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煜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享有"词帝"的美誉,是与他所生长的环境培养出深厚的文学功底、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率真的性情息息相关的。就词学审美来说,主要是因为他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手法来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可以说率真的性情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成就李煜千古词帝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文学评论者 ,都肯定李煜以《虞美人》为代表的后期词 ,而表现出对他前期词评价不公允的倾向。这就需要对词的产生及本色作些探讨。词本是花间樽前之物 ,艳科乃为其本色 ,文士作词是为了娱宾遣兴的 ,因而内容必然“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李煜前期词的内容可分为描写宫庭歌舞宴乐、男女恋情、隐逸远祸、追思怀旧和离愁别恨五个方面。这些词真实抒写了他各个方面的生活情状 ,是他各种情感的深刻写照。他的词出自《花间》 ,又高于《花间》。他的前期词与后期词一致 ,为词史演进与宋词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煜、李清照 ,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 ,人称“词家二李”。他们生活的年代相错不过百年 ,又都经历了由幸福到不幸的过程 ,相似的生活经历影响了其词的创作风格。就“二李”的生活背景、生平经历、作品创作加以比较 ,重点阐述了其词作风格的真实性、创造性、艺术性 ,即“真”、“新”、“美”  相似文献   

4.
李煜新论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文学奇才。他不善治国,却精于治词。李煜在治国上、政治上是个失败者。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但在政治方面对李煜的评价也应该中肯,特别是对李煜生活奢侈程度和为人的评价上,应该结合当时南唐的经济基础进行评述。在词作方面,季煜的词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他的词作具有“真性情”、“真境界”,因此深得后人喜爱,对后人影响较大,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煜词梦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词仅有30余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梦的意象在其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身为帝王却生在词林的李后主由于有着独特的身世、遭遇与生平变故,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情感。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李煜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李煜词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李煜是五代杰出的词人,他词作极富,现仅存词四十余首。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词作冲破“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间派镂金错采、蓄意雕琢、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开一代词风,使词取得了与诗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地位。 对于李煜的词,许多人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李煜词“神秀”,并且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篇,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王国维高度地评价了李煜后期词。王国维以后,人们对李煜词多有评议,对李煜后期词的评价多采用王国维的说法,而对李煜前期词则贬非者  相似文献   

7.
简论李煜词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他用优美、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他身处不同的环境,词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的美;李煜的词在真实、沉郁的情境中,他的肺腑之心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曹植与李煜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前后长达700余年),但生活经历和创作的共同之处很多,尤其是后期生活所投射出来的创作才情,铸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文学成就,奠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正是曹植与李煜后期的文学创作的共同特性,提供了诗史、词史在演进过程中由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在五代十国诸雄割据的动乱时代,他既无并吞天下的雄图大略,也无继承父祖基业的守成之才,终至亡国被俘,客死他乡。李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对书法、绘画、音律、诗文等均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感情真挚细腻,风格委婉伤感,语言清新自然,在题材与意境上均突破了传统"艳词"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李煜词的出现扭转了晚唐五代“花间派”无病呻吟、雕章镂句的形式主义词风,为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词史上,李煜词具有上承晚唐、下开两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学风思想是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对五四时期东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华民族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毛泽东的影响分析,较深刻地揭示了毛泽东学风思想从形成到成熟的传统文化背景、社会思想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复杂社会矛盾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归宿的精神世界。但历来评价李煜词的悲剧意识,都着眼于李煜国破家亡的身世去探讨。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李煜词作的细致分析,探讨了李煜词中所表现的怀疑意识、死亡意识和忏悔意识。从而指出李煜词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宗教感。这不仅表现在李煜皈依佛教的虔诚,更主要地是体现了词人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是一种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文学与人生态度。正是基于这种文学与人生态度,才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煜的词作随其生活境遇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姿采,在特定的环境里,往往能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他的词完全是他人格、性情、胸襟、学问的流露和表现。  相似文献   

13.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学者对于李煜的生平及词的研究既全面又深入,并出现了一些较大的争论,争论的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版本及生世考辨;词作思想内容之辨析;词艺品评及创作比较、创作分期的讨论;艺术成就及词史地位。对于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再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李煜生平及作品,也能对于围绕该课题的学术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观瞻。  相似文献   

14.
词发展到宋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盛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宋代社会环境的影响、词体本身的发展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推动等,从而形成了词独盛于宋的情形,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华绝代,光耀千秋。其对中国词坛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之前的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离愁别恨的狭窄境地中得到提升,加进了国恨家仇的内容。但这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无心插柳。他只不过用词记录了他的生活轨迹,却在无意之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相似文献   

16.
李煜继位时国家局势已岌岌可危,但他的词作中直接谈论国家局势的词并不多,其前期词中尤为如此。李煜词的避世倾向和他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国事衰微与个性悲剧对他的词作内容、情感、风格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他的词作突破了"花间派"的藩离,开创了词史上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李煜词简论     
<正> 长期以来,文学史家对李煜词的评论,存在着一些片面性:或因人废文,认为一个亡国之君,无雄才大略,不知民生疾苦,生活奢侈,其词作多反映糜烂的生活,抒写其个人的悲痛,无价值可言;或认为李煜之词意境不高,格调低沉,给人消极影响,无积极的社会价值,或认为李煜的词应当肯定,但未作细致分析,一鳞半瓜,语焉而不详。凡此等等,都由于对李煜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不能答出一个科学和客观的结论。如何给以正确的评价,是我国文学史研究中一项责无旁贷的任  相似文献   

18.
李煜是南唐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词人。由于他身经亡国之痛,身分和环境起了急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前后期的词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前期的词多为描写宫廷享乐的艳情之作,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可谓代表作。后期的词几乎全是写囚居中“日夕以泪洗面”的深悲巨痛,如《虞美人》(春光秋月何时了)、  相似文献   

19.
南唐亡国之君李煜,作为皇帝,是极不成功的,然而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在词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古典文学作品中,哀伤最能刺心的,莫过于李煜后期的词作。他毫无理性的节制,完全放纵自我的感情,一味沉溺于彻骨的哀伤,获得了痛苦的快感和高贵的美感。本文拟对他后期词的主题、词风诸方面作粗浅探讨。 一、主题、季节、时间 兹以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可确定为李煜后期所作的十几首词为标本,探讨李煜后期词的主题。请先看几首词。  相似文献   

20.
李煜是晚唐五代"以诗入词"运用得最多、最好的词人,其点化前人诗句,每每能别出心裁,真正地为己所用。李煜"以诗入词"的手法多样,大致可以分为"新瓶装旧酒"法"夺胎换骨"法和翻案法。降宋前,其"点化之笔"往往因袭源语诗意,于细微处加以规模,情感内容上未脱"小家子气",境界不够宏大。降宋后,李煜将故国之思与人生之慨融入词中,其点化往往突破源语的束缚,情感与思想都有较大的开拓。可以说,李煜的"以诗入词",归根结底是指向"情"的,即本于内心的真情实感。李煜点化之笔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的词是诉衷的心曲,是生命的歌咏,是人类共同情感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