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旗帜.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自觉选择科学的发展之路,自觉消解非科学性发展问题,自觉实践人的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稳定性与变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人的科学发展之理性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建构人的科学发展之理性价值在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政治系统必须自觉推进政治文化创新:把社会公正作为政治系统的核心价值,提升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选择力,着力培育公共精神,不断培育理性的公民文化,积极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主动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发挥政治文化的社会凝聚和整合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就的取得源于理论创新,而科学发展观乃理论创新之显著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探索的伟大成果。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并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圳要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现代公民品格;提高文化原创力,推进深圳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构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促进深圳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办学模式、教师构成、学生特点、教学手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到"三个坚持",突出"三个特性"。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哲学的观点来看,科学发展观通过解答当代哲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是什么?是科学理性,还是文化理性?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是经济增长,还是文化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文明理念是什么?是生态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实际上是以文化理性为理性基础,选择文化发展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从而证明,科学发展观提出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须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的支撑,文化是影响创造性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最深刻的因素,是科学家创造力最内在、最广泛、最持久的源泉,是创新活动自觉开展和成果不断涌现的土壤。对创新文化的正确认识和传播,将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创新;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念演进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与革命,而认识其丰富深刻的观念革命意义,仅仅依赖单向思维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坚持多维立体的全方位的视角.只有将认识主体探微与认识客场考察相结合,我们才能确切把握科学发展观观念革命的必然性和体系结构;只有将深度的原理研究与现实的实践探索互动,我们才能深化理解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将深入的学习领会与大胆的学术创新相结合,我们才能推进和拓宽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思路.多维视角研读是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创新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经过近几年来,全党全国人民对这一创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宣传、研究,其内容日益丰富,影响日益深广,指导作用正在显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的共识已经形成。但在我们工作实践中.怎样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明方向、导之以行,充分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使科学发展观从概念转变成战略、规划和具体行动.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认真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体现为社会的发展,社会最深刻的变化是人自身的发展,即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改变。体现“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勇创新业、科学理性、以人为本”等时代特征的新时期大庆精神,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最好诠释。利用轰动效应,加强舆论导向;以重大主题活动为契机,升华大庆人的家园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企业英雄群体及社区居民领袖;依托青年志愿者的“大爱”行动向全社会传播大庆精神;整合智力资源优势,探索形成精神认同的特点和规律等是大庆精神内化为文化自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略论构建新时期创新型民营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时期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其重要性的分析,探讨了构建新时期创新型民营企业文化的总体思路,以引导民营企业塑造科学的、有效的企业文化,从而促使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文化竞争力,确保民营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思维是有效领导的首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效领导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离不开科学思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离不开科学思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传统思维、树立科学思维、不断实现领导思维创新,能动地、创造性地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平等自由、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公民社会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集中概括,它规定了公民社会中人性、道德、劳动的善恶内涵,"恶"是人的低劣品质和负向劳动的表现,"善"是人的优良品质和正向劳动的实践.实施公民人格的文化养成教育,完善社会统治的制度管理和制度奖惩,推进正向劳动的理性自觉,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促进人和社会"善"的存在与发展,是促进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黄禧祯  胡潇 《江汉论坛》2007,2(7):21-24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一发展观的生成在现实性上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思想脉络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进程的光辉展示,具有逻辑的必然性.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从方法论看,又在实践基础上生动地实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历史的、具体的有机结合,在尊重和奉行科学理性的前提下,贯穿着对广大人民及其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注和全力维护.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与思想不断交织与融合,对人类文明发展与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文化全球化是矛盾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推动多民族文化融合,加强人们对文化的自觉意识,激发和促进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也为人类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复杂和不可测因素,造成了一些复杂的局面。如何更好地把握文化全球化的规律性,更好地融入并推动它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性特征和人的二重性本质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而创新的根基在于文化的自觉意识。应当加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继承,坚守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并将其进行时代阐发,在全球化交往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在反思中实现文化创新,更好地完成全球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7.
构建科学、高效、现代、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提升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创新制度“代差”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理念和认识严重滞后;产学研各创新运行环节过度行政化;企业技术创新严重滞后;民营企业被“边缘化”,民营企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体系网络尚未形成,结构亟待调整.改革战略与路径选择包括:推进产学研环节的去行政化的整体性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健全科技评价机制,突出创新价值导向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重要任务。高校党建工作既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全国上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时期,高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这对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日常生活科学化”的诞生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科学诸维度的现实必然性。它在昭示社会进步、推进“去个体性”、蕴含社会批判、重建科学崇拜、揭橥审美观变迁的同时,也暴露出围绕科学理性、大众角色、科学效能和日常形式的诸项悖论,表达了命题存在的现实困境。命题在当下语境的诠释拓展了理论研究视野,也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民主是近代社会资产阶级反抗封建愚昧和专制的锐利武器,更是现代社会无产阶级反抗压迫剥削、解放全人类的无可替代的先进工具,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最终目的。当前我们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小康可持续发展社会,所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统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继续以科学和民主为灵魂,才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才能够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