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德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理性批判了形而上学独断论.确立了批判哲学的历史地位,提出了独断论产生于无知,是人类童年的必然产物.康德的理性批判揭示了独断论的形而上学本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的产生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益于今天人们树立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发展现.  相似文献   

2.
三大独断论的摒弃:当代哲学根本性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哲学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在其对三大独断论的批判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这三大独断论分别是“终极实在”的独断论、“非历史”的“终极状态”的独断论以及“历史脚本”的独断论。三大独断论在传统哲学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后果。通过对三大独断论的消解,当代哲学实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又一次重大深化,意味着人逐渐走上了“成熟”之路。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先验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转折点,他以其先验主义的理论视角厘清了以往形而上学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并作出了评判,在此基础上,又对未来形而上学进新了重新的建构。而在这一过程中,经验,作为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始终都发挥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形而上学形成之缘起、评判之标准以及最后之归宿都与经验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超验主义是波德莱尔应和论的思想基础之一。对超验世界的顿悟与体验,虽与渡德莱尔年轻时嗜食兴奋剂有关,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却与瑞典宗教哲学家斯威登堡的通灵术密切相关。文章不但阐明了波德莱尔应和论与斯威登堡通灵术的联系,也较细致地考察了作为宗教哲学家斯威登堡的身份和理论。由于事涉康德,也阐明了康德与斯威登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奠基工作是通过纯粹理性批判进行的,更具体的说,是通过对主体性的能力——理性的批判进行的。但是康德仅仅考察了主体性及其能力,而没有对主体性的可能性进行考察,这就使得康德最终错失了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尽管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并没有完成形而上学的奠基工作,但为形而上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7.
从理性法则同意志的关系上 ,本文分析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建立的基本思路 ,论证了康德道德哲学中绝对命令、义务、善良意志等基本概念的含义 ,指出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建立的目的就是从主观上说明人类道德行为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在这种意义上 ,我们才能看出康德批判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德率先突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在欧洲大陆占统治地位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开始用辩证思维理解人性。在对人性辩证理解的基础上,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并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理论。因而辩证法思想在康德建立形而上学理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乃是人类理性的本质,人天生是形而上学的动物。康德让哲学走上了过分形而上学的道路,把形而上学变成了一种真正的科学。同时,理性取代传统宗教中的上帝,成为新的造物主,这个过程始于笛卡尔。康德在哲学上把理性推上了思想的巅峰,理性在黑格尔那里乃是世界的灵魂,但这可能是理性的监守自盗和自吹自擂。理性的失位来自于无度和失控,导致后来理性信仰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0.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作为现象根基的本体理念乃不在之"在",此说耐人寻味。海德格尔则批评康德的本体论只关乎在者而非"在"。海德格尔终生追问"在",指出思对"在"的归属与谐响,从康德之"问"回归于"答",同时也强调"在"与表象之同一,克服康德超验形而上学。康德的问题是"先天综合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在是怎么一回事"。前者讲思对"在"的综合,后者讲思对"在"的应合,二者都是伟大心灵传达"在"之词语的杰作,其不同意味着时代之不同,其不同也标出不同之时代。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种社会和历史原因,人们对"巫"、"巫术"及相关概念避讳尤深.但不可否认,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巫"对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意义核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决定性作用."巫"对民间美术的介入,使民间美术具有了区别于非民间美术的社会性特点;"巫"对民间美术的介入,也直接生成了其独特的造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义”的形上含义是人类对宇宙秩序、城邦各社会等级及个人灵魂各个部分之间“应当”和谐的一种预设方式。柏拉图对诗的驱逐是以“正义”为前设,同时又是以之为目标的,他的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传统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关注"存在"问题的研究.这样的形而上学就是西方哲学的基础.而由于在中国哲学里缺失了"存在"这样的词语,因此,中国的形而上学同西方的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哲学里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走的是自然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14.
钱锺书谈论中国古典诗文之时,多联系西方文学,尤其是讨论“学人之诗”时与之并提比较多的是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从物象与理趣、诗歌风格、修辞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比照分析.“学人之诗”与玄学派诗歌并不对等,但从作品和作家分析确实存在相似之处,而这正是钱锺书讨论的一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形上迷失即终极关怀的缺失,它的内在原因是人的意识,但意识在人类诞生之初仅提供给形上迷失以先在的前提条件,真正导致形上迷失产生的是把人类从他的物质家园———自然中分离出去的异化劳动。在异化劳动的推动下形上迷失跨越史前时代、古代文明和轴心期这三个历史阶段,从偶然的可能开始经由现实的可能最终达到其完全的现实。与此同时在轴心期,人类的精神家园也随之而彻底建立。  相似文献   

16.
诚信的形而上设定与制度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应当诚信?”是回答“如何才能诚信?”的前提,即需要首先追究诚信的形而上根据。为了克服“为诚信而诚信”的劝善的无力感,实现信念中的“应然”向现实中的“实然,’转化,在日益“祛魅”的现代社会,关键是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可以置换个人信念中“上帝”的替代物。由于诚信特殊的性质与运作过程,这只能由具有集体性的社会具体制度来供给。在一个以制度为担保的奖罚有常的环境下,个人的诚信德性和社会的诚信局面都是可以造就的。  相似文献   

17.
在他者的眼中,中国的形象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学者从神话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和论点,也即不同的"神话思维"导致不同的"神话中国"。从主体性来讲,"神话中国"的内涵更需本土学者从神话思维的角度深入阐发和充分开掘。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唤醒并培育了人的主体性,促进并实现着人的超越性,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对人类自由的积极追求。因此,科技文化使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实践中从动物界超拔出来,它统摄着人的各种形下属性,丰富和提升着人的形上本性。  相似文献   

19.
堪舆作为一种传统方术文化,以"生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杂以八卦、天干、地支等来选择藏风聚气的理想宅地,并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受到了宋前志怪小说作家的重视.作家把它介入志怪小说,使堪舆所积淀的伦理道德观念、趋吉避凶社会心理、"官本位"政治意识以及对山川名胜的堪舆解读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在叙事上,则使之起到了连缀故事、推进情节、表现人物、渲染气氛、展开细节等多种作用,增添了志怪小说神秘诡异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