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的本质是物质与精神“二体性”,人具有双重生命 :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人类从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 ,但并不能改变人的生物本性 ,工业文明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必须由机械性技术生存转向生态性技术生存。克服生态危机的基本途径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技术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自然·生存方式·人的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是物质与精神"二体性",人具有双重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人类从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但并不能改变人的生物本性,工业文明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必须由机械性技术生存转向生态性技术生存.克服生态危机的基本途径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技术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疗技术是现代技术之一种,它以独特的具身性令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权力意志得以呈现。在那里技术在"如群山一般聚集"的力之运作,使人的生命成为被订造的对象。当人被置身于现代医院这座"生命维修厂"去被修理时,一个哲学问题呼之欲出了:人是谁?现代医疗技术对人文价值的剥蚀,体现在生命科技进入医疗所产生的医疗技术的实践效应。"还医学以人道"是抗击价值剥蚀的基本原则。"还医学以生命"是通过抵抗带来物化的技术对人及其自由生命的宰制,使医学回归人之类生命本质。现代医疗技术作为与人们医疗生活和健康需求息息相关的技术类型,其社会功能不可能脱离技术"双刃剑"之效应。它在功能上缓解病情、解除痛苦和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利—责任"关系的重新界定。对责任的重新界定基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的新特质。这是人类重新思考一种与人的类生命本质相契合的责任伦理的良机。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图谱破译的价值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文明重心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转向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改造人自身上来 ,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更刺激了这一进程 ,基因研究与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生命价值重新定位、生存质量提高、价值秩序重组 ,而在传统的价值系统全面瓦解之际 ,以人文理性驾驭科技力量为主题的新价值观正在生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命科技、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交融,人类生命的状态已经或正在从"天择时代"走向"人择时代",传统的生命观受到巨大冲击。"天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生命神圣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人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这种人的主体性发挥既可能造福于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道择时代"的敬畏生命观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追寻人类的共同福祉为价值诉求。对"人择时代"、"天择时代"生命观的扬弃,必然会走向"道择时代"的生命观。"天择时代"—"人择时代"—"道择时代"是生命观发展的主轴。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技术所涉及到的是对大自然的最杰出成果———生命的变革,它使得人的自然身体在难以想象的程度上变成了可以通过技术加以支配的东西。它对人面目全非的改造,使人本身完全受制于技术的视野,人类在似乎获得上帝般创造生命的自由的同时, 有丧失自己类本质、导致生命客体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人类要合理收受自然的“馈赠”及“回报”,首先要有惜生情怀,有善性的姿态,能有机和谐修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条件下与非人类生命同行有机—过程。人本是“善性”存在,理应对非人类的万物生命怀有尊重感和怜悯之情。非人类生物的生命能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对象,成为关系性的“中介”,呈现文学的一种本有之态。文学与人的其他精神活动协同调节,与人的物性肌体相契合,合力作用生命有机体。文学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一切存在有机感应与交融,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结构及多重意义指向,使生命机体能够有精神导向性。文学叙事的惜生情怀,能够畅叙生命,其关注点不只在人的自体生命,更在明晰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有机交往。非人类生命的生物习性和独有的坚守、韧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及相互间互动、互生机理的适应且遵循,是其生命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人类对此深层认知及体认,不仅能使人类习得对非人类生命救助的技法及策略,更能成为人类自我守持的必选之策。对于文学而言,惜生也好,救助也好,既能解构一种“最后”之境,也能通过朝向未来的伦理叙事明晰当代人如何为子孙后代行伦理善事。  相似文献   

8.
尊重生命 回归自然──现代室内设计的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生命回归自然──现代室内设计的潮流朱晓红尊重生命,回归自然是21世纪人类的共同理想之一。现代科学的发达和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生活的便利;推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高科技的产品带给人的机械冷淇感使人的心理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人...  相似文献   

9.
技术异化与人类自我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但是,技术只是人的发明及其应用,由它来承担人类应用技术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既不合理也无实际意义。因此,人类不仅要反思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反思人类自身。只有深入思考人之生存价值和意义,不断推动社会制度的进步,才能更好地导引技术沿着人性化的轨道发展,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人道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前提,而自由时间的获取是实现人自由发展的根本条件。人工智能时代,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主要是源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人类劳动的解放:使劳动复归到“自由生命”;加快旧式分工的消灭,使人的劳动自主性与选择性增加;最大可能地增加了人类的自由支配时间,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基于人类劳动的解放,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也进一步地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使人占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促使对机器机械的否定,给人以人文关怀;促使主体对自身的否定,促成终身学习;促进人类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促成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危机并非来源于科学技术,而是植根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类非健康的生存方式导致了科技作用的异化,只有改变人类非健康的生存方式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技术手段延长人的寿命,带给人类的并非就是幸福和快乐。它可能会降低生命的质量,消解生命的崇高价值,加速地球资源的消耗,使整个社会年龄老化、智力衰退、创造力下降、劳动力资源匮乏,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不和谐,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张扬科技理性的同时,也要对科技成果的运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更高层面的预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渗透,基因技术给人类生命的优化与延续带来了福音,也使科学家扮演起上帝的角色。科学家可以用不伤害人体的方式复制器官,甚至进行活体器官交易,但这种将主体当作客体的操作对民法的前提假设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活体器官是为物、有体物或是有形财产、动产?人与物之间的对立,开始从另一端相对化。人们称之为生命物化,或主体客体化。自古罗马法以来"物是相对人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东西"的经典论断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常常处于人生的困顿之中,寻觅生活意义与建构生命价值已成为现代中国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中国传统人生智慧的视野出发,我们应该区分幸福与快乐的不同、生活品质与生命品质的不同,且要从生活快乐的有限之中去寻求生命幸福的无限,亦即在有限的人生中去追求生命的永恒,从而既获得生活的意义,亦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定义技术的困难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化的社会中。作为生活方式的技术重塑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技术作为生活方式的思想,指明了现代技术这种无所不包的性质,揭示了整个社会的技术化和人的技术化生存的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衡量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重要尺度,但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脱离生活世界谈论和固守抽象的自由,必然陷入悖论,导致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贬损和消解。现实自由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它必然以生活世界为旨归。  相似文献   

17.
草遭践踏、火烧、吃食和刈割仍生生不息,这既是生命卑微的象征,又是生命力强的典范。草是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的生活资料与生存环境,常用于形容原始的生活状态与低级的生存质量,也用于形容粗俗的行为或态度,因此常用于谦辞。绿草能造就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萋萋绿草能强化离愁,映衬出破败凄凉。人们从草的生态习性上领悟出"寸草春晖"等哲理,也在草身上寄予各种美好的希望,包括驻颜、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等人生终极希望。  相似文献   

18.
美学作为一门并不古老的学问,在其一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几冷几热的升与沉。在当今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外在,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对包括美学在内的精神科学的根本挑战。当代美学研究应回归到对人的发问和对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可能性的追问中才能拥有一份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