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伟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作案、断案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公案小说后来被侦探小说取代,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浒传》在题材方面存在大量的公案故事,客观上,《水浒传》在艺术创作上对前代公案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公案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探索《水浒传》对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这对公案小说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水浒传》对后代小说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会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春旭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66-70
在《水浒传》中的侠客义士身上,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一种反叛与撼动。清代的公案侠义小说中,则是出现了反《水浒》的侠义精神的倾向。本应是游离在统治阶级之外的侠客们被纳入了统治阶层之内,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小说中的侠客义士们忠君色彩大为浓厚,而为民、爱民思想相对淡化。侠客的"义"重于生死的观念被"忠"高于一切的思想所代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是清政府针对时局采取的政策与手段对小说的影响,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侠义公案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本身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3.
钱敏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6):33-35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世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1):160-162
我国古代的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在鸦片战争前后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本文对合流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读者审美心理的转变是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的内在推动力,而清官和侠士在职责上的认同和职能上的互补则是侠义、公案小说合流的现实基础,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则为侠义、公案小说的合流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5.
“侠义”的蜕变及历史定位——谈清代公案侠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嘉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故事模式和道德内涵表明 ,这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具有强烈的中世纪文化性质 ,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有较明显的落差 ,与同时期的以平等、民主为主要精神的西方文化 ,有对比强烈的时代差异性。此时期的侠文化是一种集体的愚味、集体屈服的产物 ,显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危机 ,它所代表的大众文化层面 ,与改革进取的精英文化层面 ,形成了鲜明的对应关系。在救国道路上 ,两者是背道而弛的。 相似文献
6.
张伟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184-187
《水浒传》不是公案小说,也不是公案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却包含了丰富的公案因素。分析其中“公案”的内部构成情况、探析《水浒传》如何融合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以及进一步研究“公案”在《水浒传》中的叙事作用,对于研究话本小说如何过渡到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润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6-12
鸦片战争前后,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描写清官和草泽英雄联手治理国家。反映了广大民众平等观念的增强,和希望振奋国威的爱国情结。本世纪初,侠义公案小说又发生裂变,产生了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对封建政权由依托到鄙弃;由崇尚性理之学到推崇科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武小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0-21,24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鹏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123-126
《金瓶梅》彻底消解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水浒传》等文学佳作由市井弹词到文人写定的近乎道德评判的文化心态模式,而是以冷静、客观、宽容的叙事特质对诸多人物形象的行为举止加以生动、真实、淋漓的表白刻画并最终张扬着意趣悠远的生命韵味。 相似文献
10.
王珏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4):26-30
《水浒传》无意于对宗教有所毁誉眨褒,作者只是借助僧道来写入、写故事,《水浒传》体现了我们民族宗教的儒、释、道相融的特点,中国的庙宇供奉的是人而不是神,《水浒传》把普通的渔民、仆役、工匠等说成是天上的星宿,这种宗教观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湘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71-73
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鬼神因素,满足了文本的叙事需要,契合了特定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达到了娱目悦情的审美功效。小说用以神为戏的叙事态度,来迎合大众的审美娱乐心态;鬼神果报故事,体现抑恶扬善的大众审美价值取向和公案小说特有的伦理教化意义。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鬼神因素表现了特定时代读者(听众)的文化接受心理,宣泄了群体社会成员普遍的情感,给大众提供了一个表现内心愤慨和娱乐情趣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宋山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巨匠蒲松龄倾毕生心血写成的 “孤愤之书”, 其中颇有几篇以案例为题材主体的公案小说佳作, 如脍炙人口的 《胭脂》、《冤狱》、《诗谳》等。评析这些作品思想上的进步倾向和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对于领略古代执法者 “仁爱为本”、“实心为政”的治狱思想, 汲取他们在具体办案中的经验教训, 促进法制文学的昌盛繁茂, 探讨法律文化与社会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 或许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陈西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07-110
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作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水浒传》无论是人物的成长历程、故事的发展轨迹,还是作者灌输在作品中的思想,采用的都是圆形循环式叙述结构,这种结构是深层次民族文化心理在本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成型于20世纪40年代,其作者高罗佩通过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使得该系列小说既有对传统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其的改进与创新。高罗佩通过融合中西方同类型文学的创作模式,让《大唐狄公案》一经出版便广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公案/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深入探讨高罗佩笔下此系列小说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久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36-142
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对《红楼梦》关于封建等级制度罪恶的描写十分熟悉。出于揭露隶卒罪行的需要,他的小说模仿《红楼梦》官场故事,运用对比、悬念、陡转、反讽等方式设置情节;借鉴《红楼梦》以底层姐妹作为反衬人物的方法,突出女性贱民惨遭官吏压迫的悲剧命运;沿用《红楼梦》贾府等级色彩鲜明的环境描写方式,体现官府的显赫地位及其带来的心理压抑。李伯元在借鉴《红楼梦》封建等级制度罪恶描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适应了晚清政治改革的启蒙需要,获得了良好的创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是在宋元话本中水浒故事单行本的基础上,再结合历史,进行集中概括、丰富起来的白话长篇小说。因其内容方面是由多个公案故事联结起来的,所以尽管《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跟公案小说又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在题材方面,《水浒传》整合了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的特点,又在客观上加深了某种题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墨家社会理想对《水浒传》的影响 ,简要分析这种影响何以可能 ,并指出水泊梁山社会理想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18.
龚红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33-35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和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成功地适应了中国百姓的审美趣味,使"粗卤"一词在该小说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修辞和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正义美、率真美.这一风格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英雄传奇和公案侠义小说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9.
王俊良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文学界对《水浒传》的评论甚丰,然而时至今日,对作者的创作思想及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认识仍有很大的分歧。对此,本文从作者的经历、作品的具体内容及作品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它并没有宣扬封建忠君思想,而是一部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0.
龚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6):43-49
《鹿洲公案》,原名《公案偶纪》,是蓝鼎元在狱中回忆记述知潮阳县期间审判的案例,自刊刻以来,颇受各地吏员称许,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清末,有人将《鹿洲公案》改名为《蓝公奇案》,与《包公案》、《施公案》合并为《三公奇案》印行,民国初年亦有书坊以《蓝公奇案》等名称印行。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或以风俗史料视之,或以古代法学材料视之,或以文学视之,各因所需,论述不一。其中尤有学者因为《鹿洲公案》曾以小说之名印行,于是将错就错,将《鹿洲公案》定为文言公案小说,并据以论述。有见及此,笔者乃溯源求本,考述《鹿洲公案》之成书、刊行及名目变异,如何由史入稗,评论学术界对于此书存在错误的文本认知,并参以各种研究论述资料,详加辨述,以厘清《鹿洲公案》的文本性质是史部著作,不应归属为公案小说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