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1234610”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围绕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双过千”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超额完成了“十五”确定的各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  相似文献   

2.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并运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测算西部十二个省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为全面地研究西部省份当前的农业生产能力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研究显示:西部省份当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较低且不同省份之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间差异较大,这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本身所依赖环境存在的刚性,要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提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未来西部省份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欠账较多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现实,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西省农业大县宜丰县的农村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认为发展农业水利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具有较大潜力.进而在分析农村水利建设与其效用发挥呈现时滞特征的基础上,从提高对农村水利之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农村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中的群众参与、完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农村水利建设顺利进行与良性运行等方面阐述了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业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保证。当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却依然相当薄弱,这其中有历史与现实、客观与主观,以及制度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薄弱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与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宗 《金陵瞭望》2005,(3):19-21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一年,农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赫:粮食增产了,负担减轻了,收入增加了12005年初,中央再次将关注的重点投向“三农”问题。1月30日,中央公布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七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央送给全国9亿农民兄弟的一份节日大礼。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有哪些特点?对文件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抓特色,建设施,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我们农业部门将全力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和要求,尽最大努力促进广西农业优势更优,亮点更亮,强项更强,步子更快,农民更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要求,从“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五个重点来建设广西新农村,体现了以下  相似文献   

7.
宁夏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农业支出是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笔者以1986年至2007年宁夏农业财政支出数据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实证分析了宁夏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力度与结构状况及其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实际效应。根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第一,从财政农业支出力度来看,虽然宁夏财政的总体实力有限,但相对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农业财政支出维持在并不低的水平,第二,建立财政农业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其对农业投入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三农”结合有三种模式,一是科研主导的结合模式;二是教育主导的结合模式;三是行政主导的结合模式。文章从中国国情及目前我国“三农”结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两头统、中间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适合国情具有中国农业推广特色的“三农”协调形式的结合模式,以及建立和形成相配套的具有合力的“三农”结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理解和把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不仅是有效指导当前“三农”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面临大量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难点,中国西部贫困治理研究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农村一线,走村入户调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典型与普遍相结合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其发生与发展、价值与意义、举措与方法、评价与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坚持大历史观,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历程与经验。在贫困治理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经历了“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等扶贫阶段,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也形成了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锻造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其次,坚持系统观念,全面阐释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10.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绕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 ,“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多年来 ,虽然我国理论界许多学者和政府工作部门都在从不同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并为之公开发表了许多文章 ,但就某一思路而言 ,作为专题而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专著则不多见。朱海霞博士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业经营形式的基点 ,并围绕“三农”问题对中国农业经营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 ,她的《中国农业经营形式论》专著的公开出版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仔细阅读朱海霞博士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要在继续实施"农民增收"政策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依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福建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福建省1978-2011年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现了上升(1978-1998年)、下降(1999-2006年)、再上升(2007-2011年)等3个阶段。随后,从农村改革、城镇化发展等角度,对其阶段性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进一步波动指数分析可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第一阶段波动剧烈;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波动仍较大,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五”以来,我校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循国家要求,下应“三农”需要,积极构建现代寒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与环境,加强宏观指导,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及对外科技教育合作共建工作稳步推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工作实现了“上层次、入主流”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都市农业与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已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计划经济年代残留下来的城乡差别和城乡的偏向、财政偏向的体制则是酿成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源。都市农业是突破“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已在一些发达地区蓬勃兴起。本文针对我国出现的“三农”问题,分析了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探讨了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总结了都市农业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发展作用,研究了以杨凌示范区为代表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并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入手,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农地制度的角度,阐述了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影响,分析了现行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的一些障碍因素,提出了创新农地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发展缓慢、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素质不高是导致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农业科技发展领域出发,分析其现存的不足之处,指出,财政支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的滞后问题。文章还深入探讨了财政在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支持程度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廖艳云 《今日南国》2008,(20):51-52
有人说,远程教育就像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鼠标轻轻一点,耳目一新的图像和数据互动,开启了党员干部的电教新时代;远程教育就是一座致富金桥,遥控轻轻一点,种养技术、劳动信息源源不断,开拓了党员干部的新视野。陆川县温泉镇党委、政府正是通过这样的信息高速公路和致富金桥,紧紧围绕“三农”问题这个中心,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获实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使远程教育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不仅能够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而且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然而,当前农业人口向市民转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究其原因,农业转移人口缺乏竞争性的职业技能。为此,要通过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教育、企业订单式培训、培养区域能工巧匠、加强“两后生”职业技能培养等多种职业教育途径,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农业高校与“三农”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的重要源头,农业高校应进一步拓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