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作者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其小说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选择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简单是因为小说只涉及了一个主题——爱情与婚姻;复杂是因为小说围绕着这个简单的主题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本文旨在在赏析《傲慢与偏见》作品的同时,结合简·奥斯丁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分析简·奥斯丁所持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通过班纳特的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面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问题.其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描写了四桩不同的婚姻,表达了奥斯丁对婚姻意度的不同看法,彰显出其理想的婚姻观,反映出其强烈的女性意识,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国18世纪著名的婚恋题材小说家,简·奥斯丁以极为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同时代年轻女性的社会认知困境。在简·奥斯丁笔下,从《傲慢与偏见》到《诺桑觉寺》再到《劝导》,几乎所有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抉择时都会受到来自各方善意或恶意的劝导。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更是直指这一现象,并以戏剧性的结局回应了关于是否应该听从他人对婚姻大事的劝导这一问题。从心智理论视角对该小说人物的心智关系进行剖析,可以发现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劝导"情节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意义。可以说,"劝导"既是简·奥斯丁情感生涯的关键词也是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的一个重要"母题"。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四桩婚姻关系的发展变化,而误解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被深刻地展现出来。本文将从小说中四桩婚姻类型中存在的误解进行具体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简.奥斯丁是如何表现婚姻历程中的误解及要表达的婚姻内涵。  相似文献   

6.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相比较简.奥斯丁其它五部作品而言具有明显的三大新特色:第一次以基督教的道德标准严厉地惩罚了不遵守婚姻道德的人;第一次完全让金钱决定婚姻的成败;第一次让一位非传统性的女主人公以成功的女主人公姿态步入幸福婚姻殿堂。《诺桑觉寺》也因而被评论家称为奥斯丁最特别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对婚姻知之甚少并且缺少机会,她们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确保经济地位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斯丁婚姻观的分析,揭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婚姻在社会中只是一种阶级融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作为女性文学的先驱,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将备受冷落和歧视的女性带入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奥斯丁在男权文化传统下努力构建起女性文学的王国,从而走出了以男权思想为中心的男权传统的樊篱,表达出明确的女性意识、前卫的婚姻观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文学史上,奥斯丁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被誉为“无与伦比的简·奥斯丁”,她在其艺术的“二寸象牙”上所精雕细琢的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中的瑰宝。本文通过对奥斯丁作品的分析,深入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婚姻观的发展变化,指出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将简·奥斯丁与19世纪英国文坛的其他女性作家,如夏洛特·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的婚姻观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在文学史上一向以理性著称,但其灰姑娘情结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种对婚姻的理想主义的流露.另一方面,奥斯丁对婚恋主题的处理并非仅仅局限于美好的理想主义,其中也包括着理性的因素,因此奥斯丁的灰姑娘故事又不同于传统童话故事或白日梦,它们其实是理想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体.本文试从灰姑娘故事的结构模式、人物的择偶心理、并结合女作家的生活经历对奥斯丁精神世界中的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虽然张爱玲和简·奥斯丁是分属中西两个不同国度的著名女作家,并且生活的时代也不同,但是她们的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却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就这也相似之处展开论述,挖掘出简·奥斯丁与张爱玲的共通点,以便读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赏析或评价简·奥斯丁与张爱玲本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她用精湛的语言、变化多姿的描写以及对人性的透彻理解和理性的嘲讽,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彭伯里庄园和尼日斐庄园里的各种人物的婚姻关系。奥斯丁用戏剧化的手法和反讽的语调向人们揭示了资产阶级婚姻的"经济学"原理—金钱交易和利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她用精湛的语言、变化多姿的描写以及对人性的透彻理解和理性的嘲讽,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彭伯里庄园和尼日斐庄园里的各种人物的婚姻关系.奥斯丁用戏剧化的手法和反讽的语调向人们揭示了资产阶级婚姻的"经济学"原理--金钱交易和利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她一生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均以女主人公的婚恋为主题,以她们进入婚姻殿堂为结局.文章认为看似浪漫的故事却掩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女性受教育问题、就业问题、人口问题等.而中产阶级女性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进而反映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运用讽刺手法将小说主题——资产阶级的婚姻观,即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主要目地的婚姻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金钱并重。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向读者讲述了几对男女青年的婚姻,利用小说中各位男女主人公的表述,作者借机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只重视金钱、财产的婚姻最终结局一定是不幸福的,但是结婚完全不考虑金钱和财产也是脱离现实生活、盲目不可取的;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要涉足婚姻的殿堂,因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无幸福可言,完美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故此她突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金钱并重。这种婚姻观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中有四种不同的婚姻类型:柯林斯牧师与夏绿蒂的功利婚姻、韦翰与丽迪雅的情欲婚姻、吉英与彬格莱的理想婚姻、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完美婚姻。通过这行行色色的婚姻,可以让我们了解作者简.奥斯丁那个时代英国人民鲜活动人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粗浅地赏析了简·奥斯丁作品 ,作者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布局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几方面展示了其在思想和艺术性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丁作为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世纪晨星",不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模式,而且领军现实主义小说的勃然兴起。她的作品虽然总是围绕着中产阶级三、四户人家的生活和思想,但时代赋予创作者的使命仍然在她的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社会剧变给人们心理和信仰带来的强烈冲击正以讽刺幽默的笔法无比真实而细致的展现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国典型的社会问题就是女性问题,特别是她们的婚姻问题,婚姻是女性价值的一种体现。这个时期的文学潮流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导,批判现实主义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负面影响。这个时期最具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除了狄更斯.同时还出现了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恋爱和婚姻的理解和看法。最主要的两位女性作家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这两部经典巨著都是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了现存社会的不公平、腐败和痛苦,以此来讽刺资产阶级丑恶的一面。本文旨在通过《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这两位作家婚姻观的相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