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具有重塑民族精神的强烈意愿.近代以来,鲜有学者将道德作为民族精神的影响要素,在当时许多思想家开始质疑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孙中山恰恰从道德纬度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深刻阐述了民族精神的道德支撑力,在提升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具有国情意识和民族自信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目前对民族精神急需提升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们逐渐复活和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势下,孙中山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思想工作的内容创新和方法转变均有现实意义.在内容创新方面,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观念值得提倡,从而突破意识形态教育的局限,在方法转变上,必须遵循国民心理而重视感化引导,寻求适合国民特点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摆到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我国第四次修宪又将政治文明首次写入宪法,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新历史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孙中山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对之予以研究一方面能弥补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此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孙中山的政治文明思想具体表现在:培植先进的政治心理、加强政治道德以及培养革命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文明思想。创建五权宪法、实行民主共和制以及缔造资产阶级政党等方面的政治制度文明思想。倡导知难行易,鼓励国民求知乐行;规范集会结社,训练国民基本参政行为能力;设计军政、训政、宪政,保证国民系统参政等方面的政治行为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3.
深刻地比较严复和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在国民道德改造论上:严复和孙中山都对近代中国国民道德中的劣根性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二人改造国民道德劣根性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具体而言严复主要主张新民德,孙中山则主要主张启发国民心性等.在利己与利他论上:严复主张合理利己主义,孙中山主张利他主义.在中西文化合壁论上:严复和孙中山的伦理思想中都汲取了大量的中西文化资源,对中西道德资源都有着理性的认识,但是他们在中西文化合璧论的大的基础上也有一些不同.在中国伦理史上是严复开启了中西道德整合的宝贵尝试,孙中山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社会,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屡遇挫折后,意识到“国民”在建立近代独立国家中的重要意义,他们主张实施军国民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大规模的军事教育培养了民众的现代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感,促进了西方现代体育运动、卫生知识输入,对于改变民众重文轻武的观念,转变国防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国民教育开启了近代国民性改造之门,但单纯的军事教育不足以促使国民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而且还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反对传统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民主平等的教育;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价值;注重军事教育,普及学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和成人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长期的理论思索和革命斗争中,确立了以共和国体与权利观念为内核的近代国民观念.其国民观念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民族精神是其特色、国家观念是其支柱、主人翁思想是其核心、自治观念是其基础、法治观念是其保障、创制精神则是其最高境界.辛亥前后,关于国民观的讨论颇为热烈,其中真正形成体系的还属孙中山的国民观.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其中的理性思索值得珍视,对今天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仍不失借鉴与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信奉阳明心学,源自阳明创立力行哲学.其力行哲学与孙中山"知难行易"不同,以"心意"、"良知"本能性的"知"、"行",以及"诫"等范畴,再造阳明心学.本文从阳明心学、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蒋介石的"力行哲学"的比较中,析理蒋氏哲学的本根.  相似文献   

8.
