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翔 《浙江学刊》2006,(3):14-22
宪法学是在法体系内的、规范导向的、直接或间接为宪法解释服务的研究,是法律系统的“自我观察”。而政治学以及其他学科对宪法的研究是法律系统之外的“异观察”,其问题视角和基本任务与核心意义上的宪法学(宪法解释学)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宪法学应该以宪法文本为中心,坚持以“规范性”为基本特征的法学品格,非此无以建立宪法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实践派"著名代表人物--马尔科维奇提出公民个体、自治社会以及健全的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民主建设单纯局限于制度或程序层面,忽视民主实践中的成熟个体以及公共领域建设,必然导致民主制度和实现民主的理想发生冲突.据此他提出了颇具创新的民主理论,这一理论由个体实践论、民主制度论和社会自治论组成,从另一视角为我们思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3.
宪法学之研究大致基于三个层面:价值宪法学、规范分析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公允说,当前宪法学之研究还多停留在价值宪法学与规范分析宪法学层面的研究上,宪法解释学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尚未成为一种学术主流.在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就是依宪行政的当下,必须把宪政所蕴涵的真理性价值转换为制度性的选择与建构;学术界的贡献则主要是为国家宪政机制提供一套得以运行的方法,这套方法就是宪法解释,研究这套解释方法的学问就是宪法解释学.因此,走向宪法文本自身的解释,就是关乎宪法学研究方法转型的大问题,也是确立宪法解释学的核心与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锦光  陈雄 《浙江学刊》2005,4(4):132-137
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中国宪法学界的两代宪法学人对宪法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方法与问题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方法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首先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其次要注意区分宪法学研究方法与法的一般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宪法解释方法的差异与联系;同时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还要有中国问题意识,要对中国宪法文本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处理好宪法学研究中的普世性价值与中国特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时差"问题.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根本难题在于宪政实践的亏缺.  相似文献   

5.
关于宪法惯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宪法惯例概念的几种观点何谓宪法惯例,中外宪法学者对此均有过论述。在西方众多的宪法学和政治学的论著中,宪法惯例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谓。有的称宪法惯例为“不成文的宪法准则”(密尔);有的称宪法惯例为“宪法习惯”(安森);有的将宪法惯例解释为“政治道德的整个体系,指导政治家活动的所有的戒律(弗里曼)。在所有的宪法学家中,戴雪关于宪法惯例的观点,具有独到之处。英国  相似文献   

6.
马岭 《学习与探索》2006,(2):124-127
宪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宪法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目前的努力主要是吸收国外先进的成果,一时还难有创新。中国宪法学者首先应当关心的是中国的宪政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宪政问题。中国宪法学者应逐步树立一种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以探询宪政发展之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宪法学方法论是学科独立、实践需求及宪法学任务的内在构成,须与政治学等学科相分离,还原其法学品性.宪法学方法是一种法学方法,重点在于以宪法关系分析宪法事实.宪法学方法与宪法方法并无实质区别,分别侧重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具体包括形而上学的宪法方法、分析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和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开拓进取的历程,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目前它仍有不足,宪法学的发展首先需要在研究方法上有突破。近三十年来,“宪政”概念逐渐为我们所接纳,并期待摆脱“民主政治”的伟人论断的影响;在宪政与民主政治、宪政与专政、宪政与民主人权等方面已展开较深入的研讨;在宪政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宪政、财政立宪等也展开了广泛研究。目前,台湾“宪政改革”已进入研究视野,期待这方面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两种方法论,在实践面向、适用的场域、目的架构与本质上均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方法论,宪法解释学属于宪法方法论,规范宪法学属于宪法学方法论.宪法解释学方法论具有独断性,而规范宪法学方法论则必然具有开放性.或许一切问题的焦点皆在于两种方法论的对峙以及对问题实质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有力证明,是有待持续深化探索的重大实践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遵循制度有效性、运作有效性和匹配有效性前后相衔、耦合互动的基本逻辑,旨在充分保障人民“全过程”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在国家治理中持续高效释放民主制度体系所蕴含的有利作用和正向效果,向民主治理的预期目标不断迈进。人民实质参与广泛、民主治理能力提升、民主制度运作高效及民主治理绩效优化,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转化释放的内在要求与实践导向。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不断激发民主治理动力、拓展民主治理时空、完善民主治理模式、优化民主治理生态,将民主制度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效能治理中开创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法学既是文本学,也是规范学,故尔如何对待宪法文本也是一个如何对待规范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形成了形式主义宪法学和实质主义宪法学两种理论流派.它们分别关注文本与现实,其方法分别属于法学和社会学.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为此,各国发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解决二者冲突的理论.在我国,需加强形式主义的、法学的宪法学理论研究,克服不以实定宪法概念而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的社会学思维定势,成就宪法学的法学性格,增进宪法规范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张翔 《学习与探索》2007,(1):112-117
宪法解释应当以何种方式展开是中国宪法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对美国1793年确立的“禁止咨询意见”原则的探究可知,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必须与宪法解释机关的功能相适应。虽然各个国家确立了不同的宪法解释模式,但基本上都体现了“功能适当原则”。中国现有体制下的宪法解释只能适用抽象解释的模式,宪法解释程序的建立也必须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从巴黎公社的诞生到今天已经过去120年了。作为实施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尝试,它虽然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短短的72天,但是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都是极其宝贵的。在120年后的今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已经取得了政权,并且执政40多年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重温巴黎公社的历史,并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历程进行深刻的反思,会从中得到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其中一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经验就是:无产阶级政权必须时时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一“巴黎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就是国家政治统治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服从人民的需要。巴黎公社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它本质上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的民主制,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民主就是“人民当权”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要建立的国家制度时指出:“首先无产阶级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巴黎公社的民主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真正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无产  相似文献   

