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朦胧派”诗歌创作阵营中的重要一员,舒婷的出现犹如一缕清新的春风,开启了新时期女性诗歌创作的先声。她的创作,第一次将柔婉而饱含着深情的女性笔触伸入到沙化已久的诗歌领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全面而深刻地构建出了作为“自然形象”的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本文结合文本的分析,阐释舒婷诗歌女性意识的内质及其对现代女性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褚斐青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将和当代诗坛的代表人物,舒婷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抒写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呼唤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对新时期的女性自我价值进行了重新探索和构建,在中国现当代诗坛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独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3.
方忠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1):25-29
海外华文力作《青山不老》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爱情叙述模式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女性形象;大胆表现了女性情爱心理和性意识;对传统意识的背叛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在文化意蕴的凸显方面,作者以一种欣赏的、近乎崇拜的心理来描绘尼泊尔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这使文本少了观光客猎艳的轻佻,多了几分文化参与的执着和沉重。 相似文献
4.
周瓒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2):5-12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女性诗歌”的评论一直夹带着某种男性目光的审视力量,其中包含着对女性从事诗歌写作能力的蔑视、诗歌的评价标准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以及以批评实践对“女性意识”的巧取豪夺式改写。我们应该通过对19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和相关的批评话语梳理,回到当时语境中的女性诗歌那里,重新阐释其所蕴涵的女性书写特征的复杂性,譬如对女性性别身份的真实体认,对女性经验的深切开掘以及对于女性书写风格的自觉探索和诗歌文体的实验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新蕊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0-15
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女性作品,这些独具特色的女性口诵文学作品有着浓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女性文化特征。从当下的观念审视云南山地农耕时代的女性意识,将为理解女性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其未来指向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郑艳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3)
女性不仅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热爱,中国古典诗歌美学还渗透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其心理机制:文人士大夫的恋女情结;诗教理论:“温柔敦厚”的诗教、审美主客体的女性色彩;外在表现:阴柔之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深受道禅影响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与舒婷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作家,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心理、体验出发,以自觉的爱情理念、浓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女性精神和独特的女性视角,突破并超越了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并进而展现了女性文学的发展和流变,成为女性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相似文献
8.
赵玫"盛唐女性系列"的人物关系的书写走向中表现出独特的女性意识,在文化层面上意味着某种突破某种超越. 相似文献
9.
陈祖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49-52
舒婷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不仅标志着“人”的复归和“女性”的觉醒 ,同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她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女性书写 ,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发端 相似文献
10.
高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63-65
相应于生活历程的转变,毕淑敏的创作也越来越注重对女性生活的表现和对女性生命状态、生存方式及生命过程的思考,同时其女性化叙事逐步成熟,因而也完成其创作过程中女性意识逐渐凸现的演变过程.但其创作对女性人生人性缺失的勘测仍仅限于经验层面,难于上升为对于女性的整体审视,对女性文化的反省也并非很清醒很自觉的理性行为.毕淑敏如期望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成就,应注意对此种缺陷的克服. 相似文献
11.
张高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44-46
舒婷诗歌中渗透着西方基督教的文化精神,这表现在她对理想主义精神的执着追求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宿命般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同时也表现在对于"爱"作为现实人生需要和终极价值关怀的双重关注。由于本质上是"无神论者",舒婷在"宽恕"等基督教的重要命题上又显示出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异质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马芳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2):45-49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自觉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不仅具有深切的理论关怀,而且有其强烈的实践意图。它旨在指导和参与文化变迁,获得文化转型的自主地位和自主能力,是对人类文化危机的反思和觉醒,也是文化发展新方向、新道路的开拓,是各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自我升华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田皓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1):57-61
口语叙事的纯朴美、含蓄蕴藉的弹性美、节奏鲜明的音乐美和隽永深刻的思辩美是舒婷诗歌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在诗人们纷纷于传统与现代的围困中进行语言实验与改革之时 ,研究舒婷诗歌语言的审美风范和个性姿态 ,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宪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63-66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开明态度;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怀;诚信为本、厚德载物的道德理念;崇尚科学、重视人才的理性精神--这就是他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当前,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伟大的文化品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话语量、话题控制和礼貌用语三个方面论述了两性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用语特征,并从语用功能和文化属性二个层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两性用语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趋向于相互补充和混合,且更有助于交际。 相似文献
17.
管新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6):107-111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自恃文化优越感的交际者常常通过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将具有文化帝国主义色彩的思想意识表露出来,这是后现代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领域的体现,演绎着交际双方心智的对抗,其深层原因是文化意识的对抗。文化意识主导着交际行为与话语风格,这种基于文化意识的心智对抗是文化冲突的个性化与具体化。惟有具备足够的文化储备、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恰如其分的交际策略,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追求 ,其指向在于 :浓重的祖国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 ;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品格 ;“用人民的形式 ,喊出人民的愤怒” ,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19.
江宁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32-35
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方法论,为了避免不着边际的空谈,辩名析理的逻辑实证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史家殷海光融合了中西学术研究的方法,其中在概念界定、文本分析和模式建构等方面对当代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冯广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3):1-5,22
巴蜀文字是战国时期开明王朝遗留下来的文字,音义久已失传.近年考古发现的器物上,有不下300个独体文字可供研究.考证发现,巴蜀文字常与古汉字共存,因而可用对照法加以解读,从而找到某些巴蜀文字研究的突破口.同时,对巴蜀文字的音义推测,可以分析研究巴蜀文字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