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荀子》一书中有“法先王”、“法后王”两种主张,有时,竟是两种说法一简并出.单从字面上看,这无疑是一种矛盾.加之荀子“后王”的确指,他又不曾明确说出,弄得后来读《荀》者莫衷一是.杨倞认为,“后王,当今之王”、“近时之王也”.清代刘台拱、王念孙不同意杨倞的看法,认为后王当指文、武.刘师培又另有主张,认为:  相似文献   

2.
“法先王”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极大,这与周代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其主要表现有:周代“神祖二元”的宗教观与祖先崇拜的空前强化;周代农业的强势主导地位与长期定居生活模式的促进作用;周代宗法制度的特殊影响;周代前期统治的成功以及周代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荀子既法先王,又法后王,此一问题学界已有深入的研究,本文即试图在梳理此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意识概念,以期阐发荀子先王、后王之说所可能蕴含的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荀子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法不同等言说所包含的可能解释,认为先王、后王之争的本质乃在于如何保存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思想上,孟子的理论特色突出体现在追求"善"、"和"以及重视反省内求、重视创新上.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知道,孟子的学习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一方面存在着超时代的积极因素,对我国后世民众的道德品质的铸造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起着深远的影响,对现代学习理论体系的研究也起着极大的渊源作用;另一方面又因其过于强调道德修养而存在着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冲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注重取和舍,吸取其思想中蕴含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汉人赵歧《孟子题辞》说,《孟子》其书“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刘勰称赞,“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文心雕龙·诸子》)宋代苏询更说,“孟子之文,语约而义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清代包世臣竟推崇为,“孟、荀,文之祖也。”(《与杨季子论文书》)吴德旋则称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孟子的“浩然之气”似有定论:儒家学说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这种气一定是伦理之气;再进一步说,孟子把人的内在伦理要求外化、放射为天地之本体,从而认为伦理道德是天地自然的本性,“浩然之气”也不过是这种充满天地之间的伦理之气。但我们认为这只是其表层...  相似文献   

7.
宋志坚 《社区》2011,(2):9-9
时评这个称谓的出现,似乎是现当代的事。说“孟子的时评”或许有些离谱,他毕竟已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了。读读《孟子》,却不得不承认,他简直就是一个时评家,他评说的虽然是那个时代的时政,  相似文献   

8.
孟子政治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学术界常常就孟子思想而论孟子,很少从其历史地位的变迁,后人的评价,对历史的影响诸方面展开全面的探讨.这是孟子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笔者试通过对孟子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孟子思想对后世积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深入探讨孟子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法先王是中国传统社会权威治道范式。它向往三代的王道理想,崇尚血缘伦理的王权秩序,尊经崇古而又面向现实。法先王以对逝去的历史的理想化诉求为核心构建治道范式,以确立哲学境界层面上的社会理想来表征自己的范式效应,以超越性的意义整合显现其独特价值,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五伦”说,继承了前人的观念,进而把它凝固成一个稳固的系统理论。“五伦”说概括了孟子对如何处理亲缘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的看法,其观点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但同时这一观点又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子首次明确提出了"仁熟"的观念."仁熟"在孟子思想中具有逼显出个人的道德自觉心的重要意义,"仁"具备先天内在性、生发性与涵摄诸德的特点,"熟"则集过程与过程于一身."仁熟"是一个先确立信心与志向,然后保持精神的"专一"与"恒一"不断涵养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历史早期的祖先崇拜入手,分析了儒家如何利用传说时代的英雄神话构建了"先王世界"这样一个信仰的彼岸世界,并加以历史化.儒家以伦理为桥梁沟通了作为彼岸世界的"先王世界,,与此岸现实世界的关系,使"先王世界"在现实世界有了实践的意义.这一实践意义,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在起源上表现为以礼教、德治为特色的人治.  相似文献   

13.
孟子自诩:“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①看来很有一些神秘主义的味道。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建立在他的唯心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在孟子的心目中,有一个能主宰社会和人生的天,他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②“五百年必有王者兴。”③而这一切的最终的动因则是“天”:  相似文献   

14.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中期便已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我们从《荀子》一书中就可窥见一斑。而“仁政”思想,则又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之所在。如何分析、评价“仁政”思想的性质、地位,这不仅对于如何评价孟子其人,而且对于加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  相似文献   

15.
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理论,今人多评为“切合实际的”、“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评论作品的“创造性见解”。少数学者虽有异议,但似乎并未引起什么反响。无可否认,“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理论,确曾对中国《诗经》学史和古典文论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唯其如此,评价就更应审慎和恰如共分。我认为,上述评价不无拔高之嫌,原国在于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论内涵的理解,与孟子本意有所偏颇。现提出就正干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6.
阙疑作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之一,王国维曾作过如下总结:“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独于小学则许叔重(许慎)一用之,苟勖辈再用之,杨南仲三用之。近时吴中丞(吴大微)又用之。今日小学家如罗叔言(罗振玉)参事考甲骨文字别撰《殷虚文字待问篇》一卷,亦用此法。”(《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872页)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我国古代人民和思想家们,以其高度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使我们感到自豪,且为举世所仰慕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目前,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学术界兴起了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而要研究我国传统文化,被称为是中国古老文化象征的孔子以及后继者孟子的自重自强精神,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孔子和孟子的自重自强精神,既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也体现在他们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发展过程中,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人生哲学,在他自己创立的仁政说、性善论、天人合一观和心性修养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养浩然之气”说,是关于培养理想人格的卓越理论,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追求人格高尚完善的民族文化心态和塑造坚贞不屈的民族心理性格,即对于培养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仍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性善”论一向被作为地主阶级的唯心主义先验人性论而加以批判和否定,导致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对此再不敢问津。当然,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唯物的。但是孟子的“性善”论作为他对于人类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时期人的本质的认识有无正确之处?这种认识对于人的本质的深化发展与人对自身本质认识也随之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过程有无贡献?在地主阶级和唯心主义的先验道德论的形式中,是否包含有合理的内核?这方面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