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根据范畴理论把儿童早期习得的名词分类,对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名词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孩女孩均对用具用物这一范畴类名称习得高于其它范畴类名词;均对亲属称谓、器官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颜色词名称这些范畴类名词习得在总范畴类名词的习得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等等。表明儿童早期名词习得受到认知结构和语言输入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2.
运用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等方法,对两名1-4岁说汉语儿童进行的跟踪调查,进行儿童早期形容词习得个案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被试儿童形容词习得顺序为:性质评价、机体感觉、外部特征一品行行为、情绪情感、事情情景;其中两者习得外部特征形容词总类均居首位。认知难度、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和儿童活动范围是决定儿童各类形容词发展顺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英语中,形容词在数量上仅次于名词,在用法上居名词、动词之后,占第三位。形容词的词义多种多样,其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在英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颜色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按其来源可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两大类。本文拟就上述两类颜色词的构成、用法、习语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进行较全面的论述。人类对颜色的感知与光普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它是客观存在于人们生理上的反映。基本颜色词主要有下列11种:white(白色;白色的),black(黑色;黑色的),red(红色;红色的),yellow(黄色;黄色的),green(绿色;绿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描写和分析了一名中国儿童在OPOL语言输入原则下0到2岁期间的汉英双语习得情况,包括该儿童在此年龄段间的双语语音音位习得顺序和错误类型,双语词汇量统计,词义习得和早期双语语法习得。该研究的结果为其他宏观汉语环境下儿童双语习得的个案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对象,对儿童双语习得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用法建构语言习得理论框架内对一名北京话儿童01;06-04;00岁的主谓结构发展情况进行个案研究.本文把早期儿童主谓结构的发展分为单词组合阶段(01;06-02;00岁)、动词孤岛结构阶段(02;01-03;00岁)和与成人结构相似的阶段(03;01-04;00岁),通过不同阶段发展规律的描述与分析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儿童习得语言并非从抽象性而是从具体性开始的,习得过程是逐渐的,新的用法总是在原有用法的基础上加上或填充一点;早期儿童习得句子是基于词项(item-based)的,即围绕着一些具体的单词和短语来组织,而不是围绕着系统庞大的句法分类或结构,早期儿童的句法范畴是在习得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加工层次对小学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附带习得已经引起第二语言(二语)研究者们的注意,但对儿童词汇附带习得的关注还不够,因此研究不同的加工条件对中国儿童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加工理论为基础和依据设计研究方案,受试被分戍四个组(形义组、义组、形组和对照组),井且分别在四种不同的加工条件下听英文故事。听完故事后进行的即时测试和两周后的延迟测试,分别考查了受试对6个目标词的习得和保持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儿童能够附带习得英语生词;另外,在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中,形义组和义组对目标词的习得效果都明显好于形组和对照组,并且这种区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加工条件确实影响了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对不同国家儿童特殊疑问句习得顺序的研究中,语言学家们发现儿童习得特殊疑问句的顺序几乎是一致的,即论元特殊疑问句的习得先于附加语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针对这一共性,学者们纷纷从句法、语用、认知等角度分析其原因。本论文从儿童最早接触的语言输入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通过对一名说普通话的母亲与其儿子的对话以及一名说英语的儿童与其母亲的对话当中的特殊疑问句进行对比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国家儿童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顺序与语言输入频率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叠词是说汉语儿童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早期说汉语儿童1~3岁期间习得汉语的情况进行跟踪,发现说汉语儿童在1~3岁期间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叠词,且女性儿童叠词习得数量和使用频率均高于男性儿童;成人语言输入、儿童自身的模仿以及性别差异是影响儿童叠词习得和使用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叠词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大量叠词的输入有助于1~2岁儿童的语言习得,却会阻碍2岁以后儿童的语言发展。因此,辩证地看待儿童的叠词现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有利于儿童语言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取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代表作《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中的颜色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颜色词、分析颜色词的构成方式和在句子中承担的语法作用,发现小说中的颜色词的使用和基本颜色词理论基本契合;同时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其使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音系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语音习得研究的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以游戏、自由谈话和图片命名的形式时一名两岁十一个月男童进行普通话言语行为的自然观察和控制性实验,采集相关语料,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该年龄段儿童获得和掌握辅音音位的基本顺序和形成其典型语音模式的音位过程。