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民众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格外关注和质疑以及群体性事件的泛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在论述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从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的角度构思重塑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要从政策、体质、观念等方面加以考虑。当前我们的行政观念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如民主行政、高效行政、法治行政、服务行政、责任行政和诚信行政等,而相关配套制度尚待完善,政府公信力下降恰恰源于政府给予了人们美好的承诺却未能予以制度保障。只有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先进的制度约束下,政府的治理才有可能更加符合民众的意愿和要求,进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政府制度完善才是当前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时伟 《领导科学》2012,(33):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1.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民众相不相信政府,关键在于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有了公共信用,政府从政治上来说,就拥有了足够的合法性资源;从道德上来说,就有了很好的道德基础;从经济上来说,相当于有了社会资本,可以节约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成本。靠愚民政策赢得的公信力,属于公信力泡沫政府公信力,其实就是人们对政府的信心。这种信心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对政府本身无条件的信任。这种信心,在政府即使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宝贵财富,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出发研究目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现象以探究现象背后行政管理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要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权责机制,加快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近年来,在政府工程项目决策和招标过程中频繁出现类似造价180亿的南京雨污分流工程决策失误案、遵义市司法局"违法规定"遭质疑后主动撤回案等案例,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和国家公信力的过度消耗。这些典型案例基本概括了我国政府领导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领导决策的合法性问题被再次推向争论的前沿。2015年5月1日起,新版《行政诉讼法》《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等一批法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26):I0001-I0001
2月10日至3月17日,《人民日报》评论部发表《树立公信从学会倾听做起》、《让公信力在阳光下生长》等5篇系列文章探讨“如何提振政府公信力”。文章认为,端正干部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保障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政府公信力才能伴随着阳光不断生长。  相似文献   

8.
时下,"背景官员"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对我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辩证地、理性地、客观地、历史地考察和认识"背景官员"现象,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基层群众越级上访增多,其中以涉农问题居多,这加大了基层社会的不稳定性。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角度来解释基层民众越级上访现象频发的原因,并探究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应该是一个负责任、服务型、依法行政、透明的政府,同时政府公信力还承担相应的功能。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有必要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无疑对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孙静  贺鹏 《经营管理者》2012,(11):10-11
听证制度就是在公共决策领域中进行探索的历史性成果。听证会作为政府与民众双向沟通的桥梁,是百姓依法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确保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合理的重要程序制度。而作为关系民生问题的价格听证会,在民主与参政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频繁出现只会说"是"的听证专业户、代表失语等现象吸引了更多目光,试问,这究竟代表谁的心声?可见中国式听证的公信力已经透支,追本溯源,要从价格听证代表的遴选问题开始,这是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一系列危机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折射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和下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扣谐的基础,因此,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刻不容缓。本文从理论、制度以及社会公众三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弥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集中凸显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层面上。政治层面:尽管民众对高层政府保有较高信任,但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公信力降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表哥"、"房姐"、"天价烟局长"、"红豆局长"等事件使得民众对官员的信任降到了谷底。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14.
基层政府作为现代行政体制的基石,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治理中尤其关键,在现实中却存在担当不足、弱化政府公信力之虞。若要消除耗散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原发性、继发性乃至转移性因素,必须坚持和推进科学、协调、均衡、全面的发展理念和政策;贯彻党政兼任信访长制度,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度;加大对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的治理力度,防治政府公信力的耗散;加强民众监督和监察巡视,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能与法治水平;加强网上信访平台建设,促进信访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生态标签已经成为制造商披露产品绿色质量信息的重要工具。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消费者对生态标签的质疑,成为影响制造商生态标签策略选择的关键要素。面对政府、行业和自贴三种标签类型,以及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标签的质疑度差异性,如何选择生态标签成为环境责任型制造商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构建标签发起者、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环境责任型制造商的生态标签策略选择问题,以及消费者质疑行为和环境偏好行为对最优决策和生态标签选择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质疑度相对较低时,制造商选择自贴标签,当消费者质疑度相对较高时,制造商选择行业标签。在不考虑其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制造商不会主动选择政府标签。此外,政府标签下的最优决策高于行业标签,高于自贴标签。相对于自贴标签,行业标签对零售商、供应链、消费者剩余和环境质量改进更为有利。当消费者质疑度相对较高时,对零售商和消费者来说,政府标签优于行业标签。政府标签有利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不一定有利于供应链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社会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政府更多决策主体会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我国地方政府不断完善信息决策,增加信息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法律规定。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原则上讲要公开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本文将对我国电子政府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加强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政府负面信息的曝光给政府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笔者通过分析政府公信力流失的主要原因,探究符合时代精神的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我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价格听证会成为公民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价格听证会在如火如荼进行地同时,公民对于价格听证会的质疑声却愈发响亮。本文从最近数次典型的价格听证案例出发,浅析价格听证会的合法性危机来源,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价格听证的合法性,消除公民对于价格听证的质疑,重树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信力是社会赖以“良性”的稀缺性资源,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提升政府公信力要从转变理念和加快制度创新入手,致力于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透明化政府,塑造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公共治理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08年9月引爆的"三鹿丑闻"令国人痛心疾首,极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政府的监管能力受到质疑。笔者认为,"三鹿丑闻"归根到底是一场体制悲剧,仅仅靠"问责风暴"远不能扼止食品安全事故再度发生,必须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口,通过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义务关系;合理设置监管部门的机构体系;大力推进政务信息阳光工程,调动社会监督力量等途径,最终实现政府监管能力的根本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