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炜是个大自然的歌者,长期思考人生与自然,是一位最具生态意识的小说家。特别是《刺猬歌》,渗透着浓郁的生态思想。他通过描绘自然的灵秀以及与人的和谐关系,讴歌自然;通过工业技术批判和欲望批判,探索生态危机的根源;通过回归自然,建构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诗意人生,是一种审美人生;诗化世界,便是一种审美世界;这是中西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和意义世界。这种追求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审美方式,西方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宗教方式。中西不同的审美文化产生两种不同的诗化人生方式;即中国的崇尚虚静和西方的标举迷狂。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诗人之所以要在自己的人生中设立一个诗意化的世界,完全是由于他们发现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之缘故,这是中西诗人人生诗意化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的悲剧性已为众所公认,在这一个悲剧人生的叙写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诗意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在人物容貌、住所的描写中体现了其诗意化,而且生活事件的描写也诗意化了,黛玉自己所作的诗词又进一步诗意化了其形象,最终使其人生悲剧的审美空间向着纵深度拓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荒原上的钟声——试论哈代的命运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还乡》开始,哈代告别了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开辟了另一个表现他所理解的人生的天地——爱敦荒原。虽然在改变风格后的创作中,有些人生悲剧不尽在作为实景的爱敦荒原上搬演,但哈代心中的荒原已经形成。这里石南丛生,一片荒凉沉寂,这里“和人一样,受了轻蔑而努力容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超越社会功利,克服人生重大矛盾困惑,追求一种诗意化人生,他的回归自然是诗人获得新的人生价值,涵养高尚人格,造就卓越诗艺的思想基石,富有相当程度的超前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充闾诗词创作源于他诗意化的人生,因此其作品均为生活化诗歌。无论从其诗作的生成过程,还是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平来看,王充闾都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老,是迥异于当代中国诗坛上创造语言神话的先锋诗人的传统型诗人.  相似文献   

7.
台湾诗人吴晟的乡土诗中怀有浓厚的苍凉韵味,他抒写着乡村贫苦的人生形态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生命的悲剧,在对土地的尊重中发掘属于乡村的美德和价值,赋予乡村一种沉重、庄严与肃穆的精神风格。吴晟以乡村文化为知识系统,建构了现代独特的诗意生成方案和话语方式,他在乡村的土壤中展开诗意的想象。他围绕乡村的事物图谱,在亲情的氛围中,采用独语的方式,诉说生命的孤独与神圣。他的诗意营造重心是展现乡村中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和悲剧性的生存处境,并在二者张力中展开全部的话语层面。  相似文献   

8.
李成明所作<日月风情>诗集新近问世.作为以古体格律诗这一艺术样式抒写现代都市体验的诗集,<日月风情>引领现代人体验了一把久违的诗意栖居,令人惊喜.因为工作关系,和李成明君有所过往,印象中解读他乃现代社会的"入世之人",疲于工作冗务.直至他送来<日月风情>诗集,才有机会感性体察其人"入世人生"之外为生活的另一半所留守的复古与诗意.  相似文献   

9.
东坡黄州赤壁一词两赋 ,诗意地表达了他在人生痛苦中超拔的精神历程。“三赤壁”的总体风格是超然与清旷 ;而明前期文人也多艳羡东坡潇洒 ,多有题咏“东坡游赤壁图”诗 ,却难现东坡怡然风致 ,表明其痛苦的深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是充满灵性的教学,是更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它应贯穿于古代文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充满诗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心智和品质,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准确人生定位,构建有价值的诗意生活、诗意人生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2,(4):121-126
高密诗派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诗歌流派。它以"高密三李"李怀民、李宪暠、李宪乔为代表,趋步中唐诗人张籍、贾岛的"苦吟"。其诗学理论则乖离盛世文化主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为整体认识和了解清初诗学开辟了另一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好的欣赏者不仅需具有诗歌知识,还需具有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诗化课程     
通过审美的眼光来关照课程,使课程这个充满知识性的概念具体化为诗意的生活,从而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念。课程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审美化、艺术化;它应该是一种人文情境。平面的课程是呆板的、凡庸的;唯其凸显出诗意的空间,才能具有生命的情调。  相似文献   

14.
《诗品》的艺术风格论在中国古代美学对文学艺术风格研究的领域中,堪称独步。《诗品》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范畴如雄浑、冲淡、豪放、劲健、纤秾、绮丽、典雅、清奇、沉著、旷达、悲慨、自然、疏野、实境、飘逸、高古、含蓄、委曲,等等,或作出精要的理论概括,或作出精彩的理论阐释,或作出严整的理论建构,所论都立定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实践深厚而牢固的根基上,具有巨大的理论创造力、开创性和建设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当代第一部评论当代藏族青年作家作品的评论集<歌者无悔>进行深入剖析,指出这部评论集力求从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和现代文艺思潮的大背景,用诗的思维、诗的语言进行理性的评论建构,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批评的诗性.  相似文献   

16.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进程并不是像很多人描绘的是一种反拨,相反,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的诗从神格到人格的转换。在古希腊的早期,诗与神相通,在柏拉图那里,诗要么属于最高领域,要么成为最高领域的障碍,可以说,柏拉图对诗歌的态度始终是复杂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所模仿的高于一般世界,但低于必然性、普遍性的理论领域,诗歌被作为知识分类中的普通一门来看,诗完全跌落到人间。  相似文献   

17.
严羽《沧浪诗话》所标举的“妙悟”属于创作论范畴。创作论意义上的“妙悟”是一种伴随着形象和语言的诗性体悟。通过语言性的涵咏默会,直接体悟前人作品中的情景意象,以形象化的方式获得对情与景、意与象结合方式的心领神会,从而指向“即景会心”、情景融洽的创作妙境,这一过程同时暗含看语言诗意化表达能力的训练。本通过对“妙悟”的形象性和语言性的描述,指出“妙悟”并不像一般所理解的那样只获得主观情思,而是同时指向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的优化和语言能力的养成,就此而言,诗性体悟与诗性言说具有同一性。强调“妙悟”的形象性和语言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诗学范畴的创作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沃尔特·惠特曼作为一位文坛大师蜚声世界诗坛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诗歌遗产为不同政治色彩的人们所共享。批评界对诗人的评价贬褒参半,尤其对他的性主题诗歌的抨击异常激烈。今天的读者可以从惠特曼的诗美学和性价值观两个视角全新评价其诗歌审美价值和超验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从诗学复古看诗之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复周礼,墨子用夏政,直至康有为维新变法,声言继承孔子的事业,托古改制,都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它早已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和民族心理积淀,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对诗学起着抑制作用,以经学论诗,以诗言志,主文谲谏,同化诗的审美言情本质,理性实用功利主义成为诗不堪承受之重。导致中国古代诗学思想及创作走了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20.
在转喻和隐喻这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背后有一种"诗性逻辑".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转喻和隐喻并非对语言的"特殊"使用,而是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引得性思维与类象性思维的产物.根据钱钟书先生的"隐喻两柄多边"说,喻体还具有多义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