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中的孩子》是英国当代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一部重要作品,故事的背景设置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伦敦,是一部英格兰"状况小说"。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考察小说中的伦敦及其周边各郡中的各种景观,这些景观为读者上演了一出出"乌托邦"变形记,既揭示了撒切尔政府统治下的英国社会特征和人民生活现状,又反映了作家尝试运用乌托邦想象的威力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空间的愿景。  相似文献   

2.
在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中,重复的运用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人物回溯过去的本能,展现了作为相似性中的阐释作用,突显了作为差异性中的建构功能。对小说中重复及其意义的讨论,既是对重复这一技巧本身的探索,也是对小说《赎罪》丰富内涵的一次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短篇小说《蝴蝶》中刻画了伦敦能量流失且信息熵匮乏的城市熵增状态。“地下世界”的在场、狄俄尼索斯的复返、社区效能的弱化使作家形塑的城市地质空间、主体心灵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呈现出荒芜、诡异、封闭的熵化特征,反映了发展与衰落、文明与野蛮、移情与区隔之间的角力,影射出城市从混乱到湮没的可能性。作家对城市之熵的书写是“恐怖伊恩”时期的特定产物,指向了其创作早期对与启蒙精神相契合的“线性进步观”的质疑,对城市命运的追问及对城市边缘主体生存境遇的隐忧。  相似文献   

4.
伊恩·麦克尤恩的《黑犬》蕴含着丰厚的生态思想,它呼吁祛除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批判种族主义、呼唤社会生态的平衡,剖析了二战后人类精神世界存在的危机,指出了其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无辜者》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在销量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从小说的核心意象——"隧道"入手,指出小说的内容题材和叙述手法都是"隧道"意象的一种隐喻:真/假、善/恶的判断标准随着"安全级别"的改变而不同,并基于此展开对于"无辜"、对于政治影响下的人性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6.
日常与悖论--《故事新编》中的时间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在整体和具体篇章的时间运用上分别采取了时代的延续、古今杂糅和季节、静止物等多种意象的方法,揭示出文本背后隐藏的虚无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7.
英国当代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在其作品《只爱陌生人》中着重刻画了某些具有隐私意味的身体器官,并以身体为视角向读者揭示恐怖主题。针对身体与意识的关系,探讨个体的生存状态,并说明身体已然成为窥视人物内心世界和隐秘情感的锁眼。  相似文献   

8.
<诗·郑风>的艺术成就与其意象经营艺术分不开,<诗·郑风>意象生成既是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观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郑地图腾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们或由意生象,或由象生意,具体而言,<诗·郑风>的作者或借助文化传统构建意象,或利用汉语谐音、多义而生成意象.<诗·郑风>意象艺术给后世对<诗·郑风>诗歌主旨解读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戏剧家中最具影响力的杰出代表之一,亦是美国先锋派戏剧的领军人物。他的《被埋葬的孩子》这一以家庭丑闻为主题的剧作荣获了普利策奖,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呈现剧中由意象所产生的哥特式氛围、意象给观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以及意象化的视觉震撼,从而使意象产生了无声的张力,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作品《时时刻刻》多次出现对精神分裂、同性恋、艾滋病、自杀等的描述。这些除了是结构故事、推动情节本身发展的需要外,还隐喻了20世纪女性的边缘地位及主体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英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而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在其小说《黑犬》中,他不仅关注人性和人的心理成长,而且更关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走向。作品中涉及二战、冷战和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探讨了宏大社会问题在社会微小单元即个人身上的折射和影响,以及背负着太多战争历史的人类如何才能走向真正的和平和光明。  相似文献   

13.
儿童理念是探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和诗学思想,甚至是重读浪漫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从诗人在《每当我看见天边的彩虹》一诗里提出“几童是成人的父亲”这一断言,这一话题就一直激发着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成为华兹华斯研究的一大主题。通过对华兹华斯《序曲》中儿童意象的研读分析,文章认为,正是在母亲和自然的怀抱中,华兹华斯体验到了上帝的神秘存在,发展出了“回归童年与自然”这一诗性存在的浪漫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儿童法案》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20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故事中的女法官菲奥娜·麦耶在婚姻和职业中面临重重困境。文章借鉴玛丽-劳尔·瑞安的可能世界叙事理论,观察菲奥娜愿望世界的内部冲突,分析其愿望世界与其他可能世界之间的多重冲突,从而在根本上阐释菲奥娜这一叙事人物的行为目的和矛盾心理。通过分析作品中各个可能世界之间的运动模式,更好地解释叙事世界的内部关系以及故事情节的演化动力。  相似文献   

15.
《水泥花园》从杰克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反伦理故事。麦克尤恩笔下的杰克生活在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小宇宙中,他希冀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宇宙,却只能面对梦想幻灭的尴尬窘境。本文对杰克的心路历程进行弗洛伊德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素有"恐怖伊恩"之称的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78年所著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家庭荒原中,未成年孩子们经历的痛苦、无序、混沌的成长。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水泥花园》,认为笑是孩子们从自我放逐走向成熟的重要线索。孩子们标志性的三次狂欢式的笑既是对权力交替的庆祝,又是对父母权威的嘲讽;既是对迎接新生的礼赞,又是对过去身份的告别。以笑为依托获得成长的孩子们,并非如评论界所言在伦理缺失的荒原上胡作非为,而是在用狂欢的庆典争取欢乐的自由,用笑声的养分培育出水泥缝中的生命之花。  相似文献   

17.
《深渊》以芝加哥小麦交易为题材,从一侧面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商品交易的黑幕。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劳拉定居城市后的情感变化和形成的城市恐惧感以及男主人公杰德温在交易场中投机成功和博弈失败的心理变态。在《深渊》中,诺里斯创构了城市黑洞意象和斯芬克斯意象,揭示了人性与动物本性纠结的本源,突显了经济主宰早期现代城市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中 ,“兴”在“言”之外 ,依靠“象” ,发展出了一套与通常的语言体系不同的意象语言体系。《水浒传》借鉴了诗中的意象 ,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当时风土人情的诗篇,主要集中在“十五国风”中,“十五国风”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通过神祗意象的塑造写了先民敬畏自然、崇拜祖先的h筮活动、丧葬习俗等,表现了先民们敬神、畏神、祭神、祀神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是一种感性的时间。先民们对抽象的时间进行了一种人为的分割,从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节奏感。他们的时间又是一种循环性的时间,具有可把握性和可预见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先民们而言,时间又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