14.
宪政中国战略标志论 --宪法思维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法思维是指大众和精英通过宪政体制这一沟通平台所共享的生活习惯与心理取向.宪政中国的战略标志不在于拥有一部良宪,不在于充分实施宪法,也不在于真正树立了宪法权威,而在于宪法思维的被认同、被接受和被运用.领导干部的宪法思维和宪法学理论工作者的宪法思维是宪法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应予以格外关注.此外,宪法思维是繁荣宪法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宪法学的研究内容实可分为规范的正当性、确定性(权威性和逻辑性)和实效性三个部分.因此,宪法学在强调宪法哲学、解说宪法学、宪法教义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宪法社会学的研究.宪法社会学通过融会贯通当代社会科学的诸多理论知识,以宪法与社会关系为中轴,从历史和知识谱系发展过程角度以及社会效果层面研究宪法规范的正当性和实效性.由此言之,宪法社会学在宪法学学科大厦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宪法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现代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宪法文化的成熟,人们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求解释与说明宪法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强化宪法理论体系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本文分析了宪法社会学在整个宪法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提出了宪法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说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列入宪法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宪法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文章在认真探讨自治的涵义以及对不同国家宪法所规定的几种不同的自治组织形态作轮廓性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具体分析了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主要特征。文章对我国新历史时期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努力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这一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宪政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向辉 《学术交流》2002,9(2):12-14
宪法民主制度是由宪法性法律所功立的一种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有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尊重基本人权但警惕人们循私和滥权;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良好宪法;建立法治政治和有限政府;建立民主、高效、负责的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李婷 《阅江学刊》2014,(5):107-113
“社会共和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型无产阶级人民主权的政体设计,它保留了共和国的政体形式并以阶级内容的无产阶级属性取代并超越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马克思为“社会共和国”设计了一系列真实而有效的民主制度:人民普选制、社会主义代议制、议行合一制与民主监督制。这些真实的民主制度为我国当下的公民民主参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将指导着我们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公民参与权、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与民主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20.
法学家与政治学家在理解问题与思考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宪法的理解也不同.图施奈特的厚宪法/薄宪法范畴与他的大众主义宪法理论的缺陷在于,在一个没有健全民主制度的国家,无法实施;佩里的第一宪法/第二宪法范畴与宪法原则第一的宪法解释理论无法解决传统宪法原则与新的宪法需求之间的矛盾,因而不适用于社会转型国家;尼诺的历史宪法/理想宪法的范畴与法院裁决正当性和个体行为正当性推理的理论,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论证,并且容易给他国以干预内政的机会;芬恩的法律宪法/公民宪法范畴与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尚未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是本末倒置;立法意义上的宪法/司法意义上的宪法这一范畴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诸范畴与理论中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并有利于作为制度的宪法的实施与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