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第一次公开问世.正确把握<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的"矢"与"的"的关系;新世界观的"创立"与"公开问世"的辩证关系;以及马克思的思想进程.唯物史观是<哲学的贫困>新世界观的核心,对蒲鲁东唯心史观的批判,本质上也是对西方整个政治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要害是对经济范畴本质的揭示和科学规定.采取论战形式将新世界观公开问世,是由马克思与蒲鲁东关系之历史演变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周振国撰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中国化>一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丛书之一已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章、36万字.该书以唯物史观中国化为主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勾勒出当代视野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从而回应当代思潮对唯物史观的挑战,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理论特色,是一部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术力作,也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化唯物史观的探索性力作.  相似文献   

3.
一、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实践概念及其本质涵义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都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这是不错的;但是,在历史观中却没有给予实践以应有的地位,这样就造成了似乎实践仅仅是认识论范畴的错觉.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就把科学的实践观与唯物史观作了一体化的论述,并把他们新创立的哲学,最初就命名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概念,应首先归入唯物史观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变化,唯物史观在当下至少可以指涉四种"同源异相"的面相,分别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工作;第二国际与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哲学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成果以及以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哲学观念。本文拟通过研究唯物史观从"同源"到"异相"的发展过程与形成原因,尝试丰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在唯物史观人学本质问题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是将人道主义和个人尊严排除在1845年以后马克思成熟的唯物史观之外.而事实上,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这一经典文本中内在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个人尊严的理论关联.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突破最先发生在哪一个领域?这是马哲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对于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各部分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地位、相互关系乃至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旧哲学的突破首先是方法上的突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的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辩证法(以下简称为主—客体辩证法),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凭借着这一方法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才得以揭开历史的神秘的面纱,发现历史的真实联系,从而建构起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途径和现实实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几个界碑,提出关于马哲形成和发展实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夏凡 《东南学术》2006,1(2):87-93
本文对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成名作<乌托邦精神>进行了仔细解读,分析了布洛赫哲学的人本主义源头.本文认为,布洛赫在<乌托邦精神>中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纳入其现代人本主义的哲学框架,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人本学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主线和核心?有人认为是唯物史观的形成。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尽管说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历史功绩,但是就唯物史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来说,它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逻辑学又是并列的。而按照我的理解,能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发展的主线和核心的东西,应该是那种贯穿在该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并使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创立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形成不能成为主线和核心。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主线和核心呢?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最早的党纲,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宣言>不仅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的性质和任务,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根源.这个<宣言>也就是唯物史观宣言.<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物质生产与自由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二者的对立到二者的同一,再到二者的对立统一.其中第一次否定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完成的,标志着人本主义范式的最终解体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第二次否定则发生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正是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物质生产→自由活动"的上升逻辑出发,马克思在<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自由王国既以必然王国为基础又在其彼岸"的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唯物史观的最高水平,为我们把握唯物史观的实质,划清其同"经济决定论"庸俗理解的界限,回击人本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对唯物史观的"颠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的观点与理论源点,不仅从理论上更新了对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基本认识,并且从"实践"出发确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的本质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明,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又一次哲学革命.这场以<提纲>为表现形式的哲学革命,不仅对于当时的哲学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对于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建津 《兰州学刊》2005,1(5):55-57,18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形成史上的一部关键性著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和秘密所在.该著作在哲学前提上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同时也给了费尔巴哈过高的评价;在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前提的同时,也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拯救了出来.马克思正是在继承、批判中超越了他的两位哲学前辈,提出了实践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姚纯嘏一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归宿,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成长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史观具有特殊地位;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根本的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那么,探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现的真实意义,应当把<提纲>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提纲>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真实意义或新之所在,是它的关于世界观的新解释原则,它的新的哲学主题和对象,它的哲学新内容,它的哲学新使命.  相似文献   

18.
1927-1937年,由于有相对稳定的外部学术环境,中国教育哲学研究迎来了不容忽视的"黄金十年".围绕着教育哲学的"西方化"和"本土化"关系,以及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学者们展开了大讨论.信仰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国家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学者,还出版了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初步形成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其中的代表作是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以及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这一时期的教育哲学研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洛阳地委党校联合主办的一九八二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术讨沦会,于四月在洛阳地委党校举行。这是继去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首届年会之后,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而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问题,与会同志就三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一种意见认为主要是唯物史观的形成,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整体,二者同时形成,另一种意见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形成在先,然后才有唯物史观。第二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有的认为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有了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认为1845年春的  相似文献   

20.
回顾马克思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研究生产力概念的历程,模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草拟出关于生产力的"提纲",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总体而言,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生产力还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域内;<神圣家族>为生产力概念的变革做好了理论准备;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马克思使生产力概念走出经济学的视域;在<布鲁塞尔笔记>和<曼彻斯特笔记>中集结了大量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资源和经验材料,通过研习以往的研究成果,经过与恩格斯、赫斯等人交流,与施蒂纳等其他学者论战,马克思终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彻底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唯物史观由此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