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北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渊源、传承流派,艺术特色、生存现状进行初步总结.为了保护和传承花鼓戏,一是恢复淮北花鼓戏原始生态系统,二是建立淮北花鼓戏新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对淮北花鼓戏的唱腔、演唱演奏、伴奏乐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淮北花鼓戏的音乐特征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色彩,其唱腔集咏唱和说唱为一体;锣鼓既为唱腔伴奏又为舞蹈伴奏,鼓点丰富多姿,变化灵活;唱法以大嗓为主,小嗓为辅,大小嗓结合;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主要有花鼓、梆子、钗、锣、铜板等,具有典型的淮北平原辽阔敞亮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地方文化受到了翻译界的关注.地方戏剧中的前景化语言却成了使之走出国门的拦路虎.本研究以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中的前景化语言为切入点,分别从质量凸显和数量凸显两个方面探讨并提出花鼓戏的翻译原则,采用对等替换、移植、转换、舍弃等技巧试译,旨在为地方戏剧的翻译提供切入点,产生兼具文学性和表演性的花鼓戏英译本.  相似文献   

5.
静一 《新天地》2017,(2):4-7
元月2日清晨,新年的阳光穿透迷雾,喷薄而出,在一群老年歌者的脸上打上了一层幸福美丽的彩妆. 锅友在《长征组歌》的韵律上填词创作的《锅友组歌》,在手风琴大师张红星的激情伴奏指导下,从这些老年歌者的心中缓缓流出,一曲祖国的赞歌,一曲锅友的赞歌,一曲人生的赞歌,激荡着岁月,激荡着刚刚起航的2017年.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雪国》对莫言文学创作,尤其是《白狗秋千架》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他“产生心灵上的感应”,建立起自己的“精神故乡”——“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王国”.《雪国》的驹子与《白狗秋千架》中暖的人物形象与悲剧命运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社会制度紧密关联,因而对这两位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在作品的创作时代与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下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7.
丁怀超同志的《对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初步思考》一文(载《淮北煤师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二期合刊;下简称《思考》),“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古希腊辩证法思想作为一个发展的过程来加以考察”,读后很有启发,受益匪浅。《思考》中专门谈了赫拉克利特辩证法。较精练。但是,在对赫拉克利特评价时,《思考》一文仍沿用我国哲学界传统的看法,即把“直观的描述”,也就是直观性,认作是赫拉克利特辩证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我校毕业生的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思想品行、精神风貌和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对我校2006届以前的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我们采取同卷调查的方法。2006年8月底至2007年5月。我校教学评价办公室、学工处开展了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活动。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毕业生个体评价调查表》、《毕业生基本情况表》和《对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情况表》各1500份,以及《用人单位对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调查表》200份。前三份表格分别收到有效同卷为1110份、1332份、1118份,回收率分别为74%、88.8%、74.5%;收到《用人单位对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调查表》有效问卷146份,回收率为73%。我们对相关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有斌,男,汉族,1965年1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拔尖人才,安徽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学、词汇学研究。先后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文研究》、《汉语学习》、《修辞学习》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机械运动的表达问题──驳对恩格斯的几种非难李尚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把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表述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对于这一表述,人们产生过不少异议。有人认为这一表述违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黄梅戏二百多年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其渊源说法不一,它如何从黄梅地方小戏发展为安徽地方大戏,在现代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下它为何还始终保持传统,怎样使《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唱段深入人心,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从生活素材到小说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的描写,从大的地域方面来看,都与鲁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绍兴和北方京城两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换言之,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他对绍兴和京城的社会生活及风情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他创作的直接生活来源,并对两个地方作了富有特征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两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本文中把它们称作“绍兴小说”和“京城小说”。  相似文献   

13.
淮河花鼓戏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处于急剧变迁的语境之中.这种语境以全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特征.淮河花鼓戏面临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运动,在根本上动摇了艺术的地方性知识与艺术行为者,偷走了艺术主体的心和民间艺术传统的审美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贯彻了文化自省意识又易陷入另一种文化形式化陷阱.表达或描述这一场域中的新感受以及紧张的现实认识是表述淮河花鼓戏的当今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小说应运而生,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佳作。《白雪公主》有别于以前的小说创作,以语言为创作主体,放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情节发展,用非线性的叙述呈现一个开放式的文本,把一个美好动人的童话故事变成现实世界的黑色童话,从而表达了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的透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何其芳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1930年代无疑是何其芳在艺术上最为雕琢、用心的时期;而1940年代进入延安之后,何其芳的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都产生了明显的改变,同《预言》集相比,他的《夜歌》集的确显得有几分拙朴。许多人把这种转变归咎于时代,并认为何其芳从1940年代开始逐渐背弃了艺术上的追求,在艺术上开始退步。而实际上,何其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都体现了他对诗艺的探索和追求,他始终自觉地遵从诗歌的关学要求,坚持诗歌的艺术品格,在这个前提之下来进行创作,而没有把诗歌降格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这种“艺术自觉”的意识是贯穿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甚至是整个创作生涯当中的。  相似文献   

16.
汪斋 《山西老年》2013,(12):19-19
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乔羽在创作《我的祖国》这首歌时,曾经非常“难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案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通过对古代儒家义利观的吸收借鉴,从“原则”“标准”“党员个人利益”等方面,论述了正确处理党员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极大提升了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透彻性与说服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爱国者 ,一生从事音乐创作 ,他把俄罗斯民间曲调作为创作素材 ,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风格独特。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以春、夏、秋、冬为背景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 ,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共产主义革命”必然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象大海的怒涛,猛烈地冲击着一切没落阶级的传统观念,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旧貌变新颜”。在这场大革命的推动下,我国少数民族人民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20.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