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人画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是文人创作的画,这些文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同于院体画与风俗画的画家,他们不注重所画物体的外形,只重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就使文人画具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利用各种美学原理,表现他们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画作中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
"画学"与文人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画学”与文人画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文人画现象影响了设立“画学”的目的及“画学”机构设置的一些功能,而作为国家教育机构的“画学”,由于它的权威地位,其选拔宗旨和教育导向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使一大批画家和文人意识到具有文人意气的绘画才是时代的要求,这使文人画的兴盛成为可能,并为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人画是融画诗书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突破了绘画艺术的单一模式 ,呈现的是多种艺术的综合 ,是集众美于一体的艺术。文人画家从一开始就把人、自然放在同一层面观照 ,以追求他们生命感动的全一性和内在性。画诗书印一体化 ,正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的物化、对象化。从这一观点审视 ,文人画的构成不是画诗书印诸形式的简单相加 ,而是哲学、文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画诗书印一体化实属绘画艺术的非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人品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绘画中的人品是文人画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是在儒、道思想影响下 ,在绘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人画家所强调的“人品”糅合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和道家的自由精神 ,融汇了历史上文人雅士的精神品格 ,渗透于绘画艺术的品评鉴赏中。它和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 ,也和文人士大夫这一特定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个人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最为盛行。从几位典型画家的作品分析元代文人画的笔墨特点。文人画中有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元代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这些审美倾向直接促进了文人画寄情写意和品格形态的建立。此后,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公麟既具文人的身份,又兼专业画家的功力,以"刻意处如吴生,潇洒处如王维"的独特面貌,将文人画的涉及范围进一步开拓至人物、鞍马等画科,使之由此前的"宣教"功能,转而具有"赏悦"性质,对文人画的全面推进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人陈师曾认为: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但是,究竟何为文人,他并没有做出清晰的界定。而且,他对文人与士人的复杂关系也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有时将两者简单地混为一谈。本文通过梳理士人与文人的演变、分化与合流的过程认为,正是具有文人属性的士大夫阶层大量地参与绘画创作,才催生出了文人画,并不断地推动文人画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而明清时代是中国文人画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阶段,他的重要性可以大致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中国文人画三大画科中最晚成熟的画科——文人写意花鸟画在元代水墨山水画艺术成就的影响下最终得以形成,徐渭、八大山人的出现把文人画中的"写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在中国文人画史中具有辉煌历...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历来为世人所重,因为它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支,它的产生,开始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一种艺术活动,他们除了要求文人画者具有一定的绘画修养之外,更重品格、文学、书法、金石等修养。他们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通过这些物象表现,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寄情于景,“意余于象外”,赋予景和物的艺术生命,这便是文人画追求的重内在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得意忘象”“不求形似”是文人画重表现的写意风格。其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是文人画追求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选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4.
绘画艺术应该是最能直接表达画家本人及画家自身以外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的一种媒介。不同的人群均会有着不同的社会心态,在创作时,这种心态会自觉的融入到绘画作品之中。文章通过画家所处的地位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来解析院体画与文人绘西为何套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情趣,且进一步完善中国画审美中“画品”即“人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文人与诗妓──诗妓在诗词传播中的作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 ,它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畸形阶层 ,本是因士大夫文人阶层的需要而生 ,因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紧密联系而发展 ,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使得她们在信息传播渠道欠发达的古代社会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诗词传播者的角色。她们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的普及化传播中 ,起到过重要的和独特的作用 ,甚至对中国古代文学样式的流变产生过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自唐代诞生以来,经几代骚人墨客的努力而日趋完善。其倡导者苏轼、文同等一批画家兼诗人,遵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提倡绘画创作中文学渗透融合,提高绘画中的文学性,使诗情画意成为品评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标准。明代中期文人画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山水画更加注重主观情绪的抒发,强调笔墨情趣,要求画家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及生活感受。最具进步意义的创举是画家文彭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明末蜚声画坛的松江派首领董其昌更是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提出了画…  相似文献   

17.
北宋新的士风的形成,各个文人集团的逐步形成,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蜀学、洛学两派对于文道关系的观念之争等因素对文人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北宋绘画思想的重大转变首要表现在苏轼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士人画"说,使文人画思想的重心发生了转向;其次表现在黄休复提出了绘画的"逸品"观,确立了文人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切的变化反映出北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思想发展的新态势,对后代绘画思想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曰写而不曰画,是基于写的抒情性和书法意识,这是文人审美趣味渗透到绘画的表现。写有置物和输心之义,置物即由此器传之彼器,输心即情感的抒发。前者的字义通过引申,有摹画、绘画之义,但摹写易陷于只求形似而遗其神韵气骨的泥淖。自宋代始,因文人参与绘画创作,把画当作性情的摅写之具,渐倾向于情感的抒发。及至元代,画写胸中逸气,以写代画成一时之盛。从置物到输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体现出中国绘画从重在客观的造型艺术到重在主观的抒情艺术的发展变化,也体现出中国绘画的文学化进程,以及文人画家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写字最早称画字,后改画为写,亦出于置物和输心两义,而书画皆曰写,正反映出绘画的书法意识,不仅以书入画,更是对置物和输心的共同追求,尤其是对后者的强调。随着文人画的发展,隶家和逸品越来越受人推崇,发生了由工入写的变化,表明文人画家作画的态度重在情感的抒发而不在于追求绘画的逼真精巧,写逐渐成为划清文人画与院体画界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代表着东方绘画的原始因素,在漫长的绘画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的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由于中国画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与其他画种的区别;因而造型手段和表现方法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其造型主要手段是线条.以线条形式表现的绘画,代表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最坚实的基础,它构成了我国民族绘画风格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没有线就没有中国画.无论描绘什么客观物象,都离不开对线条的运用.因此;历代中国画家都重视对线条的研究.明代邹德中《绘画指蒙》载有“古今十八极,所概括的线描的样式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