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家庭德育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实施时间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出家庭德育的十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安排。因此,德育过程具有可控性。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德育过程也是一种系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低效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心理学视角,高校德育低效与受教育者道德接受的心理阻抗与心理障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认识与情感投入不足、德育本身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脱离、学校德育心理环境的影响等息息相关。这需要我们通过重视学生道德学习心理机制和德育的情感性,以及寻求高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等诸多途径,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面向道德需要的德育接受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中人的主体性全面发展,是学校德育的时代使命.德育的有效性提升取决于德育矛盾的解决:即传授德育内容与个体道德接受的统一,取决于德育内容是否满足、契合和引导接受主体的道德需要.个体有无积极的态度对待德育传授,是德育是否有效的关键问题.德育接受性研究从学生道德需要出发,尝试通过德育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变革,激发、唤起和培育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进而提高德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情境化德育教学理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德育教学知、情、意、行脱节的问题,从解决德育的接受机制和提高德育效果入手,以受教育者的个体道德实践为依据,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价值引导和观念创新,提出情境化教学以及实施情境化教学和对情境化德育教学评价的理论问题,为下一步情境化德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无视受教育者主体性德育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提出了在德育过程中落实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实中的高校德育,渗透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先在地位的不平等性、对受教育者所居情境之忽视和对受教育者弱势和缺陷的标签预设.秉承高校德育的创新诉求,借助于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通过人在情境、关系培育、优势为本三个层面的思考,注重受教育者的人生需求满足、生活能力培养及情境资源开发,倡导师生间互为主体的交往关系,并以优势视角开展德育工作,是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创德育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德育日益凸现人自身的价值,要求人性的觉醒和对个性的尊重.在这种形势下,重新研究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特点是在德育目的上强调受教育者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德育内容上,强调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在德育方法上,强调受教育者自我育德等.  相似文献   

9.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关系性媒体在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德育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行政与学术之间的关系,还有心理角色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德育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利用和有效调节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潜能观指人是有潜能的,受教育者是有潜能的,教育者也是有潜能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便在于人的潜能的挖掘、激发和释放。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的潜能(可分为个体潜能、集体潜能和社会潜能等各个不同的层面),这不仅因为它本身的存在就起源于这种潜能,它时时刻刻都现实地关联和面对着这种潜能,还因为这种潜能的发掘和现实化程度直接标志着它是否产生了实效性,以及它产生出来的实效性的大小。思想政治教育奠基于潜能,由潜能组建,由潜能推动,由潜能实现。潜能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人和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便是其现实的潜能不断释放出来的过程,不断自我突破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潜能和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才能了解和发展人的潜能;只有通过潜能的释放和创造,才能推动和推进各领域的生产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它们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良性功能和效益。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的重要功效。  相似文献   

13.
思想教育工作既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又是教育人的工作,还是非常细致和复杂多变的工作,是在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的工作。所以,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有时还会产生非常突出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我们称之为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障碍。从认知偏见的表现形式角度来分析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障碍,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观,克服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大数据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既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既具备理论上的可能性,也具备现实上的必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厘清和明晰"变"与"不变"、"冷"与"暖"、"利"与"弊"的理论关系,进而笔者从内在要求、根本前提、关键环节、重要保障的角度提出四重实践策略,以期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等问题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它所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其意识之间的三重结构关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最终达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等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加大了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难度。努力克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它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层次性、可变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某些规律,能为完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从宏观上揭示了人的发展阶段性特征及规律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在于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应与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现阶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超越人以物为基础的阶段性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批判继承 ,又要对发达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批判借鉴 ,更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坚持创新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爱国主义电影通过震撼的视听效果、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美国意识形态、美国精神向全球传播,实现着文化传播和思想教育。有鉴于此,我国的爱国主义影片制作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吸取美国爱国主义影片中隐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宣传教育时注重意识形态的方向性与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与时代性,把握我国爱国主义影片的思想性与审美性,强化政工队伍建设,提升其审美素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大学生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创业型人才,不仅要树立创业意识,还要培养创业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自身也要注重自身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自己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