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豪放雄伟,景观丰富,是中华民族美学理想的一方载体。庐山有着中国山水美学发展的清晰足迹,它还是以艺术美深化自然美的典型。庐山把中外美学思想和谐融于一体,因而打破了庐山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的单纯性,使它在中国美学领域里,有其独特而深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庐山不仅是一座地理概念的大山,它也高在典籍中,高在中国历史上。历史的庐山,政治的庐山,宗教的庐山,文学的庐山,建筑的庐山,名人的庐山,在岁月的沧桑里依然光彩照人。那曾经烛照过几千年时光隧道的庐山也依然在湿润朦胧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年的苏轼,曾经为“不识庐山真面目”作出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今天,一个从小居住在庐山脚下、一如庐山的婉约  相似文献   

3.
庐山作为千古名山,它的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文化内涵似可用12个字概括:畅融三家,并蓄中西,蕴涵政治。从东汉起,儒、释、道相继进入庐山,互争雄长,竞相发展。近代以前,庐山中西文化并蓄集中于佛学领域,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染指庐山,出现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庐山与政治发生关系,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庐山将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九江庐山脚下的“岳氏名园”进行考证,指出它就是岳飞在庐山的家园遗址,与史书所载“岳家市”吻合。  相似文献   

5.
九江行     
藏佳 《山西老年》2011,(9):36-36
印象里,九江似乎只是与庐山有关。但去了九江方才知道,九江绝不仅仅只有庐山,那一条临注的长街,陈列着令人感慨万千的千年惆怅,百代风流。  相似文献   

6.
庐山东林寺由于慧远主持之力,在西域求法和佛经翻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时重要的佛经翻译中心之一。庐山经录不仅是当时佛教翻译的记录,还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文献。庐山经录开创了断代经录的先河,在我国佛教史和目录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要知道,微软认证是张国际认可的证书。不论我将来是在国内工作或是在国外发展,它始终是一张通行证、一张保证书。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文化的意蕴来讲 ,庐山的内涵是极其丰厚的 :其一 ,代表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 ,都在庐山找到了它蕴育的土壤 ,都在这里并行不悖地繁衍 ;其二 ,吸收了儒、释、道三家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宋明理学 ,也在这里传播并发展。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其他任何一块类似庐山大小的地域 ,都没有包容这么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毛主席曾经在《登庐山》中写过这样两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的桃花源是什么地方?这里的陶令又是谁?  相似文献   

10.
庐山游记     
早闻庐山风景秀丽,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庐山,地处九江市南鄱阳湖畔。千百年来,庐山以其苍劲挺拔的雄姿和神奇的魅力闻名中外,素有千古名山的美誉。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大汉阳峰高达1474米。宋代文豪苏东坡早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正是庐山地貌的显著特征。奇特的地貌再加上丰沛的雨量,促成了庐山云雾缭绕、气候宜人的特征,使庐山有了凉岛、避暑胜地的美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庐山的灵气吸引了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在此建院,数不清的文化遗迹使庐山成了集政治、文化、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千古名…  相似文献   

11.
朋友,你一定知道珠穆朗玛峰、峨眉山、黄山、庐山、普陀山、九华山,一定知道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一定知道神农架、钱塘潮、元谋猿人,知道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区、撒哈拉大漠、死海、耶路撒冷、马里亚纳海沟、玛雅文明遗址,以及早已消逝了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大西洲的沉没……但未必知道,这一切都与它紧密相连:北纬30度!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极其执著的,但一些重大的秘密仍未得到诠解,而有些大秘密的细枝末节已困惑了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100多年前,我们对"大陆漂移说"尚一无所知,而"黑洞说"的提出也仅  相似文献   

12.
贺伟 《老友》2012,(12):32-33
2012年7月3日,"牯岭美国学校校友会"举办的第二期中国文化学习班在庐山开班。20多岁的学员乔治对庐山特别有感情,他的祖母是中国人,在庐山出生、长大,和他祖父在庐山相恋。乔治的祖父杰姆先生与我是朋友,2007年9月去世。去世前他从美国给我寄来一盒磁带,磁带中录的是  相似文献   

13.
青山 《百姓生活》2008,(10):62-64
有"第二庐山"之称的九宫山,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通山县境内,横亘于湘鄂赣三省边缘的幕阜山中段。它西连衡岳,东接匡庐,连绵百里,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比庐山的大汉阳峰高出  相似文献   

14.
江青爱摄影,这是众所周知的。她萌发摄影的念头,起始于1959年和1961年两次上庐山。由于庐山风景秀美,她很快陶醉其中。在毛主席身边摄影师的指导下,她拍摄了庐山仙人洞的照片。尔后毛主席为照片写了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主席的题诗使得她的形象和这一瞬间一同光彩起来。一次偶然的成功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兴趣和追求。从庐山回来后,江青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东晋以来,庐山逐渐成为文化昌盛之地。六朝庐山诗至今保存有20余首,这些诗歌的主题是佛学、神仙、隐逸三方面。慧远等人的庐山诗阐发了佛理的感悟,已有出色的山水景物描写;湛方生、鲍照等人的庐山诗有着神仙色彩,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陶渊明的诗歌展现了隐者的愉悦。六朝时期庐山主要是遁世诗风,又受到玄学影响。诗人们也刻意营造庐山与世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沿江西武宁县杨洲乡西南行进20余里,便可深入到九岭山腹地。在这里,峰峦叠翠,飞壑流泉。其中,有一主峰叫横岩,海拔1704米,它就是赣北第一高峰,素有"小庐山"之称的神雾山。世人皆知,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庐山秀;然  相似文献   

17.
朱熹深爱庐山,他写的庐山诗有80多首,或写庐山风貌,或咏庐山人文,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对研究庐山山水文化及书院文化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两部前后有继承关系的影片为蓝本,分析了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庐山恋》反映的爱情价值观对比:对于1980年版《庐山恋》大家褒大于贬,《庐山恋2010》大家贬大于褒。第二,新旧《庐山恋》反映的权力对爱情造成的影响:1980年版《庐山恋》是政治绑架了爱情,《庐山恋2010》则是物质诱惑了爱情。通过讨论影视旅游中的爱情主题,认为爱情主题需要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庐山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37年 2月开始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谈判代表团 ,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四地 ,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了五次谈判 ,历时达七个月之久。其中 ,在庐山同蒋介石进行了两次非同寻常的谈判。关于五次谈判的情况 ,中共党史文献和有关文史资料均有记载。但对庐山谈判的详情 ,特别是庐山两次谈判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介绍得不够翔实 ,有些资料就某一事件或情节的表述也不完全一致。笔者在庐山工作多年 ,对这段历史颇感兴趣 ,先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还直接参与了庐山周恩来陈列室…  相似文献   

20.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两次游庐山,一是三十六岁时经鄱阳湖至南康军游庐山南,二是五十八岁时过江州游庐山东林寺.两游庐山,创作诗歌近20首,为庐山文化在两宋时期的鼎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