从认知和构音生理机制发展的视角尝试性地为儿童言语障碍评估提供可参照的模板。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理统计、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半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顺序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此外,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误用现象,如:直称误用、直称与第一人称混用、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混用、第三人称误用、单数人称指示语与复数人称指示语混用.各种误用的研究分析对儿童习得指示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长沙两名1~4岁说普通话儿童长期跟踪调查,进行语料分析,从被动句的分类(有标记被动句和无标记被动句)及基本结构类型揭示汉语儿童早期被动句习得的过程、特点、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两方面分析影响早期儿童被动句习得的原因,以利于儿童早期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本文从叙事类型、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叙事顺序和叙事评价共五个方面对一名汉英双语儿童一岁到两岁半之间的中文叙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叙事类型方面,个案一岁半前开始用完整句叙述事件,最先叙述当下事件,一岁七个月开始叙述过去经历,两岁一个月开始叙述脚本,两岁三个月开始叙述虚构事件;在叙事宏观结构方面,个案两岁前的叙事无情节,逻辑微弱,两岁三个月开始出现情节,逻辑开始增强;微观结构方面,个案句法发展在一岁半到两岁期间偏快。在整个追踪过程中未发现个案出现叙事顺序,但其叙事评价出现较早,两岁后已经在叙事中使用八种评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语境下学习英文并不必然导致幼儿汉语发展迟缓,只要方法得当,汉英双语幼儿的汉语发展甚至可能比汉语单语儿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4.
3~6岁说汉语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种常见标准颜色片为本实验用色样,对湖南娄底某幼儿园151名说汉语儿童进行了颜色命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6岁说汉语儿童颜色命名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2)3-6岁说汉语儿童对11种颜色的平均正确命名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黑、红、白、绿、黄、蓝、紫、粉红、橙、灰、棕。对儿童给予早期颜色命名教育,改善语言输入的方式和条件,可以提高和促进其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个特定儿童从一岁到两岁零三个月语言的跟踪记录,来分析儿童语言句式句义的发展过程,为探讨儿童语言的习得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和证据。儿童的句式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不完整句阶段、完整句阶段、复合句阶段及其他多种句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语音处理策略是用一些简单的音替代那些与之具有共同特征但对个人发音能力构成困难的音的心理操作过程。语音处理策略是儿童发音器官运用能力低,认知能力等资源受限的一大体现。文章在回顾国内外主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名汉语普通话儿童1岁8个月时使用的语音处理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试图探讨儿童语音习得中普遍趋势、语言环境和个人偏好所起的作用,以及儿童语音习得是否受天生的音系规则支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老挝语母语者中介语语料库的统计分析,得出老挝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同时基于泛化
理论分析老挝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和习得难点。在将老挝语母语者的习得顺序和其他非汉语母语
者的习得顺序二者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指出老挝语母语者习得“动词+ 处所宾语+ 来/去(本义)”的顺序比其他非汉语
母语者提前,这一差异体现了趋向补语习得的非线性。针对老挝语母语者习得汉语的以下难点:(1)简单趋向补语误
代复合趋向补语;(2)“到”作趋向补语;(3)回避使用“把”字句;(4)“动词+ 处所宾语+ 来/去”句式的习得;(5)同类
补语之间的误代;(6)动词后同时带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时,宾语和补语的错序通过例证说明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给”字句的习得看母语习得与语法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给”的语法化过程是:动词“给”一介词“给”一助词“给”。儿童“给”字句的习得顺序为:动词“给”字句〉介词“给”字句〉助词“给”字句。儿童习得“给”的过程与“给”语法化的过程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句子连接的语言测试任务和调查39名外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情况,以及分析研究中心词位置和关系从句类型对汉语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并与关系从句习得的八种假设进行对照,结果发现:(1)中心词位置对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2)关系从句的类型对习得的影响是显著的;(3)中心词位置还与关系从句的类型交互作用影响二语习得。这主要是由关系从句的加工策略与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结构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对儿童几乎能够毫无例外地成功地习得他们的母语这一事实颇感兴趣。从呱呱堕地起婴儿便浸泡在语言的海洋里,但在最初四个月里。仅能发出不同声音表示他的喜怒哀乐。接下来,婴儿进入咿呀学语阶段。到了一岁左右,儿童在模仿的基础上,建立起声音与人或事物的联系,说出最早的词。这标志着真正语言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