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列汉诺夫曾称车尔尼雪夫斯基为“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对这位为俄国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尽沙皇反动政府的迫害而始终坚贞不屈的革命民主主义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有定评。但江青在炮制“黑线专政”论的同时,首先发难,掀起一股批判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黑风。列宁最喜爱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怎么办》,也被他们诬蔑为歌颂剥削者寄生虫的大毒草! 《怎么办》到底是一部甚么样的书?  相似文献   

2.
对文学的人民性,最早做出明确解释的是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萨尔蒂柯夫·谢德林等人。他们虽然只能从民主主义的人道主义出发,去论证文学的人民性,但是他们已经指出,要使文学具有人民性,就必须表现“整个农民生活的内部意义与秩序,平民的思想的特性,他们的世界观的特点”(杜勃罗留波夫)《论断拉乌丁斯基和〈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他们认为,文学上的人民性“不是在民族特性的意义上,而是用在同情人民大众的利益的意义上,而‘人民大众’这个观念则是从等级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3.
格·瓦·普列汉诺夫(1856—1918)完成了其先驱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理论探索,开创了俄国批评史的一个新时代。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对它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使其适应俄国的条件和未曾用新观点阐释的文化、美学和文学领域。 普列汉诺夫在研究艺术的发生、艺术的阶级形式的发展、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的诞生方面,在揭露“纯艺术”、颓废派、象征主义、反动资产阶级政治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他的见解对苏联文艺学具有巨大意义。 从1883年到1903年的20年,是普列汉诺夫最重  相似文献   

4.
杜勃罗留波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现实主义文艺批评大师,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批评原则,是文艺理论批评宝库的一份珍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一文艺批评究竟是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批评者的主观臆想出发,这是关系到是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的原则问题。作为现实主义批评大师,杜勃罗留波  相似文献   

5.
]杜勃罗留波夫在唯物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形成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据此 ,他确定了判断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标准 ;强调文学参与变革现实的意义 ;指出文学的思想性应该是革命性与人民性的完美结合 ;并规定了文学人民性的内涵及达到文学人民性的道路。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相通 ,但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他遗留下的宝贵遗产 ,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6.
《浮云》第一部发表于1887年(明治二十年),被公认为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浮云》的作者二叶亭四迷,原名长谷川辰之助,1864年2月生于江户市谷,父亲是一个封建领主的家臣,明治维新后当地方小官吏.二叶亭四迷少年时期跟随为官的父亲到过名古屋、松江等地.早年接受汉字教育,因此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1881,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专业班,目的是想作外交官,但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的优秀文学作品给了他强烈的影响.他是学俄语的,在学校执教的有不少是俄国人,他们把俄国文学名著如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作为教材给学生讲解.这样,二叶亭四迷在读书期间,读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等人的作品,对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及在沙皇专制制度下挣扎的“小人物”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他还接触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论著.广泛涉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著,使他对具体作品有明确的理解;大  相似文献   

