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的世界观是世界的物质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修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实践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属人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实践世界观的社会是自然的历史或自然的社会,实践世界观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应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立足点,认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特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本体;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理解世界,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属人性;以实践的逻辑,把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对立面统一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4.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其思想转变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形成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改造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进一步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调动社会教育的主体力量;为其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提供形象化教育;使理论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完善个体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是一般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化,认识目的向实践目的的转化。该转化表明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在思维方式上变化有三:从趋向客观性到趋向主观性,从趋向解释性到趋向操作性,从趋向真实性到趋向完善性。  相似文献   

6.
原本统一的整体世界,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分化为自在和自为、实然和应然、事实和价值、主观和客观等多重世界.和传统世界观相比,实践思维视域中的世界观正是关于这多重世界如何分化和统一的内容更为丰富、准确的规定和界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观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三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对象世界观的学问。所谓对象世界是指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过的那部分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包含了人的对象化了的本质 ,是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而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为了加深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我刊约请几位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发表一些看法,希望推动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显性的世界观定位取向,法国唯物主义者创造了无神论的自然图景,其历史学家则把社会改革纳入不间断进步的历史过程;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完整系统的世界现,它唯一也是致命的缺点是其基础的精神实质,这与近代世界观发展的科学趋向相悖,它已经彻底完成,但它的不合适宜也达到了顶点;这一内在逻辑预示着彻底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深化,其基础是“物质一实践”或“实践一物质”,即马克思的“哲学—世界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1.
12.
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分化是以人类的出现为标志的,其中内涵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以及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之间等多重维度的分化。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真正动力是劳动实践,也正是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人类一方面使世界不断人化,同时又使自身的目的不断对象化,从而使分化的世界在以实践为媒介的交互作用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生态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现代性危机”,即德性传统失落所造成的意义危机和生态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企图为人类超越工业文明提供了一种自然—人类—社会有机复合的后现代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也是对传统朴素的生态哲学尤其是中华传统道学的辩证回归。与后现代生态哲学相结合的中华道学智慧,可以解决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的信仰问题,指明了以生态哲学之“理”主导下的“后现代理治社会”的文明转型的理想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事求是”原则,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进行历史考证和联系现实历史研究,寻求本来意义上的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本来意义上的真实的“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斯大林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抽象的、片面的、不准确的,用“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术语称谓比较准确全面深刻合适,应拨乱返正,正本清源,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本来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美学前期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其方法是以先验哲学为依托,侧重经验分析方法,将理性和非理性方法统一起来对现今或偏于理性主义(李泽厚)、或偏于非理性主义(潘知常)错误方法都有警示作用。朱光潜后期美学在研习马克思实践美学基础上,提出了美在主客体(不是“观”)的统一,同时他理解的“体”不是“实体”,而是将“体”消溶于历史之中,甚至把美学和美学史视为同一的,这和现在实践或新实践的美学观点都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得到大学生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它在服务农村、农民方面和在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支持与保障系统会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信用理论及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信用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形成了丰富而比较完整的信用理论.马克思信用理论对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心铭 《中华魂》2012,(9):18-2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中国共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世界观对马克思主义既继承又创新,邓小平理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等价值论问题上,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青年毛泽东在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从一个唯心主义者,发展成一个心物二元论者,最后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下定走"俄式革命"道路的决心,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文章着重探究毛泽东早期由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变的历史轨迹和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