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南 《人民周刊》2021,(8):19-19
“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时节,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据报道,各地打着各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动辄标价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作为昔日大众化的消费品,现在的茶叶却越来越让人感慨喝不起。以福建的武夷岩茶为例,近年来,部分岩茶价格呈现数倍乃至一二十倍增长,从每斤数千元、上万元涨至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天价岩茶”的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晚晴》2020,(4):110-110
3月16日,茅台集团联合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共同打造的中国首座酒文化数字博物馆在百度百科博物馆正式上线。可在百度搜索"茅台酒""贵州茅台"等进入"茅台酒"百科,进入茅台数字博物馆观看。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对经济数据产生了兴趣。一遇到自以为有意义的数字,便刻意记上一记。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习惯;日子久了,脑子里的数据也就多了。这给我的学习、研究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也带来了不少乐趣。我是学经济的,记得本科时候,一位老教授给我们上课,那次课我煞是得意。那天,老师想考考我们对中国经济总体状况的了解,便随口问了几个宏观经济数据,同学们有的犹豫,有的猜疑,有的欲言又止,有的低头不语,而我如条件反射似的脱口而出。老师满意地朝我点了点头,接着便说:“同学们,平时要多注意积累,常看看报纸。”…  相似文献   

4.
一天三位家庭主妇碰了面,甲抱怨说:“以前工资虽低了点,可物价也很低,那年头我们家每月吃3斤鱼6斤肉才花4块钱,如今要买这些东西,要花50多块,物价涨了12.5倍”。乙指着手上挎着的篮子附和着说:“是啊,你们看,今天我买了5斤鱼3斤肉花了55元,过去买这些东西,5块钱就足够了,物价涨了11倍”。丙深有感慨地接着说:“过去我们家三口人每个月花85无,吃得又好又香,现在要想过与过去一样的日子,至少要花1000块呢!物价涨了11倍多”。的确,物价涨跌人人关心,但现实中人们谈论物价不会去算的那么准确,也察…  相似文献   

5.
“买用的吧,挑到老人适用的款型太难;买吃的吧,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老年适用'。”临近新年,北京市民周小姐想为家中老人选购一些新年礼物,可要么选不中、要么不敢选的情况让她很是尴尬。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品号称为老、适老,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次法会上,南泉禅师对着众人说,我今天想把自己卖了,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人肯买?一个和尚立马就站出来说,那我就把你老人家给买了吧。南泉禅师就说,你价钱给得太高了我不卖,价钱给得太低了我也不卖,那你打算怎么个买法呢?那个和尚被问住了,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回答南  相似文献   

7.
失业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确保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但由于人们对有关失业的概念理解不太清楚,使得我国在失业统计工作中常出现一些不尽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  相似文献   

8.
一分钱一分货,在商品房交易中.除了区位、建筑结构、质量、楼层朝向等因素外,商品房的面积已成为购房者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房面积的检测.商品房面积的短缺现象相当严重。买房子不像在农贸市场上买青菜,商品房“缩水”的损失,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对一个家庭来讲,这种损失够得上刻骨铭心,甚至影响终生。那么,如何防范商品房的“缩水”呢?  相似文献   

