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1960—70年代在西方出现了中国现代作家本体研究的潮流,集中把中国现代作家群推向世界,这一时期的西方研究者立足于作家本体,倾心发掘作家的生命形态,在域外视野的基础上形成特殊的研究视角和问题意识,致力发掘一些受埋没或边缘化的作家。他们与被研究的作家在精神气质、生命理念、情感体验发生跨时空的深层感应。  相似文献   

2.
言为心声,作家通过自传的形式来向外界抒发内心的志向,以此来与外界进行抗争,希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现代作家进行自传创作的一种动机。了解这种创作动机,有助于还原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人生志向,认识一个真实的现代作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布克文学奖的颁奖史上,只有两位作家两度获奖,他们是彼得·凯里(PeterCarey)和J.M.库切(J.M.Coetzee),且这两位作家目前都拥有澳大利亚国籍。当文学研究者将这两位作家纳入文学研究范畴进行分析时,发现可以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本文将从第三种文化的角度分析两住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他们在流散过程中所创作的具体作品来梳理他们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家劳动的衡量及劳动酬偿刘进文学的繁荣依赖于作家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而积极性的调动又依赖于作家的劳动得到合理的衡量和经济认可。这一点在文学走向市场,文学商品化趋势中更显紧迫。本文力图从文学作为艺术商品的角度出发,对作家劳动的衡量和劳动酬偿作一些初步的理...  相似文献   

5.
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文学在书写东方印度主题方面,存在一些复杂微妙的历史联系,存在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东方”话语,这与一些英国作家和印裔英国作家的东方主义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作家要有超越意识。这是由文学创作活动的性质和文学作用于社会人生的特点决定的。超越意识,是作品创新的前提,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在时代氛围中,锻铸作家艺术个性,表达作家艺术追求的行为指向。文学发展的历史,正是作家在这种超越意识中,营造着既不与前人重复,也不与同代人雷同的艺术天地的历史。学习和赞美文学大师,但绝不模仿他们。这样,文学作为艺术创造的品格便会越来越加强,文学的更大发展和突破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7.
弘扬人文精神,关注人类终极命运,是作家的根本使命,在这一点上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生存于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和我国作家贾平凹竟不约而同地表现和探索了人类精神的痛苦和困惑,传达了人类最终为自己创造的文明所毁灭的精神理念,警示现在人类应该给世界提供一种生命的意义,充满活力地度过一生。在表现这一共同主题上,两者运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在中外文学史上遥相呼应,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莫斯科故事这组作品中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知识分子形象基础上,从社会历史和现实因素这两方面评析阐述了产生"市侩习气"的种种原因,并结合作家的思想以及文学信念探讨了作家在道德探索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哲理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论李贺诗的主体精神王佃启文学的主体性包括作家的主体性和作品的主体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品的主体精神,是作家主体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投射;而作家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作家在创作中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性。或许是由于某种社会或政治的条框束缚太...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心理学、文艺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文化作为一种人格因素在作家人格结构中的形态和功能,提出并论述了作家人格结构中文化遵从和文化背离的修论或矛盾这一传统与创新的文学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秦可卿形象在《红楼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之处,这些困惑即使借助脂评也难以理清。红学史上许多研究者将秦可卿的玄奥难解归为作家“删而未净”的原因,但这一观点存在着不少逻辑上的漏洞;当代学者多倾向认为这是作家败笔,这一说法未免太过武断,忽略作家寓意是其明显疏漏。我们认为秦可卿形象的解读困惑与排斥索隐派和考证派的成果有关。索隐派、考证派和小说派都在红学史上发挥过作用,而它们也应该是未来构筑红学大厦的三块基石,三者之间不应相互排斥,而应相互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与作家们喜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关,香港女性作家特别地关怀她们所熟悉的女性生活。由于香港在中国的独特性,香港女性作家笔下的那些女性人生对我们或许是有启发性的。香港女性作家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面对着女性人生的坎坷和困惑,香港女性作家以艺术的方式仿佛作出这样的回答:使女性成为女强人或把爱情作为商品。但这些没有使他们从生活和情感困境中真正地摆脱出来,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是一个是否能够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家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目前,在全社会普遍关注提高国民素质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刘建勋教授的新著:《作家素质论》。该书在我们国家俗文化泛滥的情况下,率先提出提高作家的文化知识修养、思想意识境界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等自身素质的问题,这不仅填补了文学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现状,以1971—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四十年来的获奖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家所属的不同的国家分布、作家性别比例及和获奖作品风格与主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究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展态势,概括和反思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由此提出对于中国作家要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有更多席位需要完善方面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现状,以1971—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四十年来的获奖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家所属的不同的国家分布、作家性别比例及和获奖作品风格与主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究诺贝尔文学奖的发展态势,概括和反思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剖析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由此提出对于中国作家要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有更多席位需要完善方面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作家的审美思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尚怪奇、尚补史、尚劝戒这三个基本特征。本文分别描述、论析了这三个基本特征的形成和表现,从理论表述与创作倾向体现这两个方面,勾勒出了它们的基本风貌,并由此揭示出一定的中国通俗小说作家审美思想发展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倾向性是文学的一种属性。作家对生活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同时也还是艺术评价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这就必然渗透着作家自身的阶级立场、思想观点、情感好恶、审美理想等。本文在肯定新时期文字倾向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方向和作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诸方面详尽论述,进而强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学突出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武汉作家群体的写作特点,是以“写实”为本,贴近现实,重新感悟现实,于承接中求发展。个体作家各俱态势的写实变异,是“写实”这面光辉旗帜下的不同风格的演绎。  相似文献   

19.
东北作家群是一个伴着炮火烽烟而崛起的小说流派。这个小说流派的作品都追求一种阳刚的、粗犷的美,也就是“力之美”。在东北作家群的一系列作品中,对敌人的深刻揭露,对人民的热情歌颂,显示了生活本身的凄苦、惨烈和悲壮,也体现了作家们崇高愤慨的情怀,这主客观的结合,使作品获得了一种强力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大量的青年作家试图在小说中探索爱情与自由的新关系,这其中存在着不同趋向:一方面,大量作家抒写了为爱情而战的决心,无论是追寻恋爱的自由还是追寻自由的恋爱,总之都是把爱情与自由同构;另一方面,也有些作家开始探讨自由对爱情的破坏,或爱情对自由的束缚。文章阐述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表现出的这几种趋向,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