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也是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交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翻译也就是文化的翻译。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浓缩,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具有言简意赅、易于朗诵且内涵丰富等特点。文章着重以文化翻译论为视角,从源语特征和文化蕴含上解读我国大学校训的英译,探讨可循的校训汉英翻译原则与策略,以期达到中西文化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3):117-123
居民住宅区名称类属于地名范畴。由于历史遗留的法理冲突、以往翻译实践的影响以及译者翻译能力等原因,造成译文信息偏离原文,影响了译名信息功能的发挥。鉴于地名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应在法律框架内遵循"译名准确,信息保真"、"同名同译"、"审美需求"、"受众友好"、"尊重传统,保留特色"等原则,实现译名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拥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6):92-95
对等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但是 ,译界有关翻译对等概念本身的认定及其价值和作用的论争却是公婆之争 ,谁也说服不了谁。论争本身是好的 ,但因留下的问题太多而造成理论的相对不足。而这种不足 ,导致有的学者对翻译学的建设失去信心 ,也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翻译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示语被翻译成英语,但是翻译中所出现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文化误解等等随处可见。这些错误都严重影响了旅游以及经济和外事交流。本研究试图把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作为达到语用翻译对等的一个新原则,并对公示语的翻译做探索性研究。依照这个原则,翻译文本的质量可通过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来进行检验,并且合作原则能够作为有效检验译文语用效果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于卫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9):129-130
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一些基本内容.指出了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一致性原则是确保英语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之一,汉英翻译中要使译文具备可读性,就要考虑译文在语法方面是否符合英语的一致性规范,只有主谓、结构、时态等方面一致,篇章才有连贯性与统一性可言。在此以学生译文为语料,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阐明汉英翻译中译文一致性对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影片名的翻译是电影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角度分析大量英文电影的汉语译名,归纳出了当前电影译名具有简明概括性和商业广告性等主要特点,并结合相关的翻译原则指出了电影片名的六种基本翻译方法,为今后影片片名翻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永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在翻译学领域,研究者提出不少翻译的原则,对翻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然而,针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原则却不多,导致片名翻译不统一局面的出现。以现有的翻译原则为基础,再把电影作品自身的特殊性考虑进来,英文电影作品片名应遵循七个翻译原则:开门见山原则、音意结合原则、一见钟情原则、内容等价原则、文化体现原则、审美体现原则和票房效应原则,以期对英文电影作品片名的汉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金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4):88-90
在界定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比较了中西翻译理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三家翻译原则,即中国严复的“信达雅”、英国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美国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揭示出一条共同的翻译总则。 相似文献
11.
傅敬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6):124
摘要: 《圣经》汉译,自唐朝景教以降一直是基督宗教在华传布进程中的重要事工。然而,中国翻译研究界在解读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时,往往强调佛经汉译而忽略《圣经》汉译的嬗变及其影响。文章以《圣经》汉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翻译原则的嬗变,从学理的角度揭示《圣经》汉译与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关联。由此可以看出,《圣经》汉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一系列翻译原则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完善,因此,《圣经》汉译研究理应成为中国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汉译原则的嬗变,既有达到宗教传布目的之需要,也有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发展之调适。对《圣经》汉译的研究不仅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社会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译学理论对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千差万别,中西方分别形成其特有的翻译理论指导实践。本文针对中国传统译学理论与西方当代译论的特点进行归纳阐述,对比中西译学理论差异,探讨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继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长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3):43-47,83
翻译是自由的,但也不是任意的,而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的;而诗歌的翻译也有其特殊的原则。新的实用型翻译原则应是:先理解,再翻译,再理解。意思就是先博览群书,理解好了原作才能翻译;认真翻译完全文之后,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再进行全面的修改。错译的原因全在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到位。据此原则理解好了原诗的三个层面的意思之后再进行翻译的话,才能将原诗的意思翻译到位。不仅要理解原文的深刻内涵,也要理解到原作的修辞风格、语言风格等。因此,除了要尽量翻译出原作的内涵之外,还要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的语言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14.
黄丽奇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3(4):81-83
在国际交流中,国际会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形式,做好国际会议的英语翻译对加强我国对外宣传和交流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际会议英语的语言特点,根据功能目的论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了四条翻译原则以提高国际会议英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看英汉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曦颖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3):94-96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陶嫣姹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0-122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优势竞赛论主要用于指导汉译他国文学作品,以汉语的语言优势再现甚至超越原文的审美价值,使译文具有汉语意味浓厚的美学意蕴和深远意境,更适合汉语读者的审美感触。它体现了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再创作和发挥译语优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任钧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50-51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汉语中的成语典故历来是翻译教学的难点。本文在阐述汉语新典故用语的形成和类型基础上,给出了汉语新典故用语翻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翻译理论,按照思想的形成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即,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期、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形成期、转折期、发展期、鼎盛期以及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形成期。从这六个方面概述了中国翻译思想的发展足迹,反思了中国翻译理论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