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0,(16):19-19
继4月14日、15日国务院连出政策后,《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10条”)在17日签发当天就对外公布,这个以往并不常见的举措,显示了政府对楼市调控的决心,“国10条”中提到,对“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可以实行停贷三套房等政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呈现出由“中央”向“地方”转移的趋势,未来地方政府的调控措施有望走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冯海宁 《决策探索》2014,(16):12-13
房地产市场实施4年之久的限购政策,在2014年出现松动迹象。 这次多个城市讨论限购松绑的可能性有三个背景:一是今年起楼市调控不再“一刀切”,而是转为“分城施策”,这就给了各城市自主决策的空间。二是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希望房地产再度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收益。  相似文献   

3.
决策者说     
《决策》2010,(12):8-8
房地产调控已尝试“十八般武艺”,1998年是刺激住房消费。2002年控制住房供给。2005年是遏制需求,到了2008年是刺激需求,2010年是增加供给。我们自身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总结,才能避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房地产调控需要中央、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需要调控政策的组合使用,要给地方政府政策“工具包”,包括土地、金融、财税政策等,还要给中央政府一个合理的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7):18-18
日前下发的房地产调控“新国八条”.其中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制定房地产价格控制的指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这是第一次将楼市以前虚化的“责任”落实到了数据考核指标上。目前,住建部正督促地方政府尽快上报各地的房价控涨任务目标。而继多个城市出台“限购令”之后.被称为目前最严厉的北京“禁三禁二”限购政策也已出台.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18-18
10月11日.佛山住建局发文称对四类人群放宽限购.但不到10个小时后就被另一个暂缓执行的紧急通知所取代。另据报道.马鞍山已经实施对两类购房者给予所纳契税100%补助的政策。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楼市成交量下滑、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政府按捺不住了。自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以来.“限购”政策一直是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方利益群体博弈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郭林涛 《决策探索》2014,(11):19-19
近年来,楼市越调控,房价越上涨;医疗改革越改革,看病难的问题越突出,医患矛盾也更尖锐。究其原因就是决策失效。 在市场经济中,导致公共决策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共决策失误、公共决策偏离公共利益、公共决策的高成本低效率、公共决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寻租活动等。仅就楼市调控而言,从2003到2013年,十年间,仅国字头的调控政策就有7次,其中有关部门的调控达30多次。这么多次的调控,却效果甚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当然,调控肯定是出于好意,是为了让“房奴”们“解套”。但这种不理性出台政策的结果却是极大地伤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2年,楼市调控政策执行口径的敏感度骤然提升,以限购为核心的一系列“去投资化”住房政策存续与否,一直是市场各方的关注焦点。春节过后,中山、天津、上海等地在楼市调控“松绑”上的种种试探更是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9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出台后,中央在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有关专家指出,“31号文”是2004年“28号文”出台以来最为严厉的土地政策文件,其对宏观经济和地方政府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经验总结和新一轮土地调控的纲领性文件,“31号文”将拉开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来落实宏观调控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12-13
1 “国八条”“新国5条”强力楼市调控 2011年1月26日,为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8项政策措施,涉及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内容,被称作“国八条”。2011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会议提出了五项要求,被称为“新国5条”。  相似文献   

10.
正推荐度指数★★长三角的楼市整体呈现低迷态势,降价虽然还不是普遍现象,但滞销已悄然而至。房产咨询机构亿翰智库分析,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楼市下行和2011年政策调控原因不同,此次市场变化可能预示着,房地产市场或将由供给主导转变为需求主导。面对惨淡的楼市,地方政府也着急。杭州、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1):28-29
楼市调控从2011年初开始,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2012年,虽然楼市调控政策继续深化,但楼市失控的迹象不断闪现,尤其是进入2012年年末。11月27日至12月26日,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南京、广州、珠海、天津8个城市轮番在土地市场上演“王”的盛宴,“地王”价格不断被刷新。截至2012年12月26日全国10大“地王”总价达335.48亿元(北京农展馆地块尚在挂牌中,暂按20亿元起始价计算)。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6-17
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农村考察时说,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这将是“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鉴于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新世纪以来的历次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要精神,供各地方政府回顾和参考,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3.
继“国四条”、“国十一条”、“新国四条”后。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正式下发。与此同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拿出调控“猛药”。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10-10
房价屡调不下.国务院今年给各地政府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3月底向社会公开今年房价控制目标.完不成目标就要问责。结果出现了一场全国各地提交楼市调控“答卷”的热闹场面。3月29日东方财富网专题审视各地楼市调控“答卷”。在公布房产调控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地方政府应对楼市低迷纷纷出招"五一"小长假,国内楼市较之以往出现了交易量的缩水。最新发布的城市地价数据也显示,全国一季度地价涨幅在7个季度后首次收窄。自全国两会启动"双向调控"楼市指导政策后,近期有消息称,国土资源部将暂停发布连续4年对外"张榜"的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改由地方自行公布各省供地计划。5月14日传出消息,央行已经开始施压,要求各地银行不得停止个人购房贷款。另外,主政辽宁期间力推棚户区改造的陈政高被调任住建部任党组书记也被视为楼市调整政策转向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6.
运用政策理论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策本身三方面分析中央政蓑执行不力的因素,有利于探求中央政策有效执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央的“三奖一补”政策激发了地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地方政府探索出的一系列“消赤化债”制度和机制,为这项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长效机制。但还应建立县乡政府债务预警机制,防止新债的产生。“三奖一补”政策效应凸显  相似文献   

18.
“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似乎是中国的一个顽疾,也有可能成为妨碍中国梦实现的拦路虎,它反映了在中国久已存在的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以及监管的缺失使得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出现“下有对策”的偏差,直接的影响则是公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通过对“万宁兴隆农户因拒迁被断电20年”这一“逼迁”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央和地方治理关系的梳理,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避免类似案例的再次发生,使得政令畅通,国家法律政策能真正走出中南海,走向最基层。  相似文献   

19.
价值不断提升的政府网站内容数据不仅可以描绘政策注意力,也为中央政策向地方层级扩散的测量与评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我国多层级政府组织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地是政策生效的前提条件.对纵向政策扩散的有效测量和评估将有助于理解政策扩散机制,提升政策落地效果.本文基于全国省、市级政府门户网站每日内容更新数据,通过概率主题建模方法建构主题概率矩阵,刻画政府对不同主题的注意力分配差异,并基于概率主题建模结果构建函数测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扩散速度与扩散程度.本文讨论了测度建构的原理和细节,并引入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鲁棒性检验,通过多政策主题扩散的混合回归分析了影响短周期政策层级扩散的因素.研究以测度建构为突破口打通文本数据挖掘到有价值公共管理知识的“中间层”,对政策信息学在政策扩散及评估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夏业良 《决策》2005,(5):55-55
在一系列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不能奏效后,中央不得不动用行政调控的“法宝”,行政调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这是个值得怀疑的命题。而有评论说,有关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纵容和支持本地房地产价格上涨,我不能同意这样的说法。在我看来,某一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关键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力量,如果因为某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就责备地方政府官员,甚至以摘下他们的“乌纱帽”相威胁,那么这个板子打得多少有些冤枉和不是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