7.
<正>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现实主义的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相当的高。列宁每次谈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话里就会一下子爆发出热情的火花。恩格斯是“急切地等待着”普列汉诺夫的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研究大作的问世。马克思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更为推崇。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称誉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伟大的学者和批评家”,在《给〈祖国纪事〉编者》的信中,马克思又一次提到了:“在《资本论》德文版的跋文中……我以万分的崇高敬意谈到了‘俄罗斯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直到了一八七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马克思在给尼·弗·丹尼尔松的信中还说:“我想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丘特切夫(1803——1873),是俄国一位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称他为“第一流的诗歌天才”和“俄国文学中不多见的光辉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为“俄国第一个哲理诗人,除普希金以外,没有人能和他并列”,列夫·托尔斯泰甚至认为他高于普希金,并且说:“没有丘特切夫,我就不能生存”,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费特、迈科夫和列宁都对他评价很高,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也对他十分推崇,俄国象征派则把他奉为祖师……目前,在苏联,“丘特切夫的名字—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与普希金、巴拉丁斯基、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的名字连在一起”,他的诗“决定性地进入了二十世纪的门槛”,并且“是读者最多的俄国诗人之一”。西方一些权威出版物也把丘特切夫、普希金、莱蒙托夫并称为俄国三大古典诗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对这位诗人的介绍刚刚起步,对他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以崇敬的赞誉称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为“社会主义的莱辛”,并作为俄罗斯民族的英豪来讴歌:俄国因为产生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的社会主义莱辛,俄罗斯就不会灭亡。车尔尼雪大斯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美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等领域里都有独到的见解,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以前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并以身殉志。他不愧是“俄罗斯的普罗米修土”,傲然挺立在预言人类未来的光明,捍卫人民幸福的岗位上,忍受了25年沙皇政府监禁的沉重磨难,他被称为俄国解放斗争日历上最高的圣者与殉道者,是完全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中的美,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陌生的。“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又是每个人天天向往和追求的东西。这里暂不谈现代人对美的看法,就是古人亦有对美的精湛描述。先秦时期就有孔子所谓“里仁为美”(《论语·里仁》)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劝学篇》)以及屈原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词句。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西方唯心主义两大派美学,柏拉图提出“美的理论”。德国的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而把唯心主义美学推向新的高峰。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美学发展高峰。然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是美学的最高形式,它是属于哲学领域的一个方面。中国哲学把道德原则的实现看作是个体内在的社会性心理欲求,道德的实现同时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实现。总之,一句话,美在于创造,人类在创造美中完善自身,社会在创造中向前发展,真正懂得美的人,并不是那些只重视享受美的人,而是在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为领导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创建真正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进行了反对错误倾向的两条战线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在领导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创建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第一次把党内错误倾向分成“左”右两种,并把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明确概括为“两条战线的斗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杜勃罗留波夫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人道主义。环境决定人,善是人性的正常发展,丑与恶则是被窒息被扭曲的人性,这是一种现实主义人性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人道主义。凭着人性来判断,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他的文学批评充满阶级斗争气息,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顽固的“黑暗王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表态,是为了支持反对沙皇政府的俄国革命民粹派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论争而不得不做出的。后来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的表态做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俄国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普列汉诺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而且还是一位非常卓越的文艺批评家。普列汉诺夫有着深厚的哲学和美学的理论功底,他的关于黑格尔的研究文章,得到了恩格斯的极力赞扬;他的一组总标题为《俄国批评界的命运》的文章,无论是对伏伦斯基的尖锐批判,还是对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的分析,在当时的俄国理论界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影响;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艺作品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所作的论证,一扫俄国批评界的种种唯心主义的陈言,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对普列仅诺夫的理论功绩有过很高的评价,列宁认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维萨里昂·格利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不仅是一位天才的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美学家。由于他毕生遭受沙皇政府的压迫和生活贫困的折磨,所以只活了三十七岁就逝世了。别林斯基从事文学活动仅有十四年,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却以卓越不凡的才能,聪明过人的智慧,为俄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和美学遗产。从1834到1848年期间,别林斯基先后发表了《文学的幻想》、《论俄国的中篇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以及《1847年俄国文学评论》等许多著名的长篇文学批评论文。这些评著所阐明的理论和美学观点,不仅对俄国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俄国灿若群星的伟大作家中间,有个名字在马雅可夫斯基看来永远是神圣的,这就是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和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少年时代就熟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并喜爱其中的主人公——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拉赫美托夫。此后,马雅可夫斯基经常翻阅这部小说,从中寻求精神支持。据说,《怎么办?》也是马雅可夫斯基死前阅读的最后一本书。  相似文献   

17.
别林斯基(1811—1848年)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别林斯基关于文学和现实关系的理论,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一要掌握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一)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是反对俄国农奴制的不屈战士,“是彻底得多的、更有战斗性的民主主义者。他的著作散发着阶级斗争的气息。他毅然决然地实行了揭发自由派叛卖行为的路线”,号召农民起来,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统治,是新的历史倾向和阶级力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村社”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俄国村社及其前途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民粹派均有着重的论述。其中,马克思与民粹派的论述有着明显的异同,因而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疑惑。为释解这种疑惑,本文对民粹派的论述作了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评析,希图从这一角度去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俄国村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他是柏拉图的优秀子,在雅典向柏拉图学习达二十年之久。他学问渊渊博,著作宏富,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也认为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他的《诗学》,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正如俄国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诗学》是第一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讫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里斯多德是篇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