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相似文献   

2.
非政策因素对我国生育率影响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方生育率变动理论为依据,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区截面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生育率的非政策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目前对生育率直接效应最大的非政策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妇女的受教育状况次之,避孕节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已经减弱;同时还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直接或通过教育因素间接对综合生育率产生影响,而教育对综合生育率的影响除了直接或通过避孕节育间接发生作用外,还有一些影响是通过模型以外的其他要素来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正> 在巴西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最近15年来下降了近50%,即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下降到1985年的3.3。明纳·格雷联邦大学的人口学家乔治·马丁认为,巴西的生育率下降是“世界上下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果这种趋势不变,到2000年,总和生育率将下降到2。影响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化、妇女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增加、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妇女生育能力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还必须通过不同年龄组别妇女的生育率的比较来了解妇女生育的趋势。年龄组别生育率指的是某一年龄组的妇女全年所生育的活产婴儿数与该年龄组妇女总人数的千分比(通常以五年为一组,15—49岁的育龄妇女共可分成七组;也有以某一年龄单独分组的,如25岁妇女为一组)。例如,拉美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75年时其20—24岁年龄组的妇女的生育率为  相似文献   

5.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很多。通常,生育率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同时,一定的观念形态及环境条件对它也有影响,所有这些影响生育率的因素都叫做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尽管这些变量对生育率水平起着主导的和决定的作用,但它们对生育率的作用却并不表现为一种直接的形式,而常常是通过一组中间生育变量作用于生育率,即通过中间生育变量的那些行为和生物因素来影响生育率。这种情况尤其在人口政策的有力于予和宣传教育的强大影响,以及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节育措施广泛传播的今天,更是如此。例如:当家庭人均收入发生变化时,不一定就直接地即刻引起生育率的显著变化。然而,如果妇女哺乳期普遍缩短,则生育率往往就会随之上升(因为妇女一般在哺乳期无生育能力)。相反,当避孕措施被普遍采用时,生育率又会显著下降。总之,这些中间生育变量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可以直接地影响到生育率。  相似文献   

6.
自70年代初实现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突出地反映在中国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上.例如,196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4.11‰,而1992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8.24‰,23年间出生率下降了近16个千分点;同样,1970年,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而1991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3,21年间下降了3.5.  相似文献   

7.
避孕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技术措施。1992年国家计生委组织了全国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以下简称首次调查),河北省被抽中114个样本点(村、居委会),分布在全省11个市、地,42个县、区,总人口19194人。首次调查,为研究全省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本文拟就此现状结合1982年1贿。人口生育率调查及1988年2‰生育节育调查,对全省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  相似文献   

8.
以孩次递进与生育间隔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划生育已推行了20多年,如何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与分析中国妇女生育率,尤其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及其变动趋势,正确估价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指导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以进一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排除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结构与孩次结构影响,因而比妇女一般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妇女实际生育水平,同时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联系最为密切的孩次递进比指标,对近20年来中国妇女生育率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作一粗浅的分析。文中分析所使用资料为1988年中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妇女生育率正处在从高向低的转变过程中,现在我们常用总和生育率降低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这种转变的过程。我国妇女1980至1987年TFR平均为2.47,较70年代平均值4.01下降1.54。全国有8个省市低于目前我国妇女更替生育水平(2.16),有8个省区高于3.0,其余均在2.16—3.0之间,与按各省市区经济发展及计划生育成效划分的三类地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就生育因素而言,不难得到预测年份的出生人数与生育率的关系: B=P_f(15—49)·?(15—49)P_f(15—49)为预测年份15—49岁妇女人数(用年龄移算得出);?(15—49)为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考虑到年龄别生育率及妇女的年龄构成,进而得到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1.
一 引言 1982年以前,有关中国三四十年代妇女生育率的资料几乎是一个空白。由于三四十年代处于育龄期的妇女在1982年时基本上已退出育龄期,因此,通过对1982年时已过育龄期的一部分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以此来估计三四十年代的生育率,是填补这一空白的唯一手段。 1982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的个人调查对象为1982年6月30日15~67岁的妇女。从妇女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可以直接推算出1964~1981年的全部年龄别生育率。但对1964年以前的年龄别生育率,则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中国生育率的普遍下降,是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避孕知识及方法的普及密切相关的。宣传普及先进的避孕方法,提供使用避孕方法的服务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避孕方法的使用量与生育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分析现有避孕方法使用模式与生育率之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及劳动力发展预测 (一)预测模型:动态——确定性——两性别——一个种族的预测模型和IBM4331机上的人口预测程序,预测甘肃百年(1981——2080年)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二)预测基数:以甘肃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数。1981——1987年的预测数据根据省统计局数据进行了校正。 (三)预测参数: 1.人口出生率预测:末来出生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育龄妇女的人数二是未来妇女的生育率。根据甘肃省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按照当前的人口政策并结合今  相似文献   

14.
宫内节育器是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根据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87年常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62908492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宫内避孕,现用率为40.7%;城、镇、乡已婚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数分别占全国使用总数的27.4%、19.6%和53%。可见宫内节育器在节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如东县在国家和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全县15%人口的生育率抽样调查。这次调查是参照全国千分之一生育率抽样调查方案进行的,共抽取了基层单位1,153个,调查人口为160,832人,其中着重调查了15—67周岁的妇女57,050人。了解了婚姻、生育、节育及人口构成等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生育率资料,为科学地控制人口增长,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如东县是全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比较早  相似文献   

16.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相似文献   

17.
一般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也称生育率、普通生育率或育龄妇女生育率(Fertility Rat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它指的是每千名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在某年内所生育的孩子数,而不涉及到她们的婚姻状况。 育龄妇女在妇女总人数中所占比例的多寡和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变化是直接影响出生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故一个国家若要改变其总出生率,无不在育龄妇女生育率上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1982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率育生抽样调查资料,通过定量分析,对甘肃妇女生育率作如下探讨。一、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趋势 1949年以来,甘肃省妇女生育率和全国总趋势基本一致,也经历了“波动的高水平”和“急剧的持续下降”两个大的时期。其特点是: (一)生育水平在高基础上的波动和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统计局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部分汇总资料表明:1987年安徽人口出生率为18.92%,与1981年(人口普查结果)的18.73%相比略有上升,1986—87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27,与1981年的2.77相比下降了0.5。出现了一方面是出生率回升,另一方面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矛盾现象。本文仅就现有的资  相似文献   

20.
<正> 对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落实各种节育措施,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采取节育措施,才能避免生育机会,减少出生人数,进而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无论从世界各国的有关资料还是从我国的实践都可以看出:节育率和生育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在正常情况下,节育率愈高,生育率就愈低;反之亦然。十多年来,我国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不断增多,据1982年统计,全国巳有1.2亿多对育龄夫妇采取了各种节育措施。只从白城地区来看,从1972到1982年的11年中,节育率连年增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1972年全地区仅有18万对夫妇采取各种节育措施,节育率为50.56%,到1982年,节育人数已达到48万对,增长了2.7倍,节育率提高到86.35%,提高了35.7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2年的27.17‰下降到1982年的11.13‰,下降幅度为16.04‰。可见,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