9.
夏黛 《中国统计》2016,(4):32-33
曾经历过勒紧腰带攒了一点钱,想买米、买面、买肉、买蛋、买布、买手表、买自行车,却都要凭票购买的年代;也曾经历过虽不用凭票购买,但面对种种生活必需品,由于囊中羞涩却无力将必需品买回家的尴尬。那么,今天,当大多数人基本上能在国内自由地买、一少部分人能在国外从容地买时,就真的是一件买买买的快乐事了。当然,这里说的在国内自由地买,不包括买房,也不包括在北京、上海等地买车,因为也还买不起,也还要摇号。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媒体,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广告等上,我们常常会看见或听到“据不完全统计”一词,曾多次有学生、同事、朋友向我咨询,在《中国统计》等杂志上曾有同行对此发表过见解,有的认为无“不完全统计”的说法;有的认为“不完全统计”是一种偷懒的有效说法;有的认为在“不完全统计”之前加一“据”字,则误人不浅;有的认为“不完全统计”于统计信息的质量不利;则有的认为“不完全统计”是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等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下面将从统计的涵义、统计总体、统计调查等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愿与同仁商榷,并敬请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11.
要过年了,我们姐弟开始张罗着为老妈买礼物。今年参加工作的外甥女也不停地逛淘宝网,说要为姥姥选最好的新年礼物。姐姐说:“给老妈选过年的礼品可真犯难!买什么好呢?吃的、穿的、用的,老妈样样不缺,每次给她买了东西都得挨批,说我乱花钱。我打算给老妈换台新电视机,可她就是不肯,说这电视机看着挺好的,换新的不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地板揩不尽     
地板揩不尽●杨祖兴●揩地板是一种最普通的家务劳动,只要不马虎,总会揩得净。说难只在保持上,早晨刚刚揩过,晚上觉得又有必要揩,不揩似乎一百个碍眼。地面本让人走,让人踩,现反而要人伺候,并多少有点烦人。单纯恬淡的田园生活是人置身于自然,丰富舒适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3.
邓俊 《四川省情》2007,(9):47-47
2007年,恐怕再也没有比股市更火爆的市场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迫不及待的拿出了家里的积蓄买股票,买基金,推动股指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14.
【正】我自磨豆浆,每逢磨好煮沸,我与我的大孙子就大喊大叫"喝豆浆啦"!叫着所有的院落里的人一起喝,一边喝一边感觉到营养与精力正随着豆浆进入口腹,进入血脉,进入肌肉与骨骼。我排队买炸油饼,并趁机与诸邻里寒暄。我每天都要找机会在东四三条的自由市场来回走那么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办开发区的热潮席卷全国,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点问题。这么说绝非空穴来风,有事实为据:一是数量多,据农业部统计,到199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开发区9000多个,有的县仅县城就设开发区十余处。而80年代末全球开发区总数不超过700个。二是名目繁,如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加工出口区、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公元)2000年也频频出现在报刊和电视中。无论在电视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公元)2000年的读法颇不一致.有的读成“贰零零零年”,有的读成“两千年”.从简便角度看,后者更为人们所常用、事实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读法。表示敬字的词分为基数、序技和分数等好几种。其中基鞋词是表示数目多少的,而序数词则是表示次序的,两者截然不同。“(公元)2000年”是库数词,它是指从公元元年(即公元第一年)数起.到第二千年,而不是表示从公元九年起至公元2000年数字的条计。“二”和“两”使用时,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找家     
找家□苦人因老同学相聚、高兴、多喝了几蛊,大胖的头就晕乎乎的,眼前也花花绿绿一片。大胖心里说,我已醉了,再不能喝。老同学却不依,又灌了几蛊。散席时,大胖被一同学扶进一辆出租车,对司机说了句:“幸福街四巷二号。”“知道”。车子动了。睡得正香的大胖被司机...  相似文献   

18.
一、投资性买入。投资者进入股市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买入股票的问题。大家都希望自己买的股票在短期内获取暴利,而没有什么风险。有的选高价股,认为业绩好,有长期投资价值;有的选低价股,认为价格较低,有上涨投机空间。其实,我认为股票只有高低价之分,没有好...  相似文献   

19.
人小时候最初先认识的数,一定是“一”,在启蒙阶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数。一朵小红花,一个妈妈,一个这一个那,从“一”的概念出发,逐步认识了周围复杂多彩的世界。数字是什么,老百姓说某人不识数,是说这人不识理,是说这个人心地芜杂,不明白所面对的事情要讲事理,自己的应对行为要讲道理,这里说的数当做道理讲。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数字就是思想,我觉得老先生说得对,思想基于认识,认识就是识理。老百姓用识数不识数来形容人,浅俗的解释了数是什么。人们日常认识事物,说明事物,真正从数量的角度出发表述,是精准形象…  相似文献   

20.
试想,你为什么购买食物?答案可能显而易见,为了生存需要、为了美食享受、为了彰显生活方式……,那么,你又为什么要购买化妆品?有的人为了保养皮肤,有的人为了保持美丽,有的人为了炫耀身份,还有的人为了赢得尊重……。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并对他们进行归类,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