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我国继承法理论对熊毅武遗赠案进行剖析 ,认为公民可以立遗嘱依法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 (死后成为遗产 ) ;遗嘱处分了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财产的部分无效 ;遗嘱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应继份额的部分无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多将"同意"定性为合同承诺或信息权益处分行为,产生了各种实践困局。信息处理者对个人享有事实上的私权力,"同意"这一法律行为定性与意思自治精神发生背离。从制度逻辑看,"同意"实现的是合作性组织秩序,个人没有设权意愿也不设定权利义务规则,与合同权益变动规律有罅隙;从法律技术看,个人信息人格价值不得处分,财产价值处分权不由个人享有,"同意"不构成处分性的抽象法律行为。"同意"是准法律行为,行为意思与表示意思保护个人"同意"自主性及其对"同意"法律意义的认识,效果法定是对权力失衡的纠偏,避免了主体客体化。作为正当基础,"同意"是信息处理加入权的行使,法定效果是处理者既获得了限制个人信息人格价值和生产保有个人信息财产价值的双重正当性,又产生了法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动态"同意",是对信息处理决策权和退出权的行使。"同意"这一准法律行为定性,使个人信息保护的公法性强制规范与私法性自由规范形成链接,在定纷止争的基础上,给个人提供更加完整的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子女财产权是亲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相比较,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不足。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议完善我国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立法,明确规定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范围和父母财产亲权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以便使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遗产意识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只有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子女的权利,才能尽量避免遗产纠纷的发生,也能在纠纷发生时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遗产意识包括财产意识、遗嘱意识、执行意识、维权意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经营权形式的法定化有赖于理论归类,理论归类是对经营权形式系统化的必要抽象,其实质是出于某种社会需要,依据一定的划分标准,对不同形式的经营权给予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对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实证。第一,依据经营权的权源,可以将其划分为法定经营权和约定经营权。法定经营权是指民事主体直接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经营权,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都不得对其加以限制或扩大。我国企业法第2条规定国有企业享有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并以该部分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权利,就具有法定的性质。约定经营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据合同或契约所享有的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之一部或全部的权利。约定经营权的权利范围受当事人意志的约束。区分法定经营权与约定经营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从权源的角度认识经营权的性质,有助于纠正现实生活中的越权现象。如企业法规定法定经营权的  相似文献   

6.
完善诉讼制度 加强人权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完善诉讼制度、强化人权保护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正,通过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定罪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其有罪以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法律上确定其已构成犯罪,废除了免予起诉,确定了未经人民法院审判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制度;通过明确辩护人的资格及限制条件,将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的时间提前,赋于辩护人较为充分的诉讼权利,健全了辩护制度;通过适当降低逮捕的条件,调整拘留的主体、对象和条件,完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有关内容,废除了收容审查,完善了强制措施制度;通过赋予被害人申请回避和委托代理人的权利,控告、起诉、申请抗诉等权利,拒绝权,被告知权、财产返还请求权,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加强了对被害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包括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集体人仅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个人人权包括生存权、平等权、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与自由.其中平等权包括法律上的平等,民族和种族平等、男女平等.法律上的平等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得受到任何侵犯和歧视.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应依法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及改革的目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国有资产运营的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方法,都是适应一定的产权制度而产生出来的。所谓产权,即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以及  相似文献   

9.
赵刘洋 《天府新论》2017,(3):93-105
中国的婚姻法和离婚法律实践不同于西方既有理论的描述,其一方面遵循“个人主义”逻辑:保护个人私有财产权利,确认个人婚前财产的合法性,尊重夫妻双方的离婚及财产分割意愿,举证责任亦由当事人承担;另一方面, 也遵循“家庭主义”逻辑:法律判决考虑保护弱者、照顾子女、赡养老人,调解仍然被广泛使用,是否在婚姻存续期内购买房屋仍是判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因素之一,并且,离婚诉讼当事人在家庭正义观念方面具有一致性。从离婚法律实践来看,中国的家庭伦理在变化中仍然延续。  相似文献   

10.
共有人死亡后,共有财产的部分份额或者全部共有财产的权利归属处于待定状态.共有人死亡后存在有继承人和无继承人两种情形,具有不同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共同遗嘱、无人继承财产收归国有的例外等问题,建议进行相应确认和规范,主要包括确认共同遗嘱,建立遗产管理人制度、确立遗产清算程序和确认无人继承的共有财产份额归属其他共有人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西方国家民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从民法的角度讲,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民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作为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这就使民法具有权利法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重视民法则权利观念勃兴,贬低民法则权利观念淡薄。法国在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  相似文献   

