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有赖于实力强劲的本土作家和离岸作家的辛勤耕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校园文学、女性文学和本土都市文学三大板块。在这中西文化交汇之地的澳门散文创作的主题追求上,除了反映当代颇具特色的澳门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外,还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寻根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像磁场似地吸引着澳门作家,使澳门散文在母体文化培育下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由于澳门作家在平静的社会中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心境也极为平静,澳门散文总体上表现出平和闲静的艺术风格,犹如品茗谈心,抒发情怀,波澜不兴,但却极有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2.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学的总体品质,但也赋予了他们难以摆脱的精神局限,制约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这一与历史和人生复杂交织的文学,需要给予更客观理性的考察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京师是满族的聚居区,其地域文化受到满族民族文化多向度的影响。北京话,是经过满族依据本民族语言特点来重塑汉语北京方言的文化结晶;旗人作家们在创作中体现了京腔语言的风采神韵,开创了“京味儿”文学流派;满族在京剧和曲艺等北京传统表演艺术的形成与完善方面贡献良多;满族的习俗曾给予北京文化以熏染;而昔日满族人的性格气质,也在当下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留有烙印。  相似文献   

4.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中国作家莫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地理和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学背景不同,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福克纳揭示的是社会变革中人在精神层面上的现实,莫言则主要以中国农村的百年变迁为主线,展示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在创作思潮方面,福克纳代表了现代主义的文学成就,莫言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因而,莫言与福克纳之间是继承、扬弃与发展的关系。莫言的巨大成功在于他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尤其在作家对人的本质探讨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当代文学创作要求作家在多元文化格局中探寻自己的艺术门径,以文学精神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北京新生代作家正在崛起不久前,北京市文联研究部针对近两年北京文坛出现的一群十分活跃的青年作家,被认为是北京新生代的这一文学现象,组织部分作家和文艺理论家进行座谈,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北京新生代作家正在崛起,他们是一群十分活跃的青年作家。文坛上的...  相似文献   

7.
<正>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地域文学研究”课题近期完成了一批由8部研究专著组成的系列科研成果,它们从不同侧面对富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做了填补科研空白的工作,是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这批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对北京地区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做综合性研究的。其中《新时期北京文学与北京文化》一书对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时期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做了较全面、系统的探讨,是迄今为止从地域文化角度审视新时期北京文学  相似文献   

8.
张国俊  雷电 《唐都学刊》2013,29(1):82-85
我们对柳青和《创业史》误读了50年。其问题出在,我们混淆了做人与创作的界限;混淆了政治与文学的界限;混淆了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界限。当代小说家,尤其是陕西小说家,至今都没有对柳青的创作进行过理性的思考;柳青既是引领他们走进文学殿堂的老师,也是妨碍他们创作升华的无形阻隔。超越柳青,跨过无形的阻隔,是一代小说作家必须做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通常强调其"时间性",遮蔽了"空间"在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美国现代化进程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联,旨在揭示现代化导致的地理空间变迁对于美国现代派作家及其文学叙事创新的深刻影响。为阐明这一观点,本文着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梳理文化地理学界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探讨;其后勾勒美国现代派作家的文化地理路径;最后讨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美国现代化空间变化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论鲁迅的再创作宋德胤再创作是属于作家文学的范围的,但是,再创作却是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交融结合的结晶。我们知道,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马克思在论及希腊神话时说:"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成为希腊人幻想的基...  相似文献   

11.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13,29(4):33-39
东汉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东汉虽然已经建都洛阳,但长安文化仍然对东汉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汉长安作家是东汉地域文学的代表,通过爬梳有关史料,对东汉"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39城、52位作家的创作事迹和地域分布做了考证整理,并进而总结了东汉长安文学四个方面的创作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寻根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拓展○锁晓梅“寻根文学”这一创作流派伴随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热”而出现。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寻根文学”的出现,体现了文学的成熟和对文化的多方位选择。“寻根派”作家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视角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洞悉和透视负荷着...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文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拉丁美洲国家都经受了二、三百年的殖民地统治,民族文化受到长期压制.宗主国的文化统治了各个方面,它们甚至不允许殖民地有自己的文学.所以说,拉丁美洲的民族文学是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同时产生的.拉丁美洲文学由于基础薄弱,缺乏民族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模仿现象.但是,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高涨,民族文学也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文学创作高潮.特别是拉丁美洲新一代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导致他们逐步摆  相似文献   

14.
吴松林 《学术交流》2005,(10):176-178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裔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华裔文学仍然处于西方主流文化的束缚和抑制之下,而华裔作家内心既非美国人,又非中国人,而是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变形的他者,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形象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华夏文明的传承标记,是该文化的变种或对立物。因此,美国华裔文化依旧是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体验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一个具体作家来说,没有艺术体验,就不会有文学创作。探讨曹禺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对研究曹禺的创作特征及创作心理有重大作用。曹禺的艺术体验主要包括作家的童年体验、愧疚体验、孤独体验和归依体验。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极大开阔了曹禺的创作视野,丰富了作家的创作题材,影响到曹禺创作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无疑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的经典作家。在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的当今,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大行其时,经典仿佛注定要承受冷清的命运,然而,在世纪之交,鲁迅评价问题却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文化热点,报刊、网络等媒体披露一些对鲁迅质疑性、甚至贬损性的言论,在文学界与学术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一个作家及其创作,见仁见智本是文学接受中的必然现象,但对于鲁迅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褒贬之间则隐含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7.
院中科 《社科纵横》2006,21(12):154-155
文学是文化的土壤孕育出来的花朵和果实。本文以活跃在西部地区凉州籍作家和以凉州为第二故乡的作家创作为背景,通过作家作品分析,追溯了“凉州兵团”形成和崛起的过程及必然趋势,揭示了“凉州兵团”是本土的也是大众的,是文化的更是超越时空的,是凉州大地孕育出来的既有本土情怀又具有大众视野的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8.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二战后兴起的一股反文化潮流,"垮掉派"是战后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塞林格、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为代表的垮掉派作家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历史变革时期,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美国现存秩序发起了挑战。在文学上,他们摒弃了重形式轻内容的学院派传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个性和需求,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创作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03,19(3):36-38
陕西有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大地理板块,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形成三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中文学有鲜明的儒家文化色彩,陕南文学富有南国情韵,陕北文学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地域性是陕西作家的特色所在,同时也存在缺陷,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农村,对代表着先进文明的城市几乎没有涉及,城市文学的缺憾使陕西文学几近半肢瘫痪。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的德国文学,相当复杂。就西德文坛来说,新一代作家一登上文坛,便显露出强烈的艺术个性,批评家们很难把他们归入某种倾向之下加以说明。早已蜚声文坛的老作家,经历了六十年代末期的社会动荡之后,也在认识现实和艺术表现方法方面,进行着多种多样的探索。因此,批评家在试图说明七十年代文学时,一下子很难归纳出标志着这个时代文学的共同特征,而“例外”反倒成了七十年代文学的规律,他们甚至认为,七十年代的西德文学有作品,而且不乏很有艺术性的新作品,但是没有文学。这样说,显然是夸大了七十年代德国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