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保险欺诈国际上一般也称保险犯罪。严格意义上说,保险欺诈较保险犯罪含义更广。保险当事人双方都可能构成保险欺诈。凡投保人不遵守诚信原则,故意隐瞒有关保险标的的真实情况,诱使保险人承保,或者利用保险合同内容,故意制造或捏造保险事故造成保险公司损害,以谋取保险赔付金的,均属投保方欺诈。凡保险人在缺乏必要偿付能力或未经批准擅自经营业务,并利用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机会,或夸大保险责任范围诱导、欺骗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均属保险人欺诈。投保方欺诈是社会中更为常见的保险欺诈行为,保险欺诈一经实施,必然造成危害结果,有必要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3.
保险欺诈是指行为人在明知违反保险法律法规的情形下,以非法获取公私财物为目的,采取特定的手段骗取保险金的行为。从法律体系和各部门法内容来看,我国当前立法在应对保险欺诈的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缺失之处。为实现对保险欺诈的有效规制,我国应健全保险反欺诈法律体系,完善《保险法》和《社会保险法》《刑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保险欺诈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保人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奇高的回报,是保险欺诈产生的内在基础;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保险合同与保险公司管理上的缺陷,通过虚拟保险标的、谎报保险事故、编造保险原因、夸大损失程度、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获得保险金,是保险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保险欺诈行为的宽恕与怂恿以及司法机关对保险欺诈行为打击不力,也是保险欺诈广泛存在、屡禁不止的社会原因。反保险欺诈是保险公司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我们应该借助于国外的经验,采用相应的对策同保险欺诈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5.
刑事法律上,保险诈骗罪主要研究的是严重的保险欺诈行为,即保险诈骗行为,而一般的保险欺诈是相对于民事法律而言的。文章讨论了保险诈骗的刑事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的推进,各地不断发生新农合保险基金被骗、新农合基金流失的问题,骗取、窃取、贪污"公共资源"的行为使新农合基金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分析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剖析新农合医疗领域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财产险公司的龙头业务——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揭示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犯罪的表现形式、原因和危害,探索反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的对策与措施,把保险欺诈的防治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创新政府投入在保险基金征缴当中的地位,以及创新保险基金征缴的方式两个方面着手,探讨了保险基金征缴的体制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9.
保险基金是我国经济补偿制度的物质基础。因此,正确认识保险基金,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补偿制度,从而对保证社会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是否为同一概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的含意完全相同,“社会后备基金又称社会保险基金。”①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不完全相同,这又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保险基金是社会后备基金的一种;”②一是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里,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两个概念,其区别只在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保险基金是我国经济补偿制度的物质基础。因此,正确认识保险基金,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补偿制度,从而对保证社会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是否为同一概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的含意完全相同,“社会后备基金又称社会保险基金。”①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保险基金与后备基金不完全相同,这又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保险基金是社会后备基金的一种,”②一是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里,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两个概念,其区别只在于前者既指实物形态的基金,也指货币形态的基金,后者专指货币形态的基金。”③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分析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施行的现状,提出黑龙江省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指出发展新农合大病保险可能遇到的障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与药品价格快速增加的矛盾、黑龙江省农村基层诊疗机构服务能力先天不足、黑龙江省新农合大病保险收费标准及补偿标准的长期测算基础环境不良三个方面。为更好地克服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发展黑龙江省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对策:实行有条件、有计划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形成全省医保投保、支付、结算一体化;以正向宣传减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建立省级监控的合理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病保险作为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最佳结合方式,被誉为是以中国智慧解决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创新途径。大病保险能否稳定持续发展,依赖于大病保险基金能否实现收支当期平衡和中期平衡。H省大病保险制度试运行以来,保障效果显现,明显缓解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但从长期来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面临着收支失衡的危机。因此,须提升商业保险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构建多渠道的大病保险筹资体系,并加强大病保险基金的动态监管,保证大病保险基金实现基本收支平衡,为大病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的风险性要求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农业保险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本文总结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认为农业保险的公共产品属性要求财政加大政策性保险保费的支持力度,财政应该从保费补贴、保险业务费补贴、税收优惠、建立风险基金等多渠道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金融诈骗犯罪之一的保险诈骗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市场经济条件下 ,保险诈骗罪严重损害金融体制改革 ,破坏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对保险诈骗罪客观行为中的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并重点分析了犯罪的主观目的 ,同时分析此种犯罪的共同犯罪形式 ,最后 ,对保险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和保险合同纠纷问题进行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讨论了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 ,利用保费收取与保险赔付间的时滞 ,对保险基金投资的总收益和总风险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考虑承保风险 ,兼顾总收益与总风险的保险基金投资模型 ,并给出了最优投资比例公式 ,这对保险人进行保险基金投资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经济学中委托-代理模型内生出的保险与激励的关系为主线,分别对典型国家中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以美国为代表的投保资助型,以智利为代表的储蓄积累型中的公务员养老保险模式、基金筹集模式和基金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在保险与激励关系上的体现,得出几点启示,从宏观上对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模式、基金筹集和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保险法》第27条的侵权欺诈比第16条的法律行为欺诈对保险人威胁更大。侵权欺诈行为人主观上应限于“直接故意”,客观上须实施了虚构、制造保险事故,虚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的行为。但虚构保险标的、隐瞒抗辩事由、使用欺诈性工具不在其列。在规制措施上,应将虚构事故原因和夸大损失与虚构、制造保险事故做相同处理,允许保险人免除责任,确定解除权的行使不具有溯及力,但对欺诈行为实施后,解除权行使前提起的索赔,保险人得免除责任。当被保险人、受益人为多人时,个别人的欺诈原则上不影响他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2016年开始在国内多座城市建立社会护理保险试点,但以中国当下的国情是否适合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制度,是一个紧迫、严肃且值得深究的问题。参照其他国家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并以德国为主要案例,深入剖析社会护理保险可能存在的人力和财力风险,提出了“护理员悖论”概念。指出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亏损、高缴费率、少子老龄化状况下推行社会护理保险风险巨大,目前或许不是中国推行社会护理保险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的农业保险模式相对落后,改革目前的农业保险模式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吉林省农业保险模式的创新应以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政策性保险,建立再保险、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和农业风险预警机制,并发挥吉林省的科研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生育保险法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关统计资料,考察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可见:现行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着覆盖面窄、待遇水平低、保险金未实现社会统筹、保险立法滞后等问题,生育保险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为此建议:制定适合国情、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险法律规范,进一步扩大保险适用范围,坚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并提高统筹层次,动态调整保险待遇水平,使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