12.
刘鹏 《云梦学刊》2012,33(3):57-59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12世纪的西欧开始形成孕育自然权利话语的语境。结果,在教会法学者对《教会法汇编》所作的注释之中,iusnaturale一词开始具有个人的一种官能、能力、权、人身、婚姻和同意四种自然权利。它们充分证明:至迟到12世纪,自然权利话语已经出现。力或自由行动的范围等含义;与此同时,世俗的法律文件也涉及或提出了自然权利问题,《大宪章》就集中提出了财产  相似文献   

13.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者对其财产依法享有的独立支配权。按(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般民法理论认为:(互)所有权是自物权、主物权,又是唯一的完全的物权;(2)所有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是一种对世权、绝对权;(3)所有权的客体是物或财产,而不包括智力成果、权利(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  相似文献   

14.
治安处罚是公安机关依法惩戒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个人和组织的行政制裁行为。但治安处罚权的行使,不得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相对人权利予以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指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公民个人或家庭成员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称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其他经济实体相比较,它具有下列特征:1、个体工商户对其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个体工商户是私人投资其经营的生产资料,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表明个体工商户属于小私有制的经济性质,因而区别于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等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尽管性质有所不同,根据一九八一年《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营户的正当经营、合法收益和资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理想代言人的洛克顺应历史、启示未来 ,他的政治理论承中世纪自然法传统 ,以明智理性的态度、朴实简明的语言捍卫了个人权利与自由 ,他的体系也蕴涵了自由主义的政治逻辑并一直影响到当今学人。探析洛克的政治逻辑对于从应然视角揭示人性、政治与制度的互动关系 ,也许不无借鉴意义。一洛克首先预设“政治权力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 ,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 ,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害的权利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公共福利。”1 他认为要正确理解政治权力并追溯其起源…  相似文献   

17.
赵新潮 《河北学刊》2023,(4):202-210
企业数据权利的法律保护与侵权救济是企业数据权利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企业数据权利的法律保护路径具有多元性特征,既要依赖《民法典》获取保护,也要适时制定专门的单行立法,还应将民事特别条例作为数据财产立法的重要补充。企业数据权利的侵权救济是对企业数据权利构建的延续和完善,侵权救济规则设计的得当与否决定着权利的设置能否充分发挥其保护企业数据财产的作用。在企业数据权利能够依法确立的情况下,对于企业之间的数据纠纷,不可再单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进行裁判,而应参照一般财产权保护路径,为企业数据权利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权利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旭勇 《浙江社会科学》2012,(5):51-59,64,156
村民是否有资格对村委会的集体财产处分行为提起诉讼,是当下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急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在实证法没有明文规定的背景下,法院都把集体财产处分纠纷作为民事案件处理,但对村民的原告资格问题却给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回答。而且,不管法院是肯定还是否定村民的原告资格,都分别隐含了把集体财产等同于村民共有财产,或者把"村"定性为私法人的理论错误,充分暴露了村民原告资格在民事诉讼制度框架下的解释困境。实际上,对依据法律和政府行为设立并承担大量公共管理职能的"村",我们只有把它定性为大陆法国家行政法上的公法人才是准确的。一旦恢复"村"的公法人面貌和地位,把村委会处分集体财产纠纷纳入行政诉讼,集体财产的均等分配性特征使村民个人和集体财产之间构成"法律上利害关系",每个村民对集体财产处分行为就都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9.
亲权是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实施的以教养和保护为目的权利。我国立法没有使用这一概念,但却有相应内容的规定。基于亲权的性质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我国应建立亲权制度。在内容上增加对未成年子女身份行为或身上事项之代理权和同意权、住所决定权、惩戒权、对未成年子女特有财产和非特有财产管理权,同时对立法已有的养教化权和其他一些原则性规定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务中,对于父母将未成年子女不动产出卖之行为效力的认定问题,法官基于对"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之规定的理解不同,有不同的判决.对于"为维护未成年人利益"的判断,应检讨实务中适用之标准,对该规定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明确将其限于为维护未成年子女人格健全发展所需,以符合必要性原则.父母非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而将其不动产出卖之行为应定性为有权代理,并将《民法典》第35条第1款有关"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之规定的性质识别为"效力性强制规范",违反效力性规定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以实现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