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红山玉器丰富的文化内涵。红山玉器独特的造型设计和精湛的雕琢技艺,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特征及相关问题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发掘我...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发现于 1935年 ,195 4年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正式提名。这一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 ,由于其独特的玉器 ,以耜为代表的大型石器群特别是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大型祭祀中心的存在 ,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并由此把这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确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相关项目中的考古研究课题相继在中原地区开展.中原地区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已指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基础、目标、收获和研究的走向.在深入探讨中原地区的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结构与精神文化的基础上,进而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辽河流域等参与中国文明化进程的其他地区.探讨其社会结构演变所表现出的文明化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梳理出各地区文明进程中社会结构与精神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辽河地区工具类玉器是东北地区玉器主要种类之一,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工具类玉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社会功用也不断变化——从兴隆洼文化早期的使用功能发展到红山时期以祭祀、敬神功能为主,再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装饰为主要功用,通过工具类玉器的发展轨迹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红山文化是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辽西地区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该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已经被学术界认定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无论是墓葬结构、埋葬习俗,还是彩陶、玉器都是独具特色的,它反映了与黄河流域及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红山文化的大致面貌:红山文化分布地区约占二十二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也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平方公里。这种文化前后延续了近1500年的时间,文化的内涵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原始旱作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渔猎业、养殖业、采集业在经济生活中还占有相当的比重。红山文化最为独特的现象是玉器群的出土,存在着“唯玉为葬”的埋葬习俗和龙神崇拜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华文明起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讨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一、神本社会、王本社会与民本社会为了方便对古史的研究,接近历史的真实,本文认为中华文明的过程是从漫长的神本社会出发,经历了秦汉以来的王本社会,正在艰难地向民本社会过渡的历史。这种变迁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是受到人们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下,人类社...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笔者在兴隆洼玉文化探源论坛上说过:“岁月悠悠,文明绵长,先祖巍巍,今人渺渺。我们今人,对兴隆洼人活动范围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农业发展水平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的生产力水平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的广泛影响估计不足,对兴隆洼人高超智力和审美观念估计不足。仅从制玉来讲,我们对兴隆洼人的制玉影响估计不足。”会后友人概括为“六个估计不足”,并请我详释。这是作者启笔的最初缘由。因为兴隆洼文化为先红山文化,故研究范围设定在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红透半个中国的时候,思考其目前的研究局限,展示其未来的研究视野,实属必要。当然,笔者深知,笔者在思考红山文化研究目前的研究局限和展示其未来研究视野之时,本身也是有局限的。这其中的原因众所周知。一个重大历史课题,而且可能改变中国历史教科书的重大历史课题的研究,总是需要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提出疑问,提出这样的思考和疑问,就是本文的初衷。一、红山文化内无边界外有交往红山文化内无边界外不孤立,对外友好,交往频繁,我们对此估计不足。红山文化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她有自己的分布范围,这个范围内部和外部没有今人所设定的行政边界。红山文化有向长城以南(燕山以南)延伸的趋势,长城(燕山)南...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最发达的一支考古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500~5000年。红山文化高度发达的玉工艺及多姿多彩的玉器造型,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物质载体。从艺术分析和审美的视角观察红山文化玉器,对其分类、制造工艺、审美情韵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红山文化玉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从而开辟红山文化玉器研究一个崭新的领域,揭示红山文化玉器史前的历史地位、社会发展和演变规律及玉与人的关系,探索红山文化玉器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8.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较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经济特点是原始农业较为发达 ,且亦农亦牧 ,农牧交错。这些特点通过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各遗址出土和发现的石器、玉器、陶器、骨鱼及其他遗迹和遗存表现得非常明显。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这些史前社会公共性大型祭祀建筑群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红山社会经济状态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是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文化之一,而红山文化内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玉器研究,是当今研究红山文化的重大课题,它对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中国农业文明发端,中华传统文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回顾与思考红山文化玉器研究,将会推动红山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山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因具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及亦农亦牧的原始经济结构,曾引起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者的关注。而红山文化独具特色的埋葬习俗,却未在学界引起更多的反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考古新发现及研究表明,红山文化积石冢石棺葬这种以玉、石为载体的特殊葬俗,是中国北方文明起源的一条重要线索。一红山文化自1954年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命名以来,随着田野调查工作的深入和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展开,其文化面貌日渐清晰。作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文化,红山文化北界已越过西拉沐伦河,深入蒙古草原,南界东段已到达渤海沿岸,西段抵河北北部,逼近京津地区;西界达张家口地区,几乎覆盖桑干河流域;东界跨过医巫闾山,贴近新乐文化分布区,近年来在辽北地区亦发现有大量的红山文化遗址分布。显而易见,分布地域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红山文化,在距今大约6500—5000年的西辽河流域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规模。这时的红山居民,亦渔亦猎,亦农亦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组成或氏族或部族等大大小小的文化共同体,繁衍生息在草原植被和森林相结合的丘陵山地。然而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社会普通居民的墓葬尚未发现,即带有氏族墓地特征的墓...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我国原始文化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红山文化的英译工作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对外宣传及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古文化及文物的翻译原则出发,讨论了红山文化英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在翻译中要重视原文信息的有效传达,要重视翻译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种雕塑多以孕妇特征突出,如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像,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本文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000—5000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卍"—"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蒙...  相似文献   