国民素质是通过行为反映的国民的心理特征,是国民具有的基本心理特征及其行为规范的统一。国民素质的低下则是国民心理缺陷与国民行为失范的统一表现。逻辑学的两个重要理念是基本的理性思维结构要素,是全人类都必须具备并且遵守的。国民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根源在于国民素质方面的缺陷。国人在思维模式方面具有非逻辑的不确定性偏好和反规则的习惯,这是我国社会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总根源。提高国民素质,根治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问题,必须依靠教育树立、培育真假观念和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早在本世纪初就倡导借外债、用外资、聘外人,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提倡开放主义、主张利用外资的集大成者和先行者。当今,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之际,我们重视和研究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吸取其精华,以资借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拟就他的这一思想遗产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9,(4):117-121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内宏观上主张以西洋文明为目标,以实用科学为根基,倡导个人和国家的独立精神;微观上认为教育对人的开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张普及教育,重视实学实用的教育和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教育。福泽谕吉引领近代日本国民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完成了近代价值体系的转换。他强调对独立精神的培养、对体育德育的重视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合编的《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7月版),对于孙中山的事迹记述甚详,不过略有遗漏。读《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其中所收廖仲恺和沈定一致胡适的几封信,亦记有孙中山的言行,根据该年谱的凡例,似应补入以下这些材料:1.1919年6月上旬,孙中山嘱廖仲恺把《孙文学说》卷一《知难行易》一书五册寄给胡适,并约请胡适在《新青年》或《每周评论》上对此书作评论。〔见1919年7月11日廖仲恺致胡适信:“前月承孙先生命,寄上新版书五本。……孙先生拟烦先生在《新青年》或《每周评论》上对于此书内容一为批评,……”〕案:《孙文学说》卷一《知难行易》于1919年6月5日由上海强华书局出版,廖信中所说新版书当系此。2.1919年6月中旬,有人闻陈独秀和胡适(系误传)被捕,要求孙中山打电报营救,孙中山说:“你们要我发电给谁?”稍后(8月上旬),孙中山在上海接见北洋军阀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代表许世英时,对许说:“独秀我没见过,适之身体薄弱点,你们做得好事,很足以使国民相信我反对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需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师范人才的素质是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关键。但是广州师范学院( 下称“广师”) 师范生的素质和素质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必须重视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托尔斯泰“自由教育”思想是对启蒙思想家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托尔斯泰关于“自由教育”的理论,关于“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主张,以及重视实践、重视劳动教育、重视教材建设、提倡生动活泼教学,强调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等思想,均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正> 孙中山对知、行关系作过许多论述,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认识论的性质。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有“基本上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二元论”两种意见的争论。笔者持前一种见解,本文仅就关系到孙中山的认识论性质的几个问题,略述管见。一、关于“知”和“智”“知”和“智”是孙中山“知行说”中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来源及其不同含义,是判定孙中山认识论的性质的一个关键。由“知难行易”的“十证”可见,孙中山所说的“知”,是指科学的知。它包括卫生学、生理学、经济学、语言学、逻辑学、建筑学、造船学、电学、化学、地质学、动物学、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晚年的和平思想主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兴樑 《文史哲》2001,7(5):113-119
孙中山晚年为实现和平救国救世的理想 ,提出了两大思想主张 :一是以和平手段收革命之功 ,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事 ,使武力变为国民之武力 ,铲除帝国主义与军阀相勾结的土壤 ,以便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进而建设新国家 ;二是以中国的王道文化为基础 ,以民族主义为依归 ,联合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对列强的侵略压迫 ,谋求各民族的独立解放 ,进而实现亚洲乃至世界的持久和平。这些和平思想主张 ,不仅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他在政治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之一 ,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章士钊、梁启超等民国初年的政治家、政治理论家关于政党、党争的认识有相同之处,即都主张政党的宗旨在于谋求国利民福,建立良善政府,都认为政党是国民参与国家政权、治理国家的途径和工具,是国民作为主权者存在的标志,都认同政党获得政权的手段是通过竞争获得国民的支持,都肯定党争的意义。他们所希望的是建立起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实现“国利民福”。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章士钊、梁启超等民国初年的政治家、政治理论家关于政党、党争的认识有相同之处,即都主张政党的宗旨在于谋求国利民福,建立良善政府,都认为政党是国民参与国家政权、治理国家的途径和工具,是国民作为主权者存在的标志,都认同政党获得政权的手段是通过竞争获得国民的支持,都肯定党争的意义.他们所希望的是建立起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实现"国利民福".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晚年政治活动中提出的“以党治国”的主张,是他整个政治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党治国”的主张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也有其缺陷流弊;而且,它对后来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和日后整个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制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科学地探讨和总结这一思想主张,将有助于我们对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9.
彭升 《船山学刊》2003,(2):142-145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孙中山中西文化观的特点。一是强调复兴民族精神拯救中国,但又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开放态度。二是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并能创新发展。三是主张弘扬中国传统道德,但又赋予它新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四是融贯中西文化,力求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所谓国民素质,是指由本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性.就构成而言,一般包括国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社会伦理道理素质.身体素质是主体力量得以发挥的生理基础,智力素质是主体的潜在动力,社会伦理道德素质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主体力量的发挥起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