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唐代诗人笔下,“绝域”意象通常指漠北、西域、岭南、辽东等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边远地带。作为唐代诗人以中原地理、经济、文化背景为参照体系观照并重构唐代边塞地理环境的必然产物,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是唐代中原诗人在边塞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过程中被典型化的符号象征,指示着那些距离中央统治中心区悬远、经济落后、文化习俗与中原汉族文化明显不同的边疆地区,是一种超越了单纯地理景观与诗歌意象的精神文化符号,是唐代中原诗人对中原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对“塞”外的恐惧感、逃避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在唐宋的历史地理中,岭南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广大地区和越南的一部分,这时候中原人士对于岭南的认知是偏僻边远、蛮荒贫穷的落后区域,而在政治上,岭南也是罪臣逐客的迁谪流放之地。在诗歌地理中,受荒服之地观念的影响,唐诗地理中的岭南等同于失意人生与生命的沉沦,瘴雨蛮烟是其经典的意象。宋代诗人继承了唐诗对岭南地理的普遍认知,并使瘴雨蛮烟意象蔚为大观,但在儒释道思想融合的影响下,江南意象的比对运用及岭南日常生活的大量描绘,使诗歌中的岭南呈现出一片自适闲逸。岭南遂由瘴乡蛮地有了“大舜隐真之地,达人循迹之乡”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从意象及其审美特性入手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代藏族诗人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相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这可以说是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从分析诗歌意象入手,并由此深入当代藏族诗歌,我们不难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代藏族诗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一、广西民族诗歌板块的形成及其特征诗歌是民族的心音,最能充分体现民族的爱憎、民族的希望、追求与个性。广西属岭南西部,广东属东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东部比西部发达。岭南东部比西部开化早,经济、文化、技术远比西部先进。由于岭南西部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社会状况,所以岭南西部文化显得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格峙点。广西少数  相似文献   

5.
王泽龙 《江汉论坛》2005,12(9):121-124
文章探讨了闻一多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特征。前期意象艺术重在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化用,并以诗歌意象的繁复性与视觉性建构,表现出对“五四”后新诗潮的反思;后期意象倾向主要体现了对传统审美观念、传统文化的隐喻性检讨与重新审视,明显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弗罗斯特诗歌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弗罗斯特呈现自然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以拟人化手法、以比喻的手法、集中使用多个自然意象使之互相烘托、自然意象与植物意象互相映衬。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有效地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诗人的诗思。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多为视觉意象,这些意象往往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直观的感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7.
岭南特色传统节日节庆来源于岭南古文化,与基于中原汉文化的节日节庆相交融,与海外西方文化相交汇。岭南特色传统节日节庆的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有其独特的文化事象,并呈现出鲜明的特质,如重商实用性、市井平民性、开放兼容性和活泼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文学地理研究中有关地域文化的认识问题,指出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受到文化变迁、社会总体知识水平和个人经历经验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又以唐五代时期岭南的诗歌为例,提出了一种文学作品的解读方式,即按照创作地点将它们分为"在岭南"与"自岭南"两类,并比较了两类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进而探讨了它们对于文学地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象征",在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诗人那里,被赋予了超越诗歌修辞学层面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有着和"生命"、"存在"同等的意义."神"和类"神"意象、"肉体"、"野善"是其诗歌意象系统中最富代表性的象征性意象.从诗歌基本层面的"意象"入手,勾勒穆旦诗歌的象征性意象结构系统,并探知其诗歌的内在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陈恩维 《学术研究》2012,(3):127-134,160
