治体系崩塌为唐朝敲响了警钟,另一面是唐王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其中完善官制显得迫在眉睫。唐代考课制度实施以后产生了改善王朝吏治、提高政府效能、缓和社会矛盾以及促成大唐盛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经先秦禅让制、世卿制、两汉任子、察举和辟除征召制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举措方式不断演进。至隋,科举选官制已创立,至唐,更蓬勃发展。科举选官适应当时经济、社会要求,是新的上层建筑,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是唐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门荫,是官僚子弟凭藉父祖官位或家世而入仕的一种制度,又称"任子",溯自西汉任子制,延续至唐并未因为科举的存在而迅速萎靡而致消亡。相反,它在唐各阶段得到统治者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成为科举的重要补充,在唐代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人们习惯对具有新生意义的科举制大加肯定,对其他方式视而不见或见而不重甚至贬抑,实在有违历史公理。本文试就唐代门荫选官制度在唐代存在的必然性及地位加以浅要分析,不足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8.
辽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的我国古代王朝,由于境内民族成份“种类番(繁)多、其心不一”,契丹贵族推行双轨官制,大量吸收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参加统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在统治集团中,汉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契丹贵族十分重视汉官并推行汉官制度以利用之.作为上层建筑的内容之一,汉官制度也随着辽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其中,汉族官僚韩德让自身地位的变化,以及他在佐助辽圣宗改革辽国政治中能发挥重大作用,都是辽朝汉官制度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官僚制是韦伯的重要管理思想之一,对管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影响巨大,了解官僚制形成机制对把握当下中国管理发展路向具有重要意义。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可知,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分工的背景下,人们喜欢追逐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形态,而官僚制正是各种管理制度形态充分竞争后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文勾沉史籍,概述了有隋一代的考课制度。指出隋两代君王在对官制和地方行政等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对人事行政、考绩制度也作了较大调整。文章指出,隋制在许多方面有了超越前代、启迪后代的更新改作,唐代分类整齐系统的考绩之法正是在隋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西汉中枢职官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在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以后,随着地主经济和政治势力的发展,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始皇通过朝廷百官发号施令,牢牢地掌握着统治大权,并且通过地方各级官吏把他的统治意志推行到全国每一个角落。当时的官僚制度基本上体现了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统治,其中尤以身居中枢的丞相地位最高,发挥的作用也比较突出,但是就整个官僚体制来说还很不健全。由于秦王朝寿命短暂,使这种新的封建官僚制度没能得到稳定和充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略论唐代公主的婚姻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代公主婚姻生活状况的初步探讨 ,认为唐代她们的婚姻生活充满浓郁的政治色彩 ,并且与唐王朝的兴衰休戚相关。同时 ,通过对唐代公主婚姻生活解剖 ,为研究唐代妇女的婚姻生活可以起参考作用 ,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唐王朝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家臣制是古代中国私家贵族管理家政事务的职官制度,缘于各国政制传统的不同,至春秋时期形成了内涵有别的区域类型.鲁国家臣制无论是其职官系统模拟公室的体系性,抑或是家臣选官原则及管理制度,均特点鲜明而自成一系.春秋前中期鲁国家臣制虽对传统贵族政治中世族世官制有所突破,然尚存浓厚的宗法性特点.至春秋晚期私家基于集权目的对鲁国家臣制进行革新,无论是从选官原则抑或是管理模式视之,均呈现出前所未有之气象,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4.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隋是个短促的朝代,运河开通后不久便告灭亡。于是大运河对继隋而起的唐王朝起了重大作用,成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运河一旦出了问题,唐王朝也就危在旦夕。因此,大运河的畅通滞塞直接关系到唐王朝的兴盛衰败。唐代运河的变迁是反映唐代兴衰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力图从唐代对漕运的改革入手,来阐述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在唐代财政史上,宪宗元和初期的度支盐铁转运使李巽是继刘晏之后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理财家。他作为刘晏理财思想和原则的继承人,曾经在元和政治统一的要求之下,对当时破坏严重的盐法漕运进行了大刀阔斧,卓有成效的整顿改革。这些改革,提高了盐铁收入,扩大了漕运成果,不仅从经济上削弱打击了藩镇,支持和推动了宪宗朝的“中  相似文献   

16.
“宋承唐制.”此唐制,实为唐后期之制.“唐制,省、部、寺、监之官备员而已,无所职掌,别领内外任使,而省、部、寺、监别设主判官员额.”赵宋立国之初,其官职因袭唐末、五代之制,即不脱唐末以来“紊乱”官制的巢臼.此所谓“紊乱”,主要是指《唐六典》那一套整齐的三省、六部、龙寺、五监行政管理制度,名义上存在,实际上已逐步为临时差遣所动摇,以致“尚循唐制”之“本朝”官制,“皆空存其名而无其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宋前期的官制.至神宗元丰间,对北宋前期官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使宋代官制进入了与前期明显不同的元丰官制阶段.哲宗元祐间,对元丰官制,  相似文献   

17.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频繁的离别既丰富了离别诗的素材,又构成了唐代离别诗繁荣的基础;唐代用人制度的改革则是唐代离别诗兴盛的直接原因,科举制、军功授官制、荐引制的实行都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离别诗的兴盛;唐代对诗歌的重视是离别诗繁荣的政治原因,统治阶级对诗歌的重视一方面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赵国在战国七雄中较早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和与之相应的官僚体制。赵国实行的郡县制、"因能而授官"和强化君权的考课制度,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赵国官职分为以相邦和大将军为首的文官系统和武官系统,官制体系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9.
清朝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历代专制王朝的集大成者,清代法律制度较之前代法律更加成熟、完善。"失时不修堤防"是《大清律例》中的一条法律,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正式入律以后,历代基本因循,明代将之列入《工律.河防》,使该条法律规范更加明确。清代律文直接沿袭明代,在社会情况变化的前提下,以例、事例、则例等法规形式进行补充,构成相互关联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滥觞于先秦时期的中国传统官僚制,是家国同构、高度集权的家产官僚制,它不具备现代官僚制理性精神和法制原则,其浓重的人治传统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十分深刻。虽然西方新管理主义呼吁摈弃现代官僚制,但相对于中国传统官僚制而言,现代官僚制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基础、法治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官僚制的产生条件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政府当务之急不是模仿新公共管理模式,而是立足实际,坚决摈弃传统官僚制,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官僚制的合理成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