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义贱禾旷,“重本抑末”、“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经济思想的三大教条,或者说是三大支柱。它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二千多年来一直居于统治和支配的地位。历来被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家视为圭臬,奉为金科玉律,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封建社会初期,“三大教条”有其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到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三大教条犹如三座大山似的压抑和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我国封建经济的长期停滞不前,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微弱,三大教条对社会经济基础所起的反作用,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弄清古代思想家对“三大教条”的批判和斗争,以及这种批判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扫清封建思想障碍,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孕育在它所处社会背景的土壤中,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性。李贽“异端”思想的产生亦不例外。李贽作为中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其思想充满了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异端,大加攻击,尽管他的进步思想在当时没有形成势力,但给中国文化思想界带来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反封建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甄(1630—1704)四川达州(今达县)人,是我国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意识。为了适应当时已经出现的市民阶级利益的需要,他提出了“富民”的经济主张,这一主张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个解放思想,摆脱教条禁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洋教条”向“土教条”,从教条崇拜到方法运用的过程。毛泽东打破的是“洋教条”,邓小平打破的是“土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精神依赖的教条。  相似文献   

5.
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性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强,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倡导并进行了变法运动。谭嗣同(1865—1898)是这场运动中的左翼激进分子,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权思想与封建君权思想根本对立,比较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一谭嗣同的民权思想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吸取我国古代传统的民主思想,而主要是吸取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船山、黄梨洲的民主思想。谭嗣同说,“凡为仁学者”,对中国书当通《孟子》、《庄子》、  相似文献   

6.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他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作了尖锐地批判,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唯物论者、进步思想家。颜元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早期著作《存治编》中。在《存治编》里,颜元提出了“井田、封建、学校,皆斟酌复之”的三大政治纲领。他在“复古”的旗号下,表示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和批判。梁启超曾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特点为“以复古为解放”(《清代学术概论》1954年中华书局版第6页),这是很对的。这一特点,在颜元的政治思想中表现尤为突出。前几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把历史上凡主张“复井田”、“复封建”的政治见解,一概斥之为复古倒退。那种不作具体分析的历史唯心论的方法,是要不得的。 一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杰出的唯物主义者。 明清之际,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矛盾开始显露,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锐。在这个“天崩地解”的时代,进步的思想家们,在政治上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为天下之大害”(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提出“大贾富民,国之司命”(黄书·大正第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期望改革社会政治。在哲学上,就得大力批判清王朝所奉行的,用以扼杀人民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多有论著行世,“工商皆本”属于经济思想的范畴,是他的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一般论者则涉及较少。本文试图对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条件、思想渊源以及重大意义诸方面略加剖析,以就教于各位学者。 一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分反映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经济思想的名著。在这部“怪书”的《财计三》中写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相似文献   

9.
“封建”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一种政体。“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封建”既不是社会形态,也不是社会阶段。先秦时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的“封建”王国,政体是等级式贵族专制;从秦到清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帝国,政体是皇帝独裁专制,而春秋战国就是完成这个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地主经济制”。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朦胧、朴素到科学的漫长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既闪烁着思想家们智慧的光辉,也留下了他们走过的曲折的路径。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就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人类思维取得这一成果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宋代哲学家张载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载关于“一、两”即矛盾关系的学说,就是中国人认识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朴素发展阶段,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它既是对传统的思想财富的继承和发扬,又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不能不给以应有的注意。本文仅就张载“一、两”学说中的几个问题略述浅见,不当之处,诚望指正。  相似文献   

11.
墨子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兼爱”是墨子学说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它,对于墨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以及我国古代社会伦理思想的探讨,都有重要意义。一墨子生活在战国初年。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秦、楚、齐、燕、韩、赵、魏七个封建大  相似文献   

12.
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史学家、思想家的原始“会通”思想重迭出现,而且代代相传,逐步发展,到了宋代更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认真研究和总结古代史学“会通”思想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和总结宋代史家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时至今日仍然有着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足用财富思想是中国古代财富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特性,这是由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以及封建皇权的政治统治等因素决定的。增殖财富思想是西方古代财富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特性。它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财富积累增殖的正义性、民主理念与人文主义的精神动力、城市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需要。通过对足用财富思想与增殖财富思想的比较可以得出,由于思维方式、经济文化、地缘政治、政治理念的不同,中西古代财富思想特性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谈到政治的“分权”思想,恐怕多数人都会认为它是近代的产物或舶来品。然而在被思想界誉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全盛阶段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有人对政治上的“分权”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这就是慎到关于君主立法,但不擅权;官吏执法,但不忠君,“以死守法”的思想。只是慎到这一思想光采,却被二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的浮尘掩埋了。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既涉及许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又包括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形成之后,整个封建社会中,所有教育学者或多或少地都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不深入、正确地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全部中国古代教育史很难讲明其发展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三礼》是儒家重要经典,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大纲,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对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绵延有重要作用。对《三礼》中“恭俭庄敬礼教也”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乐相错,其成也怿”、“修身至诚,内圣外王”等思想进行分析和提炼,有利于理解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18.
历史进化思想,是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的重要理論之一。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經流行着各种封建复古主义与历史循环論的观点,如邹衍的五德論,董仲舒的三統論,邵雍的元会运世論以及与此相关的封建正統主义等等,王夫之的历史进化思想就是在同这些錯誤理論作斗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在形成这种思想时,他继承与发展了我国古代思想家韓非等“世异則事异”、“事异則备变”的观点,并且具体运用这种思想观点去闡述几千年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作出若干精闢的論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是封建专制 ,但在思想观念上 ,却一直涌动着天下属于人民的民主性思想 ,它以天下为公相标榜 ,反对君主私天下 ;它以主权在民为诉求 ,认为民心向背是政权转移的决定性力量 ;它以“立君为民”为鹄的 ,宣扬“民享”观念  相似文献   

20.
古代哲学“诸子”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倚赖早期史书的记述,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至为重要,它提供了一系列篇幅不一的战国思想家传记。然而,在这些叙述中,个人的生平、思想和著述交织混杂,方式多样而不均衡,并不构成了解中国早期思想与思想家的可靠导览。《史记》对不同思想家的处理是有选择性的,大量文本遗产未在其中获得充分呈现,但是,它发展了几种独特的作者模式,包括文本素材库的匿名汇编模式,以及因困厄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个人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