通过南园结社,元末明初岭南形成了一个地域文人集群.通过群体性诗歌活动,南园诗人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质,通过家族传承、师门传唱和乡邦传播,南园诗歌实现了代际传承,岭南诗派在岭南成了现实;通过走出岭南,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各类文化和文学活动,与其他地域诗派展开文学交流,南园五先生传播了岭南诗歌,提升了岭南文人的文化形象,实现了岭南诗派在南国崛起;而南园五先生及南园后学的南园情结,则强化了岭南文人的地域文化认同,也奠定了岭南诗派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正视岭南,不仅包括深入总结岭南文学的风格与特性,同样也包括面对其欠缺和局限.一方面是对岭南文学深度的开掘,另一方面是对创作向度的把握.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对岭南诗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整理和澄清,在新的层面上,致力于岭南文学与文化相互提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黄金龙  高伟 《广州师院学报》2000,21(11):90-96,100
从岭南地名文化的历史特色、地理特色、民族特色、开放性与兼容性等方面,分析了岭南地名文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名管理上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应纠正在地名命名中的不良文化倾向,使岭南地名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稼轩词中的马意象不仅在数量上 ,更主要的是在质量上全面超越了其他词人以及他在词中所使用的其他意象。辛词中主要以宝马意象寄托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另外 ,辛词中的马意象还表现在为游冶与游春主题服务 ,在大量的送别诗中使用 ,以马衬托骑马人之高贵身份 ,以及以宝马、众马衬托场面之壮观。辛词中的马意象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对这些马意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论香山文化的表征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社会科学》2006,1(9):156-163
香山文化于近代横空出世,引领了岭南文化的方向,影响着中国的命运走向和社会转型。作为岭南文化的奇葩,它承沿于传统文化,又在时空上逾越了地域与血缘之(?);从历史地位来看,它跻身于近代政治文化的前沿,肩负起引领时代潮流的使命;以现代文明价值审视,它在承传中超越历史,自尊自觉,将文化资源内化为文化资本,为中山的文明建设乃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探求文化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诗教之要,在于培育高尚的气质,诗教置于六艺之首,更是因为它与人性的觉醒保持密切的关系.儒家诗教观从孔子开始一直影响后世,也使岭南学派具有了浓厚的世俗性、人间性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岭南地域一种共同的群体价值取向.黄节以岭南诗教文化为手段,以良知和责任为地基,以道德践履为砖瓦,以唤醒全体国民的纯粹良知和道德心为目标,重建人的精神信仰,树人伦之式,促进人性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从而对国家存亡有一种自觉的担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香山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绪忠 《社会科学》2006,341(9):164-169
文化有相对固定的组成要素。香山文化虽然是一个新推出的概念,但近来在报刊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章越来越多。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地域,香山文化不仅是岭南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近现代化的重要源头,而孙中山是香山文化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7.
陈林侠 《社会科学》2007,(7):185-192
尽管大陆电影空间在《黄土地》等一批先锋之作中经历了从具实到抽象的过程,形成了扩张的文化隐喻,但是空间的传统经验却陷入了影像表达的悖论;游弋出大陆的香港电影始终将地域空间限定在城市想象的自我比附,或隐或显地出现了一种"双城"现象。张爱玲作品在香港颇受导演青睐,个中原因在于其作品铭记着"双城"(上海/香港)的空间体验。如果说大陆电影的空间有一种外向性,那么身处后现代文化中的台湾电影逐渐排除了整体的空间感,缩小地域、社会空间,出现了一种内倾的迹象。从深层的文化心理上说,这恰恰是两岸三地在西方文化触发后,民族文化记忆的不同苏醒。  相似文献   

18.
徐克瑜 《阴山学刊》2001,14(4):13-17
对意境的解说,大体有"情景交融"、"典型形象"、"想象联想"、"情感氛围"四种代表性的观点.应把它们放在一个由许多美感要素构成的完整的美感活动的过程中考察,可以看清楚它们在这个美感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层面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康伟 《北方论丛》2007,(2):125-128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仁”的思想从“之间”这一向度,展开讨论了主体间德性关系何以可能,具有生存论意味;而庄子“辩”的思想从主体间认识何以可能的“中介”这一维度,强调了“成心”、“感觉”和“语言”等因素对互识与共识的消极影响,从而一定程度陷入不可知论。中西主体间性的思维路径与理论均有不同,承认“个体的真实性”是中西主体间性理论走向融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语言单位。在翻译内嵌形象的谚语时,要充分尊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处理不同的形象。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现实、忠实于读者,使译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等于原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尽可能地缩小两种语言读者在理解上的差距;进而指出对英语谚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