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德育的研究应该由传统的决定性研究范式向过程性研究范式转变。过程哲学视野中的德育是以内部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推动个体德性生长的动态过程。德育的动态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过程性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者逐步实现传统德育理念的过程性转向:德育着力点——由外塑性转向内生性;德育模式选择——由简单机械性转向有机系统性;德育角色定位——由二元对立性转向主体间性;德育实施方式——由理性控制性转向自由体验性;德育效果评价——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文化整合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基本内容有: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和行为文化要素。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何以可能是指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根据、意义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德育过程的内外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过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运动过程 ,其内化与外化的两个重要的阶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研究并掌握德育过程内外化关系 ,对于确定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行之有效地实施德育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并探索新方法是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改进高校德育方法 ,增强德育实效性 ,已成为落实目标、完成任务的关键。改进高校德育方法 ,首先高校党政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 ,正确分析社会现状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关系 ,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其次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具有操作意义的工作思路是虚功实做、文火慢调、融合渗透、双向交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5.
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借助于精神生产资料进行的组织化、系统化、理论化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德育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精神产品,其效果趋近于零。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是德育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扩大再生产的逻辑起点;德育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根本标志,是德育的客体或对象的德性修养得到显著提高。伴随历史的进步,德育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将得到不断强化,其功能作用亦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德育与变化了的环境的种种不适应,直接表现为高校德育不同程度地出现弱化,德育工作者对德育规律不了解,德育实效性不高.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解读高校德育规律,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德育实效性的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德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社会道德个体化,并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德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社会化倾向的心理需求,把适应学生的主体道德建构和培养创造能力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德育才能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隐性德育;隐性德育表现在教师的素质、各门学科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情感教育等之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高校德育改革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也曾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 ,但实效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高校德育要在新形势下求得生机 ,发挥有效作用 ,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 ,更新陈旧的德育观念 ,充实新的德育内容 ,拓宽德育的多种渠道 ,进一步改进德育方式、方法 ,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未来改革开放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 ,这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安排。因此,德育过程具有可控性。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德育过程也是一种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班主任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将积极心理学新观念引入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边际递减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投入因素"与"产出效益"的关系,通过分析"投入因素"对"边际递减效应"现象的具体影响,提出有效避免"边际递减效应"现象的相关途径,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效问题提供一点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是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特殊活动领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文章试图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美"以及探究这种"美"的历史渊源和构成,并以此为指导来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美.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空前繁荣及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的现实,加强高校社团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对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和维护学校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提升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理论在实践上的延伸,和谐校园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在和谐校园视野下认真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内容和方法,并在平台拓展、内容实施及方法选择上着力提升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表现为显性的"灌输"教育,由于形式过于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显。文章拟从教育者示范作用的角度,说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特点,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体系化。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就是指教育者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使整个教育过程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和行为选择问题,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研究是随着现实状况和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中要注意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主体间性诠释下的交往式思政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间性是个新兴的哲学命题 ,强调平等主体在理解基础上的交往、对话与和谐共存。它更新了传统教育理念 ,为交往教育观的提出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交往教育观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基础上 ,研究探讨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工作机制及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适合工业文明、为工业社会服务的教育.可以说,传统教育就是"工业化教育".新教育,是信息文明的产物,是适应信息文明、为信息社会服务的教育.新教育,在技术形态上就是"信息化教育".工业化教育向信息化教育转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