13.
西辽河地区工具类玉器是东北地区玉器主要种类之一,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工具类玉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社会功用也不断变化——从兴隆洼文化早期的使用功能发展到红山时期以祭祀、敬神功能为主,再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装饰为主要功用,通过工具类玉器的发展轨迹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截至目前,国内外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专著已出版甚多,滥觞于赤峰本土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名副其实地成为赤峰地区最具代表性与招牌性的顶级文化类型,可以说"提起红山文化就是提起赤峰"。然而作为红山文化研究之"开山"、早在1938年即公之于世的日文版《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在漫长的时间里,竟迟迟没有出现中译本,不得不说是奇怪的事。我揣摩,国内专门研究红山文化的某些知  相似文献   

15.
红山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北疆地区比较早的一种史前文化遗存。同时,红山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透过研究红山文化,能够深层次地了解红山先民史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物质文明、人们的信仰和祭祀活动等多个层面;同时对外宣扬红山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和提高其知名度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1986年,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一支骨笛,经专家研究鉴定、修复、测音、演奏,证明了它是中国远古时期最早的乐器之一。证明中国音乐的历史和乐器制作史,距今已有8000多年,同时还证明了8000年前中国音乐的构成,不仅有5声音阶、6声音阶,还有7声音阶,把中国7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对推动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前言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该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在与中原仰韶文化和东北诸多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西辽河流域史前玉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阶段,中国玉礼制系统由此形成。并使该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环太湖流域并列成为中国史前时期两大雕琢和使用玉器中心,诸多优势因素被夏商周三代融合吸收,成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这里是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新世纪如何加强红山文化的研究,如何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始终是专家学者们苦苦思索的问题。赤峰学院作为红山文化命名地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始终把研究本地域的历史文化作为重点课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果。2003年10月,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成立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入驻我院,与内蒙古第一工作队考古实物标本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研究。中心成立伊始,2004年7月成功举...  相似文献   

18.
说起红山文化,人们习惯认为有最早的玉龙,有大量的玉器群。红山玉器十分值钱,更多的信息则是语焉不详。作为东方的原生文化,在距今5500年到5000年的西辽河上游的山地上,红山文化在东亚大地上是独步天下、雄视万古的。"华山玫瑰燕山龙",龙出红山的结论已经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认同。在纷繁古朴的红山玉器中,在精美、雄浑的彩陶群中,让我们看到红山先民有着一个至高至尚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追求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与早期中华国家形成相关;与中国文脉的内核相关。近百年的考古研究证明,红山人较少关注世俗生活,他们仰望的是遥远的天界,他们崇拜的是曾经带领他们一路前行的先祖先宗。这就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原始基因:敬天法祖。  相似文献   

19.
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国际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牛河梁“女神庙”的出世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它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远古神殿,对中国史前的社会发展史、宗教思想史、民族文化史、美术艺术史、建筑史以及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女神庙”作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并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以加深对中华文...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对红山文化的推广是文化民生工作的要求。2011年度内蒙古规划办合作项目“红山文化英文翻译理论研究与再实践”的工作中一部分是红山文化的文物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本文对红山文化文物翻译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辽宁省博物馆和科学出版社的《玉器时代》中文物的英译版本,分析了两个权威单位翻译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