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还是责令其承担如实陈述的义务,是各国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刑事司法状况而作出的立法选择.从当今世界各国宪法、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以及联合国有关文件的规定来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已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但我国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相反却规定其有如实陈述的义务.对于此,我国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权衡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的利弊和要求其如实陈述的利弊的基础上,拟对我国的立法选择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沉默权的赋予是当代司法文明的象征 ,也是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联合国也对此加以强调和保护。应在明确沉默权原则的含义、渊源、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 ,对沉默权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进行立法思考。通过立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原则 ,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沉默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自然权利,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延伸。西方大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采取了沉默权制度,中国目前尚未有关于沉默权的明确规定。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立法确立沉默权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与我国的侦查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特有的权利,近年来我国对沉默权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使我们加深了对沉默权制度的认识。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应确立有限制的沉默权规则。针对沉默权制度与我国现行侦查制度存在的冲突,我们应当对现有的侦查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以利于沉默权的实施,加强并完善我国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7.
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辩护人针对控诉一方的指控而进行的论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罪责的反驳和辩解 ,以保护其合法利益的行为。在人类诉论发展史上 ,无论是在刑事诉讼雏形状态时期还是其后司法专横、把被告作为诉讼客体的中世纪 ,被告人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 ,必然出自本能地对司法机关的指控进行自卫 ,进行申辩 ,以达到减刑或免除刑罚的目的。所以 ,辩护是刑事被告人享有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诉讼权利。(一 )在近代民主制国家 ,各国均赋予刑事被告人以广泛的诉讼权利 ,如英美法系国家赋予被告人沉默权、保释权…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沉默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小松 《天府新论》2005,(Z1):180-182
反对自我归罪是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由该项原则所衍生出来的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权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维护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不承认沉默权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法制的人文关怀不足在刑事程序方面的具体体现.法制文明的进步和国际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立法确立沉默权.  相似文献   

10.
论沉默权与刑讯逼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对控制刑讯逼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刑讯逼供并不是沉默权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所在。各国对沉默权的适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 ,已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着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沉默权 ,但沉默权并不是治疗刑讯逼供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1.
吴晓明 《中州学刊》2008,1(2):106-108
我国侦查程序中存在着犯罪嫌疑人权利赋予不充分、律师介入权利受到限制以及侦查监督不完善等情况.未来<刑事诉讼法>应彻底转变诉讼观念,引入中立性因素,建立司法审查机制,并通过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完善其控告、申诉权和律师介入侦查程序的讯问在场权、单独会见权等具体措施来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2.
浅论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南方论刊》2008,(3):44-45
沉默权(The right to silence)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在利尔伯案件中,利尔伯以“自己不能控告自己”为由,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并且得到最高立法机构的认可,从那时起沉默权就成为英国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后来,沉默权在大多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中予以确认。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是否确立该权利及是否建立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进程,采用沉默权规则有重要意义。但沉默权是“双刃剑”,采用沉默权规则必须考虑我国国情,并采取措施克服沉默权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刑讯逼供与沉默权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才能预防和遏制刑讯逼供。在立法实践当中应确认沉默权,从制度上杜绝刑讯逼供。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5.
犯罪嫌疑人在国外刑事诉讼中作为重要诉讼主体,早已存在.在我国法学研究和刑事司法中,犯罪嫌疑人所占地位,长期以来都不重要,相应的研究颇为不够.犯罪嫌疑人在我国作为刑事诉讼主体和当事人,则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下称现行刑事诉讼法或刑事诉讼法)新设的,他是原刑事诉讼法中的被告人被划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形成的一类具有独立特征的刑事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在一定条件下的拒证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证据制度,也是立法对人权保障等法律多元价值的追求.现代法律的制定离不开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鉴于我国存在"亲亲相隐"的立法传统和亲情伦理观,应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近亲属拒证权.但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重大利益的犯罪如恐怖犯罪、毒品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可以不适用近亲属拒证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色之一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配合有余、制约不足.这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诉讼公正.赋予法院对强制措施、强行侦查措施、不起诉和起诉的形式裁判权,是实现权力制约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纯化法院的功能,改革法院体制,增加对法院人力、物力的投入,就能够达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整个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目标逐渐由惩罚、控制犯罪转向保障和维护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价值的重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可以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的变化直接体现着刑事诉讼文明化、法制化的进程,而真正表征这一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是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无罪辩护相比较罪轻辩护而言,由于其直接关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在个案中直接体现生命权、人身自由权是否将会被剥夺的问题,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无罪辩护还关系到律师"护法维权"群体形象的树立和我国的律师制度、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能否取信于民的大问题.法律赋予了辩护人为被告人做无罪辩护的权利,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无罪辩护难"的观念在律师界和学术界却早已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刘元璋 《江汉论坛》2003,(5):107-109
沉默权是被告人最为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与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